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航空工业试飞中心),简称“试飞院”,位于西安市阎良区试飞院路8号,成立于1959年4月15日,是中国唯一经国家授权的军民用飞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航空产品国家级鉴定试飞机构,是国家级飞行试验技术研究机构、国家部属航空科研机构,同时也是国家“飞机适航认可实验室”。
试飞院拥有120多个专业,数十架试验机,多项大型试验设备。配有国际通用标准的全天候飞行导航保障设备,可满足各型飞机和直升机的起降要求。建院以来,试飞院先后参加中国第一次核试验研制、中国洲际导弹研制任务,先后完成了70种飞机、30种发动机、30型导弹武器系统、2000余项机载设备的国家级鉴定试飞和适航审定试飞任务。试飞院先后获得了科技成果1000余项,自主开发出变稳飞机、高速弹射试验机、雷达电子试验机、空中试车台等一批飞行试验机,成功研发出颤振激励系统和实时监控系统等新型试验系统,突破了第三代战斗机试飞和民机适航审定试飞的关键技术,完整建立了飞行试验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
历史沿革
1959年初创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于1956年春开始筹建,1959年4月接收驻阎良空军第十一航校(空军2541部队)校舍及设施,4月15日飞行研究院在阎良区成立,又名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八研究院(简称八院)。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试飞中心在承担型号试飞的过程中,加快试飞技术研究,推进人员队伍建设,开展试飞设备研制和实验设施建设。期间,筹建了大型立式弹射台、校准风洞露天车台等多项重大设施,完成了歼教5、歼6系列等型号飞机和涡喷6甲、涡桨6等型号发动机的试飞,系统化、科学化建成了一百余个专业和相应的科研设施。
1960年1月26日,试飞员王金生驾驶一架编号为0855的米格19飞机在西安阎良机场完成新中国试飞事业的首飞。1960年6月17日,国家正式下达了第一项科研任务,即WG-2高度表试验鉴定研究任务。试飞中心仅用80天就完成了该高度表的试验鉴定研究等任务,迈出了科研第一步。
1961年6月,试飞院调整为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八研究所,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4366部队(简称八所)。1962年,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929部队。同年1月5日,中国第一架进行全面国家鉴定的新机“红专502”宣告定型。此后,试飞院建制多次调整。1965年1月1日,改名国家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六研究院第八研究所,又称平原气象研究所;1968年1月改为国防科委第六三〇研究所(简称六三〇所),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字806部队;197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试飞基地,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5474部队;1973年10月改名为国家第三机械工业部六三〇研究所、又称飞行试验研究中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20世纪80年代中期,歼教7、歼7Ⅲ和歼-8Ⅱ三种新机定型试飞立项,在历时3年的“三大战役”攻关过程中,试飞中心在试飞技术、试飞能力和管理水平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随后,试飞中心先后完成了空中加受油工程空中对接试飞、“歼轰-7”设计定型试飞等重大军民用飞机的鉴定试飞,在型号试飞技术上取得了多项突破,实现了从二代机到三代机的技术储备和升级发展,综合试飞能力得到快速提高。1989年改称国家航空航天工业部飞行试验研究院;1993年改称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飞行试验研究院,又称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简称试飞院)。
21世纪初
21世纪初,歼-10战斗机飞机定型试飞任务全面展开。在这一阶段,试飞中心连续突破三代机人机闭环飞行品质等30多项试飞关键技术,完全掌握了三代机鉴定试飞技术。歼10飞机的定型试飞创造了一系列纪录,使中国试飞技术实现了由第二代向第三代的全面跨越。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歼10飞机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4年9月,中航工业试飞中心在青海省成功完成了国内首次歼击机高原起降性能试飞任务,此次试飞是两型发动机装机状态的首次高原试验。
发展现状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现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的飞行器、发动机及机载设备等航空产品试飞鉴定、定型、适航取证机构和专门的飞行试验技术研究机构。该机构可全面承担航空产品定型/鉴定、关键技术演示验证和试飞理论、试飞技术、测试技术、保障技术以及飞机作战效能研究等任务。
截至2023年末,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拥有飞行力学、强度载荷、飞行品质、振动与声学、动力装置、机载设备、飞行控制、飞行模拟、自动控制与辨识、可靠性与维修性、数据处理、飞机系统等28个专业系统、128个专业方向构成的相互配套、系统完整的研究、试验和设计、试制体系。
主要任务
1、承担军民用飞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航空产品的鉴定试飞及民机适航审定试飞工作。
2、承担飞行技术及试飞方法研究。
3、负责编制各种飞行试验条例、条令、标准、规范和手册。
4、承担飞行测量试验技术研究,开展测量试验设备的研制与生产。
5、开展各种试验机的研究和模拟试验技术,人机工程的研究,为探索航空新技术和有关型号研制提供技术支持。
6、负责培训国内外试飞员(飞行员),试飞工程师、机务人员及技术考核。
7、开展飞行试验领域内的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等。
