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寨即为今瓦岗寨乡,隶属河南省滑县,是隋朝末年瓦岗军起义(农民起义)的发生地。 瓦岗寨乡下辖 29 个行政村、68 个自然村,总人口43640人。
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中举义较早、发展最快、势力最强大的三大义军之一。创始人翟让,东郡(今河南滑县东南)韦城人,于大业六年(610 年)底在瓦岗寨聚众反隋。后李密加入瓦岗起义军,设计杀死翟让并统领瓦岗军,最终率部投降李渊。
《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等历史小说均以瓦岗寨英雄好汉为原型、以瓦岗军农民起义为背景。瓦岗寨乡曾获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最具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瓦岗寨乡文化古迹众多,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瓦岗军点将台遗址、“国家AAA级”瓦岗寨旅游景区。
行政区划
瓦岗寨,即现在的瓦岗寨乡,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南部,紧接新乡地区。下辖 29 个行政村、68 个自然村,总人口43640人,其下辖 29 个行政村分别是:瓦岗寨村、西梦庄梦一村、西梦庄西梦庄梦二村、西梦庄梦三村、西梦庄梦四村、东梦村、刘庄村、赤水村、彭庄村、马庄村、赵庄村、前百尺口村、后百尺口村、魏庄村、原东村、原西村、大范庄、小范庄、新乡屯、张虎庄村、邓庄村、耿庄村、东屯村、西屯村、东大操、西大操、周道村、冯寨村、伦庄村。
历史渊源
瓦岗军
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中举义较早、发展最快、势力最强大的三大义军之一,在推翻隋炀帝残暴统治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瓦岗军的创建人翟让,做过东郡法曹,坐事当斩,狱吏私自释放了他。于是他逃亡瓦岗聚众为盗,同郡的单雄信、李勣等也都参加了进来,人数逐渐发展到了 1 万多人。
大业十二年十月,翟让率军破金堤关,攻下荥阳市诸县。隋炀帝调任张须陀为荥阳通守,征讨瓦岗军。十月二十七日,翟让、李密抓住张须陀因屡败义军、狂妄轻敌的心理,在火海寺北树林中伏 1000 余人,歼灭官军。义军乘胜攻占河南省军事重镇荥阳,这是瓦岗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大业十三年二月,天下饥馑,隋王朝粮仓玉蜀黍属山积。位于河南巩县东北的洛口仓,乃是隋廷的一个重要粮仓。翟让选准了这个战略目标,二月初九与李密一起亲率精兵 7000 人,出禹都阳城遗址,北逾天龙山,至罗口,一举袭取洛口仓。这次袭击作战成功,获得大批军粮,不仅救济了广大饥民,壮大了队伍,而且切断隋廷洛阳市的重要粮食供应基地,使其失去一个具有战略价值的要地。 为了夺回洛口仓,留守东都的越王杨侗命虎贲郎将刘长恭、河南省讨捕大使裴仁基悄悄于十一日会师仓城南,企图歼灭义军,夺回粮仓,以稳定河南战局。瓦岗军又布阵石子河东和横岭,抵御裴、刘两军。先期到达的刘长恭不等裴仁基会师,即向瓦岗军进攻,李密率兵从侧翼猛击刘长恭,隋军饥疲大败,死者十之五六,刘长恭易服潜逃。裴仁基闻讯固垒自守,不敢出战,后归降瓦岗军。
这一仗使得东都震恐,瓦岗军声威远扬。 在取得这次大捷之后,翟让等推李密为主,号魏公。李密拜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在洛口筑城而居,建立农民政权。同时,遣将四出掠地,河南省诸郡相继多为瓦岗军控制。四月,李密、翟让发布檄文,列举隋炀帝十大罪状,号召民众推翻暴君。同时遣裴仁基等率 2 万余人袭破回洛仓,烧东都天津桥,被隋军击败,退保巩县。李密亲自率兵攻打偃师区、金墉,失利后撤回洛口。 当时,隋廷东都守军多达 20 余万,城防十分坚固。李密率 3 万义军复据回洛仓,大修营堑,以逼东都;隋光禄大夫段达等出兵 7 万拒战,双方在回洛仓北交战,段达等败走。大业十三年五月,为解洛阳市之围,隋炀帝命监门将军庞玉等率领关内兵援救东都。是年九月,河南省、山东省发大水,饿殍遍野。按照李勣的建议,李密攻取了黎阳仓,不到 10 天便获得胜利。
