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文脊山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三中记载:宁国市“文脊山,一名曷山,在县西三十里。”清代顾祖禹编著的《读史方舆纪要》中“宁国县”条目云:“文脊山,县西北三十里。高数千丈,周三百余里,西接泾县旌德县诸山,北接宣城柏山,峰峦攒秀,岩洞盘回,为郡之雄镇。”

文脊山位于今港口镇山门村,山高409米,她汇集山、石、泉、潭、瀑、洞,寺等景观于一体,而被称为江南名山。

古老传说

文脊山原有大大小小山峰100座。东有海螺山,南有蒋家山,西与宣城柏枧山相连,北有铁门槛。文脊山虽不高,却巍然挺拔,山势陡峭,奇峰突兀。传说,唐朝地藏菩萨闻讯文脊山有100座山峰,且雄奇、优美,想在此修建大寺庙。清晨,他披着斗蓬,来到文脊山,坐在一座峰顶上。数遍了所有山峰,只有99座,为何没有100座呢?正在犹豫时,一位牧童在一旁指着他坐着的山峰说,你斗蓬下还有一座呀!这位菩萨心中一惊,此牧童如此机敏,天机岂可泄露,不宜在此建寺庙。他细观牧童,佛缘远在自己之上,只是机缘未到。临别时,告诉牧童五百年后可在佛门相见。说完,仙人腾云驾雾而去,斗蓬中带走了仙人坐过的峰顶。结果,仙人在九华山建起了一座大寺庙。化成寺旁多出了一座最小的山峰,九华山变成了100山峰了,文脊峰从此只有99座山峰了,500年后,宁国市宗杲在九华山与佛祖相遇,宗在化成寺习法传法。后来,宗杲成为佛学大师,为锭光佛。宗杲在杭州径山寺圆寂后,九华山化成寺众僧筑宗杲铁像供奉于寺内。

清康熙朝宁国贡士鲍明发写的《文脊记》中云:山角有一仙台,昔传两位仙人于此下棋,一樵夫见之,将斧头砍入树上,在一侧袖手旁观。一局棋结束后,仙人飞去。樵夫寻斧,斧已没于树中,只剩半截斧柄在树外。

景观景色

文脊山山中怪石嶙峋,有的悄然独立,有的平坦如床,有的尖峭似剑,有的翘首远望,有的侧卧似睡……真是形态各异,奇形怪状。尤其是山北边的一道石壁(文脊峰水库后面山上),它象征富贵人家的”铁门槛”,真是维妙维肖。传说范成大游览宁国文脊山,攀登“铁门槛”时,留下了深刻印像,后来的诗作《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中写出了“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之名句,而被曹雪芹引用在《红楼梦》一书中。山南边蒋家山上边的奇石龙角,它是从一嘴状岩石的左右两边伸出酷似龙角的石头,所以,当地人称它老龙角。文脊山中还有远在宋朝就已遐尔闻名的观赏石——宣石。它洁白无暇,晶莹透亮,灿若明星,看上去宛若冬天太阳照射在雪地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文脊山以特有的石灰岩地貌,地下泉水四季常流,侧耳细听,丁当有声。雨天过后,山上、半山中、山下,泉水四溢,像倒满了香槟酒的香槟塔一样,整个一座山都在冒泉水。尤其是山门洞处的涟漪洞的泉水,常流不断,雨下得再大,泉水仍然清澈不浑,且泉水甘甜爽口。且冬暖夏凉,别有情趣。

文脊山东五里许,有铁心潭,又名龙湫,其泉极寒,大旱不涸。文脊山“极顶名望天台,万仞之巅,坦若平地,可三四十亩。中有水池,池有芦苇。”(清鲍明发《文脊记》)此池约40平方米,又称小天潭。奇妙的是此潭处在文脊山峰顶上,潭中泉水四季不涸。

文脊山有数处瀑布,最有名的为飞龙瀑布。飞龙瀑布位于方家冲安庆沟,当地又名“老牛洒尿”。瀑布落差约20余米,瀑布之水就像婀娜多姿的仙女的水袖一样从高山中洒落而下,真够奇观的了。瀑布的周围是遍野的绿,绿树,绿竹,绿草,绿涧,整座山都是绿的。在这绿色的世界里,伴随着瀑布散发出细细的、星星点点的水滴,浑身上下感到湿润润的,真是凉爽极了。遇上雨后的瀑布,更是壮观无比,它汹涌澎湃地落到山下的深潭里,发出轰轰的巨响,同时飞溅起二、三米高的水花。真不愧为飞龙瀑布,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伟壮观景象。