科研实力
1、拥有从地面到天空、专业配套齐全的研究性实验室和试验设施。拥有自主研发的具有六自由度运动平台、计算机成像的全任务数字式实时飞行地面仿真系统;拥有多种规格的发动机试车台以及航电仿真实验室等多种空中专业试验平台。利用这些实验室和试验设备,可以承担各类预先研究试飞和支持型号定型试飞的试验。
2、拥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航空测试能力和自主研制配套能力。在机载采集记录、地面遥测监控等方面的规模、技术和手段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同时,具备强大的航空测试设备的研制配套能力。其中,为型号试飞自行研制的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单架飞机可同时采集、记录、处理6000个参数。
3、拥有齐全的飞行试验场务保障设施。拥有两条长3400米的军用特Ⅰ级标准跑道;建有夜航灯光系统的机场,可昼夜组织飞行试验;拥有气象、雷达、微波仪表着陆、导航通讯等一系列先进的场务保障设施。
4、拥有强大的飞行组织和保障能力。能同时承担20个型号、40架新型飞机的试飞任务,具备了混合场次、大强度综合试飞能力,并始终保持着高效试飞状态,推动了各型号科研试飞任务的进度,使中国军用飞机的型号试飞水平基本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5.拥有可靠完善的质量、安全、保密保障体系。2004年通过转版认证。2003年通过国家一级保密资格认证,先后荣获国防科工委质量先进单位,中国一航安全生产先进单位、重点保密先进单位、质量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称号。
突出贡献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成立以来,为中国国防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试飞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定型鉴定试飞的型号飞机达41种,发动机30多种,机载成品和分系统1500种,研制出100多种测试仪器;试飞完成的飞机型号有初教-6、强-5攻击机、等数十种飞机。完成1000多项专题专项试飞试脸研究,获得重大科技成果600余项。填补了中国航空试飞史上20多项空白,科研项目涉及航空、航天、兵器、电子、核工业、地质、航空探测、遥感遥测等多个专业领域。为新机定型和飞机的改进改型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中国的国防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实现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多项重大突破:
(1)完全掌握了第三代战斗机的鉴定试飞技术;
(2)掌握了满足适航规章要求的适航亩定试飞技术;
(3)掌握了轰炸机、运输机、预警机、各种小飞机和通用飞机等各类飞机的试飞鉴定技术;
(4)掌握了各类飞机飞行保障技术、性能评估技术;
(5)冲破了西方技术封锁,探索出一套空中加受油新技术;
(6)突破了严重构形的颤振试飞技术,突破中国该技术空白;
(7)探索出一套对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鉴定试飞新技术;
(8)掌援了解决驾驶员诱发振荡问题的试飞技术,突破中国该技术空白;
(9)突破了后掠翼飞机和三角翼飞机的失速与尾旋的试飞技术,突破中国该技术空白;
(10)探索出一条提高试飞效率的有效管理一一综合试飞技术;
(11)载荷谱实测试飞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荣誉奖项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曾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国资委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国资委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中国企业文化二十年建设实践奖、中国青年科技创新示范单位、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5年10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一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22年4月,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航电所团支部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参考资料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简介.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2022-12-28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举办成立65周年纪念活动.新华网.2024-04-18
欢迎访问中南大学就业信息网.中南大学.2024-04-17
第一节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4-04-17
中国试飞院简介.中国试飞院.2024-04-17
从“国家名片”到“国之大器”——新中国试飞事业65周年发展巡礼.腾讯网-看航空.2024-04-17
国产发动机完成高原试验意义重大 属高风险科目.人民网.2024-04-17
航空工业试飞中心全力推进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光明网-今日头条.2022-12-28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2023年3月24日翔安双选会】.厦门大学.2024-04-17
中国已掌握3代机试飞技术 居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经济网.2022-12-28
“两红两优”风采录 | 面对疫情,处处有青春的铜墙铁壁.中国青年杂志-今日头条.202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