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隗林

隗林(生卒不详),一称隗状。战国末期楚国人。

秦国统一中国后,隗林奉命与王共同主持统一度量衡事宜。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隗林等十人从行,咸与始皇议功德于海上,立石于琅邪台下。

秦朝执政时就官至丞相高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在丞相隗林、王绾的积极建议下,在思想路线上,为秦始皇正名,神化和圣化始皇。秦嬴政也自恃功盖三皇五帝,便兼采传说中三皇五帝尊号,宣布自己为始皇帝。为实现千秋万世一统,隗林等人建议始皇帝立政改制,推行皇权地位。说皇帝是帝国首脑,朝廷和地方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很快,嬴政自称“朕”,为我“朕”独有。且命为“制”,令为“诏”,行使权力的凭证是玉玺。

中年成就

公元前221年,丞相隗林、王绾建议封皇子为燕、齐;楚王,此建议一经提出便遭到了廷尉李斯的反对,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意见,分全国为36郡,直到后来分为40多郡。中央内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即“三公”,丞相为文武百官之首。为统一国家流通货币,统一度量衡,隗林和王绾三是建议控制经济命脉。隗林又一马当先。

晚年成就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浓厚的封建迷信思想,以及奉行“事死如事生”的制度,历代帝王都十分重视修建两周王陵。公元前247——238年间,由于古代沿袭王陵制度,秦朝王陵修建的历史重任落到了丞相头上。据史书记载,秦始皇陵从选址由吕不韦开始到隗林、王献唐具体指挥直至完工用了39年时间,动用人力多达70余万。在修建秦始皇陵的重点工程中,作为丞相的隗林功不可没。

为政举措

经济

制定了度量衡,统一了全国一尺为23.1厘米,一石为十升、一斤为16两的标准。

文化

和王琯为秦统一全中国的丰功伟绩树碑立传。

在统一文字诸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组织、指挥了秦王陵的修建,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

相关考证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记载为“丞相隗林、王绾”。而《颜氏家训》卷六《书证篇》记载据隋开皇二年五月,长安民掘得秦时铁称权,上有铭文:“丞相状、绾”,可以考证为隗状、王绾。迄至现今陆续出土的权量上皆云:“乃诏丞相状、绾”。也可以考证为隗状、王绾。《岳麓书院藏秦简5》记载“秦始皇禁湘山”诏云:“丞相臣状、臣绾受制相(湘)山上”,又云:“臣状、臣绾请”,可知《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隗林”应为“隗状”,是传抄时的笔误。

文艺影视

2020年播出的电视剧《大秦赋》中由金鑫饰演隗状。

参考资料

大秦赋.猫眼.2024-08-02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