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祖上三代在北朝为官,为隋末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民间秦琼与尉迟敬德被奉为“门神”。
秦琼武艺高强,勇猛过人。初为隋将,先后于隋将来护儿、齐郡通守张须陀与河南道讨捕大使裴仁基麾下效力。后跟随裴仁基投降瓦岗领袖李密,任为帐内骠骑,浚县(今河南浚县)之战拼死救助受伤的李密,并击退宇文化及。魏公李密兵败邙山降唐后,秦琼归降虎牢关之战王世充,因王世充为人奸诈,秦琼联合程咬金等人于两军阵前投奔唐军。归顺唐朝后,秦琼备受秦王李世民信任,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先后击败宋王宋金刚、李从善王世充、夏王窦建德与汉东王刘黑等地方割据势力。累积功勋,先后获赐秦王府右三统军、上柱国与翼国公爵位。“玄武门之变”后,秦琼被授予左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
贞观十二年(638年),秦琼病逝。唐太宗李世民追赠其徐州市都督,陪葬昭陵。贞观十三年(639年),改封胡国公;贞观十七年(642年),与长孙无忌等24人登上凌烟阁。
人物生平
家庭出身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旧唐书》与《新唐书》等史书未记载出生日期与家世信息,1995年出土的《秦爱墓志铭》记载秦琼祖上三代均于北朝为官,其曾祖父秦孝达为北魏广年县令;祖父秦方太为北齐广宁王府记室;其父秦爱为北齐咸阳斛律武都录事参军。隋朝大业年间,秦琼入伍,于隋将来护儿帐内任职,受到来护儿的看重,认为其骁勇善战、志向远大;秦琼母亲病逝后,隋将来护儿亲自前去吊唁。
仕隋征战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频发。大业十年(614年),秦琼跟随齐郡通守张须陀于邳州市征讨卢明月,此时卢明月拥有十余万军队,张须陀却不足万人。双方激战十余日,张须陀麾下隋军粮尽,形势十分不利,张须陀认为隋军退兵,卢明月必然率众追击,军营便会空虚,如果有人带兵偷袭,一定能够出奇制胜。面对凶险的偷袭行动,众将无人应答,只有秦琼和罗士信请战。张须陀派遣秦琼与罗士信各自带领一千精锐,率先埋伏于芦苇丛,张须陀统领主力佯装撤退,卢明月大军追击而来。秦琼和罗士信趁机偷袭营寨,毫无防备下卢明月营寨大乱起来。
秦琼与罗士信带领精兵杀入军营,连续烧掉30多处营寨。卢明月看到营寨浓烟四起,立即率兵回援。张须陀知道秦琼与罗士信已经得手,立即掉头追杀返回的卢明月,最终大破卢明月。卢明月只带数百骑兵逃跑,其余士兵全部成为俘虏。战后秦琼勇武之名远近闻名。此后张须陀又与起义军孙雅宣于海曲激战,秦琼先登破城,大败孙雅宣。凭借累积的军功,秦琼被任命为建节尉。
隋朝末年,瓦岗起义爆发。秦琼跟随张须陀于荥阳市攻打瓦岗军,李密用计大败张须陀,并与翟让统兵围困隋军,仅有张须陀跃马冲出,其余部下大多无法突围。张须陀先后四次冲入敌阵解救部将,最终战死沙场。张须陀战死后,李泰杨侗派遣裴仁基收拢张须陀余部,秦琼等人来到裴仁基麾下效力。
投奔瓦岗
