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帝王蝴蝶

黑脉金斑蝶(英文:Monarch 孔雀蛱蝶,拉丁文:Danaus plexippus),俗称“帝王蝶”,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蛱蝶科斑蝶属动物。黑脉金斑蝶翼展7至10厘米,翅膀深橙色,黑色的边框和黑色的脉络,有白色斑点,下侧浅橙色。雄性后翅中心有两个黑色斑点,雌性无,为气味腺,助雄性吸引雌性。雌翅脉较粗。身体黑色,有白色标记。

黑脉金斑蝶是北美地区最常见的凤蝶总科之一,也是地球上唯一的迁徙性蝴蝶。其美国白灯蛾以有毒植物马利筋为食,是一种食毒以防身的特殊物种。成虫后以各种开花的本地植物(包括马利筋属)的花蜜为食。

黑脉金斑蝶的分布范围广泛,包括北美、南美、加勒比海澳大利亚。冬季时,它们选择栖息在蓝桉树林中,该树的花成为它们的重要蜜源。尽管黑脉金斑蝶通常寿命短暂,但在迁徙至墨西哥越冬时,它们可以存活八个月以上。这些蝴蝶特别选择乳草作为产卵地,幼虫完全依赖乳草为食,经过两周的生长和蜕皮后,最终化蛹,并在9到15天后破蛹展翅飞翔。

2021年,黑脉金斑蝶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濒危物种名录,(IUCN)2021年 ver3.1——无危(LC)。

分类

截止2024年2月15日已确认的黑脉金斑蝶至少有两个亚种

北美洲会迁徙的亚种

是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百慕大和包括夏威夷、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内的众多太平洋岛屿发现的迁徙亚种。

不会迁徙的亚种

是在佛罗里达州南部以及亚马逊平原流域以北的整个加勒比海中美洲南美洲发现的非迁徙亚种(Smith等人,2005年)。Pelham(2008)将D.p.megalippe的几种颜色变种,包括portoricensis,leucogyne和tobagi,作为额外的亚种

形态特征

君主斑蝶有两套翅膀,翼展三至四英寸(7至10厘米)。它们的翅膀呈深橙色,边缘和静脉为黑色,边缘有白色斑点。翅膀的下侧是浅橙色。雄性帝王蝶的后翅中心有两个黑色斑点,而雌性则没有。这些斑点是气味腺,有助于雄性吸引雌性配偶。雌性的翅脉比雄性更粗。君主斑蝶的身体是黑色的,带有白色标记。

分布

分布范围

黑脉金斑蝶的分布范围从北美、南美和加勒比海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的海洋岛屿、毛里求斯、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最近的西欧。

栖息环境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黑脉金斑蝶种群数量已下降约90%。君主斑蝶在美国和墨西哥面临着栖息地丧失的风险。东部黑脉金斑蝶中心迁徙走廊沿线超过90%的草地生态系统已经消失,转变为农业或城市发展。农药也是一个危险,除草剂会杀死成年黑脉金斑蝶觅食的本地蜜源植物以及它们毛虫作为宿主植物所需的马利筋

大部分黑脉金斑蝶群需要茂密的树木覆盖才能越冬,加利福尼亚州目前的大多数地点都有蓝桉树,栖息在以蓝桉树(Eucalyptus globulus)为优势种的矮树林里,这种树的花是黑脉金斑蝶一种重要的冬季蜜源。

生活习性

黑脉金斑蝶像鸟类一样遵循季节性迁徙模式。北美有两个不同的种群,一个在东方繁殖,一个在西方繁殖。每年秋天,数以百万计的凤蝶总科离开它们的繁殖地,飞到越冬地点。东部种群在墨西哥中部米却肯州东部的火山山脉越冬。西部种群在加利福尼亚海岸过冬。在哥斯达黎加澳大利亚的种群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迁徙行为。

生长繁殖

君主斑蝶有四个生命阶段:卵、美国白灯蛾、蛹和成虫。

黑脉金斑蝶到达繁殖地,雌性就会将卵产在乳草寄主植物上。

幼虫

幼虫从雌性黑脉金斑蝶产下的卵中孵化出来。它们会长大,蜕皮以变大。幼虫吃一种名叫马利筋的植物。如果有足够的食物可供食用,仅仅两周时间,它的体重就能暴增到原来的2000倍。幼虫有条纹,呈黄色、黑色和白色,可达到两英寸(五厘米)的长度。它们的身体两端各有一组触角状触须。

幼虫在大约两周的时间里不断长大并蜕皮多次,然后形成蛹。

成虫

9到15天后,羽化成虫通常于早晨破蛹而出。起初的样子有些怪,腹部肥大,翅膀皱折,身体紧悬于残蛹之上,待体液泵入翅膀,翅膀逐渐展开并硬朗起来,成虫就变成一只成年凤蝶总科,可以振翅高飞了。