十月二十五日,奉命北上驰援的扬州市通守王世充,率兵 10 余万向洛口瓦岗军进攻,渡过清洛,在黑石扎营。李密渡洛迎战,由于山麓地势狭窄,兵器难以发挥威力,一度失利,退保月城。李密用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之计,抄袭隋军黑石大营,诱调隋军回转,突然攻击回救黑石的王世充主力部队,消灭隋军 3000 多人。十一月初九,两军夹石子河对阵,李密运用正面进攻和侧后袭击相结合的方法,再次重创王世充。 黑石大捷之后,李密杀害翟让,种下将士互存戒心、离心离德的祸根。义宁二年正月,王世充得到 7 万援军后,又在洛口仓附近与瓦岗军展开大战。李密抓住战机,率敢死队乘势追击,打败王世充的渡河部队。接着,又进逼东都,攻克偃师城,修筑金墉城,拥兵 30 万,南逼洛阳上春门,杀留守韦津。此战后,王世充龟缩在洛阳市北的含嘉仓城,不敢出战。东至海、岱,南至江、淮,郡县莫不派使者向瓦岗军表示归附,江淮一带的许多义军先后争着响应瓦岗军。瓦岗军已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一股军事势力,这也是瓦岗军最兴盛的时期。 李密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以为只要占领东都,天下就易为己有。遂长期屯兵于防守严固的东都坚城之下,与隋王世充军前后交锋百余战,贻误了向其他地区发展、夺取更大胜利的机会,又极大地消耗了义军的力量。
义宁二年三月,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利用禁军将士思归渭河平原的不满情绪,在扬州市策动政变,缢杀隋炀帝,拥兵 10 余万回归长安,六月军至浚县。在洛阳市继帝位的隋皇泰主杨侗十分惊恐,采纳了内史令元文都之策,授予李密太尉等高官厚禄,令其率瓦岗军征讨宇文化及。李密投降隋皇泰主,使瓦岗军丧失了反隋的斗争大方向,涣散了斗志。 七月,李密按照杨侗旨意,带领精兵在卫州童山大战宇文化及。李密被流矢射伤落马,左右奔散,追兵正要赶到的危急时刻,被部将秦琼救回,并组织部队稳住了败局反取小胜。宇文化及部下万余人投降,迫使宇文化及改变了行军路线,率残部 2 万人北上。李密按皇泰主的许诺准备入朝领赏,部队行至温县,王世充已在东都发动宫廷政变,独揽大权。李密发觉自己入主洛阳市的美梦被打破,只得仍然回驻金墉城。童山之战,瓦岗军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李密自己也险些丧生。从战略上讲,瓦岗军是得不偿失。
九月,王世充乘瓦岗军元气大伤,尚未休整之机,选精兵 2 万余人,于初十日主动出战。次日,兵至偃师区,中军通济渠南,伺机与义军一决雌雄。李密主力部队集结在北邙山,草率决定迎战。结果,被王世充伏击打败,俘降瓦岗军 10 余万人,数十位得力将佐被俘。李密逃至河阳,企图南阻黄河,北守太行山,东连浚县,卷土重来,但部属士气不振,李密无计可施,率 2 万义军入关中,向李渊投降。瓦岗军将士有的归附李渊,有的投靠王世充。这支在推翻隋炀帝残暴统治中起过决定性作用的瓦岗农民义军,就这样被窃据领导权的隋廷大贵族李密葬送,最后分崩离析,彻底瓦解了。
来历
“瓦岗”一词的来历,历史久远。考其来源,要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当时中国尚处于封建社会的早期,同时也是西周的前期。西周的统治者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对王室和其他有功人员,实行按地位高低,划分地盘,分而治之,叫做分封制。时间一久,周代的统治者不思进取,统治势力逐渐变弱,而封建割据的地方势力越来越强,互不相让。到了春秋后期,兼并战争迭起,常常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而互相发动战争。于是,被进攻的国家向友好的国家求援的事也就频频发生。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五O二年夏天,齐国出兵进攻鲁国西部边远之地。晋国土鞅等率兵前来援救鲁国,鲁定公在瓦地与晋国救兵会师。事后,人们为纪念这次意义重大的会师,便在一处土岗上用砖瓦建造了一座亭子,俗称“瓦亭”因“瓦亭’’建在土岗上,此后人们就把此地简称为“瓦岗军。’’ 据晋朝史学家杜预注释:“瓦,卫地,东郡燕县(即现在滑县牛屯镇一带)东北有瓦亭。”又据《春秋大事年表》载:“卫辉府滑县东南瓦岗集,即古瓦亭。”史学家杨伯俊在其《春秋左传注》中说:“瓦,即今河南滑县之瓦岗集。”因为这里曾为“瓦”地,并有“瓦亭”又因“瓦亭”建在高岗之上,人们便将此地称为“瓦岗”。