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裴仁基与监军御史萧怀静不和,萧怀静搜集过失想要弹劾裴仁基,裴仁基率先杀掉萧怀静,随后率部以虎牢关投降瓦岗寨。秦琼跟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后,李密知道后非常高兴,任命秦琼担任帐内骠骑,待遇十分优厚。第二年,李密担忧腹背受敌,接受越王杨侗的册封。不久,魏公李密与宇文化及于浚县大战。魏公李密于激战中被流矢击中坠马昏厥过去,李密的部将惊慌失措,全部四处逃窜,这时追兵赶到,秦琼拼死守护李密,护送李密脱离险境。随后秦琼收拢逃跑的瓦岗军,又与宇文化及展开激战,这才彻底击退宇文化及的军队。
弃郑归唐
魏公李密击败宇文化及后,自身元气大伤。士兵经历数次激战得不到赏赐,李密却厚待刚归顺的士兵,导致瓦岗军心涣散。唐朝武德元年(618年)九月,郑国公王世充率军偷袭瓦岗,魏公李密亲率精锐前往偃师(今洛阳市偃师区)迎战,郑国公王世充于邙山大败魏公李密。因害怕翟让旧部报复,魏公李密选择投奔李渊。秦琼等瓦岗将领被俘后,归顺郑国公王世充麾下,秦琼被任命为龙骧大将军。因厌恶王世充奸诈的为人,秦琼选择唐军与郑军于九曲(今宜阳县)交战时,与程咬金、吴黑闼、牛进达等几十人脱离战场。秦琼临行前拜别王世充,感谢他的礼遇之恩,王世充因害怕秦琼的勇猛,没有派兵追击,随后秦琼等人归降李唐。加入唐朝后,高祖李渊安排秦琼前往秦王府任职,李世民李世民知道秦琼勇猛,对其十分尊重,后被任命为马军总管,跟随李世民前往长春宫镇守。
破宋金刚
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刘武周部将宋金刚攻献晋州(今山西省临汾市)与浍州(今山西省翼城县),唐朝十分震惊。高祖李渊认为宋金刚势如破竹,唐军很难对抗,欲放弃河东,全力固守潼关。秦王李世民劝阻李渊不能放弃河东(今山西一带),他愿统帅三万精兵,前去平定刘武周,收复被占领的土地和城池。于是高祖李渊便调集关中精锐,派遣秦琼等武将跟随秦王李世民前往山西征讨宋金刚。秦王李世民率军通过河津市(今山西省河津市)踏着坚冰渡过黄河,然后于柏壁(今山西省新绛县西南)与宋金刚对峙。不久,永安王李孝基在夏县被击败,唐将于筠、独孤怀恩与唐俭全部被宋金刚部将寻相与尉迟敬德擒获。尉迟敬德获胜后欲返回浍州(今山西省翼城县),秦琼与殷开山被秦王李世民派去阻拦。秦琼统兵于美良川大败尉迟敬德,高祖李渊获悉胜利后,认为秦琼不顾及妻儿前来投靠,如今又立下大功,特意派遣使者赏赐金瓶给秦琼,随后秦琼被任命为秦王府右三统军。
武德三年(620年)二月,宋金刚粮尽率军向北撤退,秦琼等唐军在秦王李世民指挥下追至介休市(今山西介休)。双方于介休展开决战,秦琼、李与程咬金统兵攻打阵北,翟长孙和秦武通率兵攻打阵南。双方交战后秦琼等唐军将领假装败退,宋金刚统军追击,秦王李世民趁机亲率精锐骑兵攻击宋金刚的后军。在唐军前后夹击下,宋金刚军队大败后向北逃跑,秦王李世民派兵一直追杀数十里。尉迟敬德等人在宋金刚战败后率众投降唐军。秦琼跟随李世民于介休之战大败宋金刚,外加积累的战功,被李渊赐予百斤黄金和六千段杂彩的赏赐,并加封上柱国。
决战虎牢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秦琼担任先锋跟随秦王李世民东征虎牢关之战的王世充;次年二月,秦琼等唐军将领攻占洛阳周边都城池,王世充困守洛阳不敢迎战,等待夏王窦建德前来支援。不久后,夏王窦建德统帅十万大军救援洛阳,秦王府司马萧瑀担忧腹背受敌建议撤军;秦王李世民分析形势,做出抵抗窦建德的军事决定。于是,秦琼等将领带领三千五百骑兵跟随秦王李世民进驻虎牢关,抵御窦建德十万夏军;屈突通辅佐齐王李元吉继续围困洛阳。双方于虎牢关相持二十余日,秦王李世民故意于黄河北岸牧马,夏王窦建德认为唐军粮草将尽,派兵挑战唐军。秦琼等将领在秦王李世民指挥下坚守不出。正午时分,夏军疲惫不堪,互相争夺饮水,导致阵型大乱。秦王李世民趁机亲率轻骑兵诱骗夏军追击。窦建德回师列阵,秦琼和程咬金等将领跟随秦王李世民攻打窦建德后军,夏军溃败而逃,唐军追杀三十多里,斩首三千多级,生擒夏王窦建德,俘虏五万多夏军。王世充得知虎牢关战况后,带领二千多官员出城投降。战后秦琼获封翼国公爵位,赏赐百斤黄金和七千段帛。