天然奇洞

文脊山东面的山门洞,是宁国市历史上著名的八大景之一,1981年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山门洞(又名灵岩洞)高10米,宽约17米,石壁峭立,划然中开,俨若城门。行人过此,豁然开朗,别有天地。

山门洞周围石灰岩形成的奇峰、怪石、岩洞,千姿百态,别具一格。大小72洞,著名岩洞有六个,其中旱洞五:

〔1〕、碧云洞位于石门左侧,又名狗洞,此洞深幽,只容一人爬进。

〔2〕、紫云洞(又名澡锅洞)位于右侧,洞敞如屋,乘梯上洞顶有石形澡锅。洞内有铁锅,可炊数人饭,锅旁石缝深且黑。右一门出,历小碧天,下到西,过平地100步,望朝阳洞。

〔3〕、朝阳洞,门在半空,朝阳射入门内,映照在瞿硎石上。西边一小门(石洞窗户),望文脊峰苍翠可掬。从南门进入室内,见后壁上勒”洞天峰月”四个大字,乃是屠羲英所题。夜晚观之,月亮西沉,落在文脊峰峰顶的西边,峰顶的月影正好映在洞内的瞿硎石上,故为”洞天峰月”。即在洞内能观望到文脊峰峰顶”峰月”相伴的奇妙景象。洞中有一石盆,钟乳石上落下之水正好滴入石盆。水可洗涤。朝阳洞一室三门。朝阳洞口外侧一洞,底有池水,从侧边而上可通峰顶。紫云洞和朝阳洞都是瞿硎居住的石室。

〔4〕、夕阳洞,与朝阳洞相通。从朝阳洞内向西北十数步,即出夕阳洞。夕阳反照,洞内石乳垒垒。

〔5〕、明心洞(又名枇杷洞),位于石门内左侧三十余步,洞内高深,与前山涟漪洞相通。洞口古有枇杷树,又名枇杷洞。洞口前左侧一石似狮子蹲在山腰,头微侧,名狮子岩。狮子岩后是凿铁庵遗址,明朝宁国市知府罗汝芳在凿铁庵遗址建有一亭。罗汝芳和钱德洪多次在凿铁庵讲学。凿铁庵后面为小山门。

水洞一:山门前左侧向南百米小市桥处为涟漪洞,洞口宽敞,是村民暑夏纳凉的好去处。一巨大蟠龙石立于洞中,一股激流从石底潺潺流出,泉水四季清澈见底。从巨石旁而入,水声坠空岩,如微磐音,乃是后山石缝中泻出之水声。

相关诗文

《游灵岩寺》韦应物

始入松路永,独忻山寺幽。

不知临绝槛,乃见西江流。

吴分烟景,楚甸散林丘。

方悟关塞眇,重故园愁。

闻钟戒归骑,憩涧惜良游。

地疏泉谷狭,春深草木稠。

兹焉赏未极,清景期秋。

《题山门》 罗隐

灵岩一窍何年凿,混沌初开有此门。采药仙人何处去,山中不改旧乾坤。

《次韵游山门寺望文脊山》王安石

宣城市百山间,文脊尤奇峰。拔出飞鸟上,画图难为容。……游者如可得,甘弃万户封。安能久尘土,倾倒相迎逢。

《题宁国县文脊亭》 曾纡

行尽宣州区十幅屏,扶犹欲上危亭。

溪如汉水古来碧,山似嵩高晚更青。

驹隙不堪追驶电,牛刀曾是发新硎。

茫然陈迹无人问,空有登临哀涕零。

《过宁国县》 杨万里

薄日烘云未作霞,好峰怯冷著轻纱。

绝怜山色能随我,政用花时不在家。

骑吏那愁千里远,牡丹各插一枝斜。

细看文脊空多肉,不似青阳看九华。

《书山门石壁》施闰章

石扇开横岫,春阴入杳冥。地寒云树古,峰挟寺门青。

移榻分林洞,流泉出户庭。前山看不极,招手接瞿硎。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