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谢光茂

谢光茂,男,1962年12月出生,厦门大学考古学专业毕业,现任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担任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一职。同时,他还兼任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外聘硕士生导师。

工作经历

广西博物馆时期

自1985年8月至2005年2月,谢光茂在广西博物馆任职,主要从事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曾主持了多起重要的考古发掘活动。1993年,他在广西百色百谷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就,首次在原生地层中发现了与石器共存的玻璃陨石,这一发现对于确定广西百色盆地旧石器时代的年代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他主持的广西革新桥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获得了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奖”以及国家文物局颁发的“第五届全国田野考古奖三等奖”。2003年,他的研究成果还受到了中国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的专题报道。

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时期

自2005年3月起,谢光茂加入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继续致力于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

学术贡献

谢光茂在其职业生涯中共发表了约40篇学术论文、考古报告和考古译文,并出版了4部著作(含译著)。他与国际同行合作的研究成果《中国南方百色盆地阿舍利石器技术》于2000年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对该领域的莫维士理论提出了挑战。

科研成果

谢光茂的科研成果丰富多样,其中包括:

独立撰写的《关于百色手斧问题——兼论手斧的划分标准》发表于《人类学学报》2001年第1期。

合著的《中国南方百色盆地旧石器工业》(法文版)发表于《人类学》杂志(法国)2007年第111期。

独立撰写的《百色手斧与手镐比较研究》收录于《考古学研究》第七卷,由科学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

合著的《田东百渡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发表于《广西考古文集》第三辑,由文物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

合著的《论百色手斧》收录于《岭南考古研究》第5辑,于2006年出版。

合著的《百色旧石器》由文物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

科研项目

谢光茂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包括:

革新桥新石器时代遗址研究,作为该项目的主持人。

百色旧石器研究,这是广西考古所与法国的合作项目,同样由谢光茂主持。

参考资料

谢光茂.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024-11-16

谢光茂.谢光茂.2024-11-16

《1052会客厅——百色旧石器历史耕耘者谢光茂:以“石”为基,回望来路探起源》期待您的聆听!.微信公众平台.2024-11-16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