从平河北
武德四年(621年)末,夏王窦建德旧将刘黑闼举兵反唐攻陷州(今河北邯郸)。同年十二月,秦琼跟随秦王李世民东征。武德五年(622年)正月,秦琼统兵跟随秦王李世民驻扎于肥乡(今邯郸市肥乡区),李世民分兵阻断刘黑闼粮道,双方相持两个月。刘黑闼粮尽欲速战速决,南渡洺河(今洺河)寻求战机。秦琼统领精锐骑兵抓住战机,跟随秦王李世民攻打刘黑闼的马军,斩首一万余级;刘黑闼仅带二百骑兵逃往突厥。秦琼跟随秦王李世民大破刘黑闼,平定河北省,战后高祖李渊赐予千段赏物。
晚年与去世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秦琼参与玄武门之变,跟随秦王李世民射杀太子李建成及齐王李元吉。事后秦琼被任命为左武卫大将军,获得七百户的实封赏赐。贞观年间,秦琼经常生病养病,认为这是二百余战屡受重创的结果。贞观十二年(638年),秦琼去世,李世民追赠其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下令于秦琼坟墓前立石人马,用以表彰秦琼的战阵之功。次年,唐太宗李世民改封秦琼为胡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命令阎立本为秦琼与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李靖等24名功臣画像,并悬挂于凌烟阁,史称秦琼等人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历史评价
秦琼逝世三百余年后,《旧唐书》为其立传,认为秦琼善用马,以寡击众却能攻城拔寨,是一名勇悍的猛将;唐朝的强盛,全部依仗谋臣猛将的辅佐。李世民治理国家,实际上多依赖勇武的大臣;秦琼与尉迟敬德等诸多武将,奋不顾身建立功勋,登上凌烟阁功臣榜,接受后世的祭祀。隋末名将来护儿认为,秦琼是武猛勇悍,志向远大之人,日后一定能自己赢得富贵,不能当做卑贱之人相处。
唐太宗李世民在《图功臣像於凌烟阁诏》认为,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故徐州都督胡壮公秦叔宝等人,或是栋梁之材,谋划长远,运筹帷幄,拥有经天纬地之才;或是学富五车,忠心耿耿、道德高尚之人;或是尽心尽力攻城略地,衷心追随不改知节之人;或是统军出征、开疆拓土、建功立业之人。秦琼等二十四功臣为赞景业於草昧,翼淳化於隆平。
天宝文学家吕温于《凌烟阁勋臣颂》中认为,秦琼、尉迟敬德和程咬金都是刚猛坚毅、为人质朴之人;气镇三军,力崩大敌,匹马孤剑,为国家奋勇杀敌,三人都有吴汉的朴忠以及贾复的雄勇。此外他在《秦叔宝颂》中称赞道,洛内之役,胜负未决,秦琼临阵归顺唐朝,导致战场形势我盈敌竭;成败存亡都在反掌之间,统军征讨作战,冲锋陷阵十分勇猛,就像凶猛的鱼鹰与鲸;最终功成国定,万古留名。
中国现在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在《论隋末唐初所谓“山东豪杰”》中认为,秦琼、李勣等“山东豪杰”,是一群胡汉杂、性格勇强、善于骑射与作战的集团。山东省古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姜宝昌在《中华古代名人诗传》中用诗歌称赞秦琼,“英武节义忠良后,双锏翻飞岁月稠。母亡帐帅独吊唁,营烧贼首径抱头。舍身救王发钧际,合围夺仓粮筹。沙场洒血亦数,何事生前为封侯。”