保护情况

种群现状

D.p.plexippus亚种的东部和西部迁徙种群都出现了长期下降。1996年至2014年,东部迁徙人口下降最为明显,数量下降了84%。在过去的10年里,蝴蝶数量下降速度有所放缓,种群数量稳定在5500万只左右,蝴蝶每年冬天平均占据2.59公顷。尽管种群可能看起来很稳定,但在6公顷的被占用森林以下,越冬群落可能不足以维持适当的微生境条件以防止冻结。由于这些因素,该种群在未来20年内具有5-43%的准灭绝风险。对于西部迁徙的数量,1980年估计数量规模为300万至1000万,在2020-2021年冬季已降至不到1914只,下降了99.9%。

致危因素

主要威胁是繁殖栖息地退化、越冬栖息地丧失以及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恶劣天气。对于迁徙亚种,夏季繁殖区的主要威胁是农业集约化程度的增加以及马利筋属寄主植物和花蜜来源的减少。恶劣的天气和气候变化也被认为是迁徙亚种的威胁。甚至还包括寄生昆虫病原体以及杀虫剂使用的增加。

保护等级

2021年,君主斑蝶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濒危物种名录,(IUCN)2021年 ver3.1——无危(LC)。

保护措施

芝加哥的伊甸园自然中心,致力于保护黑脉金斑蝶,为其繁殖和监测提供活动场所。为黑脉金斑蝶贴标签,以更好地了解该物种的迁徙途径。中心还通过领导人训练计划培养下一代自然领导者,并设有研究站培养少数群体欣赏自然的能力,将自然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1990年左右,墨西哥政府通过制定林业政策,限制人们毁林造田、伐木等行为。这一阶段,根据林业政策,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黑脉金斑蝶自然保护区等)、推广农用林业等方式改善国内林业自然环境状况。

路边也为迁徙的君主斑蝶提供了栖息地和休息地,是国家野生动物联合会和位于君主斑蝶中央迁徙走廊沿线的州际公路I-35沿线的合作伙伴协调开展君主斑蝶公路保护工作的重点。国家野生动物联合会还与农业界和立法者合作,保护和增加君主斑蝶的栖息地和日益减少的草原生态系统。

生态关系

捕食关系

黑脉金斑蝶的毛虫只吃马利筋属,因此乳草对这种凤蝶总科来说极为重要。乳草中含有有毒的化学物质,但是毛虫并不会中毒,反而会吸收其中的毒素储存在体内,避免自己被鸟类和哺乳动物等捕食者吃掉。成年后的君主斑蝶以各种开花的本地植物(包括乳草)的花蜜为食。

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市的内陆沼泽地的君主斑蝶食用水生乳草(Asclepias perennis)和其他与湿地相关的植物,如秃柏(Taxodium distichum)、tupelo(Nyssa sp.)、矮棕榈(Sabal minor)和莎草(薹草属 sp.)。

寄生关系

寄蝇科会在黑脉金斑蝶的卵和美国白灯蛾上产卵。一旦卵被产下,黑脉金斑蝶就几乎等同于死亡。在接下来的几周内,速蝇的卵会孵化出幼虫,这些幼虫会从内部蚕食黑脉金斑蝶的幼虫,对其造成致命的伤害。

价值

在美国和墨西哥的部分地区,许多马利筋物种被发现对牛具有毒性。然而,黑脉金斑蝶却以这些马利筋为食,这有助于减少马利筋的数量,进而降低牛因误食而受到伤害的风险。为人类畜牧业的经济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关文化

2012年10月1日,Mike Slee执导的纪录片《帝王蝶的迁徙》上映。影片讲述了每年秋天,黑脉金斑蝶以数百万只的规模,飞越千山万水,数千公里的路程,从美国和加拿大飞到墨西哥中部的墨西哥州米却肯州过冬,次年3月底再飞往加拿大。影片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物大迁徙,还向观众展现了科学家的执着与认真。

参考资料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11-05

帝王蝴蝶.itis.2024-11-05

The Red List Partnership.IUCN官网.2024-02-14

Monarch Butterfly.www.nwf.org.2024-02-28

Danaus plexippus monarch butterfly.Animal Diversity Web.2024-02-14

Tachinid Fly vs Monarch: 9 Things to Know (Eggs, Larvae).mymonarchguide.com.2024-02-27

黑脉金斑蝶(Danaus plexippus)在美国东南部沿海平原生境的越冬和繁殖模式.www.nature.com.2024-02-28

..2024-02-27

..2024-02-27

..2024-02-27

..2024-02-27

帝王蝶的迁徙 Flight of the Butterflies (2012).豆瓣电影.2024-02-26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