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张启明

张启明,男,1964年10月出生于潍坊市临朐,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临床评价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对小儿癫痫过敏性鼻炎红斑狼疮贝赛特氏症等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经验。

张启明建立反映五藏精气生克关系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数学模型,建立历代医案数据库,统计分析中医常见证候的病因、病位、证候,提出中医五藏系统的功能定位,提出中医临床检测的五大特征。张启明建立研发了中医汗出检测仪、中医心藏功能检测仪、中医肺藏功能检测仪、中医肝藏功能检测仪、中医脾藏功能检测仪、中医肾藏功能检测仪。张启明主持课题12项,发表学术论文105篇,出版著作5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研究成果在《中国中医药报》《人民网》都做过详细报道。

担任职务

兼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后任主任委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中医器械专业组组长。

张启明

人物经历

1982年9月至1990年7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

1990年7月至2007年先后担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研究室主任、副教授、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其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进修(1996年9月—1997年8月)一年。到日本富山医科大学进行学术交流(2000年5月—2001年4月),并攻读山东中医药大学读博士(2001年9月—2004年7月)。

研究方向

现主要从事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及中医的定量化研究。

主要贡献

发表论文42篇。出版专著《中医统计诊断》,并被列为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1990年将非热力学应用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揭示阴阳交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机体借助新陈代谢从外界输入负的结果。

1995年建立中医五脏精气变化规律的第一个非线形微分子方程数学模型,发现的“五脏奇异吸引子”在第三届系统科学与系统理论国际研讨会上引起了欧美专家的兴趣。

研制治疗高脂血症高黏滞血症的“清血丹”和抗癌纯中药“七星丹”。

主要论文

以上来源:

获奖记录

“基于诠释学的症状单元研究”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

“选录历代五脏病医案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藏象学说中五脏的形态学基础和功能变化规律的研究”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2006。

中医临床辅助诊断系统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山东省信息产业厅、山东省工信局、山东省科技厅2006。

证候统计规范化及中医五脏的解剖学基础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教委2005。

五脏生理病理变化的客观化评价标准和检测指标体系研究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科委2005。

健康成人五脏精气变化规律的计算机数值仿真科技成果奖三等奖山东省科委2003。

参考资料

中医形态学.豆瓣读书.2024-03-21

张启明.X-MOL学术平台.2024-03-21

张启明.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处.2012-08-03

张启明.中国知网.2024-10-28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