典故传说
冲阵斩将
根据《旧唐书》与《新唐书》的记载,秦琼每次跟随李世民出征之时,如果对方战阵中有武将炫耀人马、叫阵之际,李世民总是让秦琼出战,秦琼单枪匹马出战迎敌,必然于万军之中斩杀敌将。
秦琼栓马槐
山东省济南市千佛山曾流传“秦琼栓马槐”的传说,相传当年秦琼对母亲充满孝心,为了表达孝心便前往千佛山的寺院给母亲烧香许愿,将他的黄骠马栓在凉亭旁边的古槐上,便留下了“秦琼栓马槐”的传说,从此亭子以树木命名,被称为“唐槐亭”。
回马泉与秦琼桥
济南市流传着回马泉与秦琼桥的传说,相传某次秦琼骑马追捕逃犯,黄骠马突然受惊转头,秦琼紧勒缰绳,马蹄重重砸在地上,地上便冒出一股泉水,便留下了“回马泉”的传说;另外一次秦琼追捕逃犯来到西杜村,正好遇到一条河,秦琼便让马停下来饮水,因此留下“饮马河”的名字;等到马饮完水后,秦琼看到这里不好过河,于是搬来石头垒起了一座桥,这便留下了“秦琼桥”的传说。
两肋插刀
济南市当地流传“两肋插刀”的传说,相传这句话源于“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当时秦叔宝在县衙当差,为解救朋友,只身前往登州去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秦叔宝想起了家中的老母亲,便犹豫了起来,在他前方有两条路,一条通往历城,一条前往登州。面对回家还是救朋友,秦琼果断选择了前往登州,于是便留下了“两肋岔道,义气千秋”的名声,后来被人们误传为“两肋插刀”。
五龙潭
济南当地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五龙潭”的传说。相传秦琼跟随李世民南征北讨,立下赫赫战功。秦琼被李世民册封为左武卫大将军和胡国公,还他在济南修建府邸,秦琼便修建了豪华的府邸,他的后人便一直住在这里。等到唐玄宗李隆基晚年时,因为不理朝政,宠爱杨贵妃,导致百姓怨声载道,秦琼的后人想要报国,却没有用武之地,只能跟朋友饮酒作乐,发发牢骚;不料这些话被人告发,唐玄宗非常震怒,便下旨查抄秦府。这时秦府上空突然乌云密布,还盘旋着五条巨龙;随着一声巨响传来,整个秦府完全消失了,却出现了一个无底深潭,五条巨龙也消失了。有人潜入水底,看到一座豪华府邸,门上还有“秦琼府”三个大字,从此人们称呼这里为“五龙潭”。
人物争议
玄武门之变参与争议
根据《旧唐书·秦琼传》及《新唐书·秦琼传》记载,秦琼参与“玄武门之变”,事后被授予左武卫大将军,却无具体功绩的记载。另据《旧唐书·太宗本纪》记载,武德九年,皇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欲谋害秦王李世民。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亲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咬金、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在玄武门之内杀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这份记载清楚体现秦琼参与“玄武门之变”,属于其中核心人员。
不过根据《旧唐书·长孙无忌传》的记载,武德九年六月四日,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 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率先埋伏于太极宫玄武门遗址,跟随秦王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据此推断,似乎秦琼并没有参与其中。