瓦岗军、瓦岗寨的来历,皆来自瓦岗军的首领翟让。那么翟让为啥要选择这里作为根据地。这就必须了解历史上的瓦岗军所处的战略地位和复杂的地形地貌。 据历史学考证,隋朝时瓦岗地处废黄河的东南岸,北临黄河白马渡口,南与通济渠(南运河)相望;西边跨黄河距永济渠(北运河)不过百里之遥,瓦岗正处在南北大运河的喇叭口外。南北运河是隋朝的交通大动脉,瓦岗堪称军事战略要地。然而,就瓦岗而言,在东郡境内又是个偏僻地方。这里因黄河多次泛滥,造成土岭起伏,树木丛生,沟河纵横,水鸟成群,芦苇遍野,这种环境,既便于屯兵,又便于出击。于是翟让便选择瓦岗军为揭竿起 义之地。 翟让举起 义旗后,为了聚集武装力量和防御敌人进攻,便在瓦岗四周,因势筑了方圆二十余平方里的宏伟寨墙,很是气派壮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瓦岗寨”。翟让的起 义队伍因在瓦岗寨聚义,遂被称为“瓦岗军”。
风景名胜
瓦岗寨遗址
瓦岗寨遗址位于滑县城东南 30 公里瓦岗寨乡瓦岗寨村东北,为隋末农民起义遗址。现存瓦岗军点将台遗址,高约 2.5 米,面积 1200 平方米,为起义军阅兵点将之地。点将台以北为瓦岗寨大街,南为瓦岗军搭帐篷扎营地,西有大操场和屯粮处,西南为刑场,东南为跑马场,东北慈周寨为赈济饥民处。该遗址于 1980 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瓦岗寨旅游景区
瓦岗军点将台景区占地150亩,融隋唐历史于园林风光,汇古代军事于现代科技,书瓦岗之路于烙画艺术,化演义传说于民俗风情。景区分为瓦岗军遗址区、家眷耕织区、战阵迷宫区、体能训育区、沙场演武区五部分,包括瓦亭、点将台、国公祠、地穴宫、岱庙、瓦岗湖、怪阵、知节篱舍院、振义草堂、翟家院子、石棋阵、梅花桩、瓦岗军事迹展览馆、隋唐英雄大擂台等旅游景点。
社会
瓦岗寨乡位于滑县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东临S213省道和G45大庆-广州高速公路,西临G230国道,南临新荷铁路和S28长济高速,S307省道穿境而过。瓦岗寨乡是安阳市、濮阳市、鹤壁市、新乡、开封中原城市群的圆心,周边五市均可在一小时左右到达,S28长济高速至山东东明段已经竣工,即将与山东省东明市、菏泽市融入一小时经济圈,瓦岗寨乡总面积5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000 余亩,其中林地面积900亩,全年粮食总产量45800吨。瓦岗寨乡地处废黄河,土地肥沃,四季分明,适宜种植优质红薯,瓦岗军红薯醋通过对红薯进行深加工,也逐渐发展成为了瓦岗寨乡的一张特色“名片”。
相关作品
《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等历史文学作品均以瓦岗寨英雄群体为原型,以瓦岗军农民起义为历史背景展开创作。其中翟让、李密、程咬金、秦琼、李勣(徐世勣)、魏徵、单雄信、罗成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使瓦岗寨赢得 “隋唐风云第一寨” 的美誉,成为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历史与通俗文学交融的典型象征。
获得荣誉
旅游总规定位“隋唐风云第一寨”通过市级评审,选后获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最具魅力乡村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瓦岗寨乡.hnzwfw.2025-07-04
行政区划.滑县人民政府.2024-02-05
瓦岗寨旅游景区周边村名来历一.瓦岗寨景区.2025-07-04
瓦岗寨旅游景区官方网站|瓦岗寨砖雕|砖雕厂家|砖雕批发.瓦岗寨旅游景区官方网站|瓦岗寨砖雕|砖雕厂家|砖雕批发.2025-07-04
瓦岗寨乡:红薯种植助增收 致富带来新“薯”光.滑县人民政府.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