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鳄(学名:Shansisuchus)是一种生存于三叠纪中期的肉食性爬行动物,主要分布在中国山西省的武乡县、宁武县、静乐县地区。约2亿4500万年前。在恐龙出现以前,山西鳄等早期肉食性爬行纲,称霸陆地达数百万年之久。山西鳄是肯氏兽属动物群的重要分子,其化石材料丰富。山西鳄被认为行动迅速,并以较小、行动较缓慢的动物为食。
形态特征
山西鳄身长2.2米,高度约0.5米,具有强壮的颌部和良好的视力。它是掌行式的动物,无法快速奔跑或像恐龙一样两足站立。山西鳄的头骨狭长,眼孔较大,显示其视力甚好。下孔特大,比眼孔还大,呈现椭圆型。颈椎比一般的非洲引鳄短,说明肌肉集中、发达,咬力惊人。山西鳄的前后足特征表明它是掌行式的动物,无法快速奔跑,也不可能像恐龙一样两足站立。
分类争议
尽管山西鳄和引鳄在形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山西鳄具有两个眼前孔,因此有人认为它应该自成一科。然而,自九十年代以后的资料上都是把它划分到引鳄科中,这一分类法是否正确仍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