后世纪念
秦琼墓
秦琼死后陪葬昭陵,墓前有石人马。具体位置现未确定,但在昭陵乡庄河村一带。
秦琼祠
秦琼祠位于济南市五龙潭公园,2009年济南园林部门在传说中秦琼故居旧址上恢复重建。根据清代乾隆年间的《历城县志》记载,秦琼故居在西关沙苑;清代吴振《花宜馆诗钞》中也有记载,五龙潭旁边有秦琼祠堂,却没有明确记载建祠和毁祠时间。曾有秦琼故宅碑存在,严薇青教授于《泉城五龙潭》中提到刻有“大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的石碑。清嘉庆年间秦琼后人出卖故宅,才将石碑搬到五龙潭秦琼祠堂,《续修历城县志》便将石碑记载下来,便有五龙潭是秦琼故居的说法,1995年济南市经七路小纬六路出土秦琼之父秦季养的墓志铭,才结束秦琼故居的争论。
秦琼祠整体为唐代建筑风格,典型的北方四合院规制。大门西侧长3米、高2米石碑上,刻有《旧唐书·秦叔宝传》。园内西南角还有两块石碑,分别为“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之古宅”碑与“秦爱墓志铭”复刻石碑。正殿正中为秦琼塑像,塑像两侧悬挂吉常宏先生撰写的龙门对楹联。正殿壁画选取正史中秦琼最具代表性的“聚义瓦岗寨”“归唐事秦府”“高祖赐金瓶”等十个情节刻画制作而成。
考古发现
秦爱墓志铭
1995年初山东省济南市发现一座石室墓葬,发掘出秦琼之父秦爱墓志铭石,全志文共计790字,残损3字,现珍藏于济南市博物馆。秦爱墓志铭的出土揭开秦琼家族的谜团。秦爱墓志铭补充了秦琼祖上三代的详细信息,填补新旧《旧唐书》中秦琼家族信息的缺失,秦琼父祖三代为北朝的文官,纠正地方志对秦琼出身微寒的错误记载,确定秦琼故居的确切位置在历城区怀智里(今经七路小纬六路附近)。
秦怀道墓志铭与秦佾墓志铭
秦怀道墓志铭全称为《唐故常州义兴县令上柱国秦府君墓志铭》,其上记载秦琼及其父秦爱的信息,补充秦琼孙子秦怀道的官场经历、逝世地点与时间等信息,以及曾孙秦景倩的个人信息,但缺失秦琼之子的确切记载。填补新旧《唐书》对秦琼后人信息的缺失。秦墓志铭全称为《皇朝故潞州司法秦君墓志铭并序》,其上记载秦佾父祖三代秦怀道、秦琼与秦季养的信息,通过秦怀道墓志铭与秦佾墓志铭的对比,能够推出秦怀道墓志铭错将其父刻为其祖父。两份墓志铭的出土,补充了秦琼后人的信息,填补新旧《旧唐书》的缺失,具有重要意义。
家族成员
先祖:秦彭,东汉山阳太守。
祖父:秦方太,北齐广宁王府记室。
父:秦爱,字季养,北齐咸阳斛律武都录事参军,追赠瀛洲刺史,上柱国,历城县开国公。
子:秦怀道,义兴县令,袭爵历城县开国公。
孙:秦佾,潞州司法参军;秦景倩,越州山阴县令。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秦琼于《说唐演义全传》和《隋唐演义》系列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与其历史形象不符。秦琼文学形象最早出现于明朝《大唐秦王词话》,后明末袁于令于《隋史遗文》中对其进行艺术再加工。清代褚人获的《隋唐演义》以《隋史遗文》为基础塑造秦琼形象,《说唐》中秦琼的文学形象与之基本相同。
秦琼经过上千年不断演化,逐渐形成行侠仗义、一诺千金、忠孝仁义、义薄云天的文学形象。正史中秦琼形象为“勇”,唐宋文人笔记小说重点凸显秦琼的“勇猛”;刘餗的《隋唐嘉话》和刘肃的《大唐新语》等作品,于情节和细节方面有所创新,但未突破秦琼固有的历史形象;元杂剧保留秦琼猛将的形象,对其文学形象进一步塑造,元杂剧《功臣宴敬德不服老》和《徐茂公智降秦叔宝》等作品,秦琼的形象逐渐“儒将”化,初步形成明清隋唐系列小说中其老成持重、谦逊隐忍的文学形象;明清早期隋唐系列小说《大唐秦王词话》和《隋唐两朝史传》等作品,已经逐步让秦琼摆脱有勇无谋的莽夫形象,注入文人特质与谋略,形成“帅才”的文学形象;最终于明末清初的隋唐系统小说《说唐演义全传》及《隋唐演义》等作品中,秦琼的勇猛形象弱化,融入侠客形象,注入“大义”的特质,最终呈现出秦琼忠孝仁义的文学形象。
同时秦琼从配角变成主角;唐朝传奇小说中,秦琼的定位与其在初唐历史没有太大变化,属于配角地位;杂剧舞台上,秦琼的定位为武将中仅次于尉迟敬德的第二号人物,配角地位不断提升;明清隋唐系列小说中,秦琼的定位超越尉迟敬德等人,由重要配角提升为唯一的主角。
门神形象
门神来源于原始自然崇拜,目前门神信仰最初出现于《论衡》中度朔山的故事:沧海中有座度朔山,山上有棵桃树,桃枝东北方向有鬼门,山上有两位神人神荼与郁垒,二人有缚鬼之能,便被人们封为门神。随后以度朔山为基础的门神形象在汉代便流传起来;汉代之后秦琼与尉迟敬德、成庆、钟馗等形象加入门神行列。秦琼成为门神,明确记载出现于元明时期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据其记载某天夜里李世民听到卧室外有抛砖掷瓦、鬼魅呼叫的声音,他非常害怕,认为是他打江山时杀掉那些人前来索命,于是请来和尚与法师也毫无效果。然后李世民便将此事告诉给群臣,秦琼主动请缨,愿意跟尉迟敬德全副武装站在宫门外把守,结果李世民再也没听到声响。后来李世民为了免除秦琼和尉迟恭守夜的辛苦,便让画师将他们画成画像,挂在宫门左右两侧。随着民间文学的兴盛,宋元说话艺人的积累,明清时期通俗小说大量出现,人物形象融入民间信仰中。明朝之后,秦琼与尉迟恭的门神故事流传起来,后来吴承恩写《西游记》时将这个故事进行改编,《长生殿》也有秦琼与尉迟恭成为门神的描述,再加上《隋唐演义》为代表的隋唐系列小说的流传,秦琼与尉迟恭驱邪镇魔的形象受到百姓的追捧,然后在民间流行起来,并逐渐形成画秦琼与尉迟恭之像贴于门上的习俗,成为民间流传最广的门神形象。
影视形象
(仅列举部分作品,主要以秦琼为核心的影视作品)
传世歇后语
秦琼马——没膘、瘦马
秦琼的马——有内膘、膘在内里、膘在里面
秦琼吊孝——不忘旧情
秦琼卖刀——被迫的、哪个舍得、忍痛割爱、腰里无钱
秦琼卖马——内膘、背时、肉腰、没办法、真背时、算背时、穷途末路、忍痛割爱、倒了时运、一时的困难
秦琼卖碗——时运不济
秦琼就酒——一口顶两口
秦琼不拿锏——歇歇胳膊、歇歇你的胳膊吧
秦琼为朋友——两肋插刀
秦琼卖宝马——背时了、无可奈何、穷途末路
秦琼拜干爹——认错了人
秦琼的杀手锏——祖传、家传、绝招、一辈传一辈
秦琼的黄膘马——有头来、来头不小
秦琼三进鲁南庄——看出破绽
秦叔宝的马——来路大
秦叔宝卖马——背时了、穷途末路
参考资料
隋唐演义 (1996).豆瓣电影.2023-01-30
乱世桃花 (2000).豆瓣电影.2023-01-30
混世游侠 (2001).豆瓣电影.2023-01-30
隋唐英雄传 (2003).豆瓣电影.2023-01-30
秦王李世民 (2005).豆瓣电影.2023-01-30
隋唐英雄 (2012).豆瓣电影.2023-01-30
隋唐演义 (2013).豆瓣电影.2023-01-30
唐砖 (2018).豆瓣电影.202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