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九仙山
德化九仙山位于泉州市德化县,被称为“中国森林氧吧”“泉州尔滨”“中土蓬莱第一山”,是一座拥有秀美风光、宗教圣地和文物古迹的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
德化九仙山,海拔1658米,年均气温12℃。九仙山原为道教场所,后为佛教所据;明代在永安岩、灵岩建有庙宇;今仅存木构殿宇残迹和弥勒佛造像一尊。九仙山已开发弥勒洞、金顶、灵鹫岩寺、永安岩这四个景区,拥有永安岩、龙池、灵鹫岩、仙棋等旅游资源及佛光、云海、雾凇等气象奇观。2022年5月,德化九仙山的云海景观入选全国首批“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
德化九仙山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该山九峰并峙而得名;第二种说法,此山最早开发在南北朝,是道教用地,因道教有九仙而得名;第三种说法,清乾隆版《德化县志》记载,是“相传昔有隐士九人居此,俱仙去”,故名;第四种说法,明知县杨九正则在《九仙山志序》说是“仙游九鲤胜事俱在,德化县邻之,则山名九仙”把这座山名的由来与仙游九鲤湖何氏九仙连在一起;第五种说法,有一附近农民上山砍柴,遇八仙在山顶的一块名叫棋盘石的巨石上下棋,他在站在一旁观看,忘了砍柴,直到日落西天了才回家,却发现家里早已儿孙满堂,方知自己遇到了仙人,急忙再折上山,但仙人早已远去,于是他就在山上修炼,后来也成了仙,因此而得名,这个传说流传甚广;第六种说法,唐朝开元年间,开山僧邹无比在天然室修炼成仙,恰逢八仙在邻洞欢聚,合为九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九仙山的命名大致亦出于此。
历史记载
历代县志都有记述九仙山,仅《德化县志·艺文志》(乾隆版)就收录了50多首(篇)有关九仙山的诗文,可以说是“一部艺文志,半本九仙山”。另,九仙山现有梵文摩崖石刻49方,时间也多集中在明代,而且不仅诗文、石刻,还是匾额,作者多为文人雅士、达官贵人,一时“群公逸兴”,其中不乏学富五车的学士、金紫银青的人臣。例如,大学士张瑞图、太仆卿丁启浚、状元庄际昌、户部主事郑沛、大学士史继偕、翰林院检讨赖垓、太常寺卿李懋桧等先后为九仙山灵鹫岩或永安岩题写匾额。
主要景观
摩崖石刻
九仙山上有不少含有道教意味的摩崖石刻。譬如,集中于九仙山西南、鹫岭一带的“蓬莱第一”“仙光”“飞升台”等石刻,“丹鼎何年鹤驭,白云此处仙家”“大药已随真鼎去,月明赢得列仙来”等诗句石刻,明显借用了道士炼丹、驾鹤成仙的故事。
灵鹫岩
相传沙县区邹无比,十六岁出家,云游至九仙山,卜地拓基,于唐开元丙辰年(公元716年),以石构件建成灵鹫岩的前身——临峰石室。现在的灵鹫岩分前后两殿,后殿上供奉有开山祖师无比。在前后殿之间有一空地,乃唐朝灵鹫岩遗址。十多根残存的石柱高达一丈多。据说,唐代石柱常是两头稍小,中间略粗。
弥勒洞
张士宾《九仙十二景》诗中,弥勒洞一带称“弥勒禅门”,诗文也大有可观之处。诗曰:玲珑古洞秘青霞,指点苍山木石赊。绣佛何年留面目,白云缭绕作僧衣。
“兜率陀天”洞口的一天然石室中有一坐弥勒菩萨。高达2.7米,宽约3米,底座周长约8.9米,腆肚,肥脸,双耳垂肩,一手执布袋,一手持珠,神态生动,衣褶流畅。《德化县志·古迹志》(乾隆版)载:俗传,石故像果老,日有群仙奏广乐,无比厌之,改雕弥勒,仙乐遂绝。从中可知,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即有此石像,相传为唐朝邹无比所雕。传说的准确性,有待考证。从现有记载来看,以布袋和尚契此为原型塑成弥勒佛供奉的,最早是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浙江宁波的岳林寺。
莲花池
普陀岩遗址前临莲花池,面向俊秀的莲花峰,原为三落大殿,四周有不少散落的石头构件。这一带即张士宾《九仙十二景》中的“莲峰月色”。现存比较完整的,是遗址后方有一尊趺坐于巨石之下的观音石像。上有“补陀”二字,观音造像长期被风雨侵蚀,面目及线条糊涂。巨石之下有一小洞,匍匐而进,可见到“补陀岩”石刻,时间为“大元至元甲申”,落款是“乙伯贯立”。
灵鹫岩原有15尊石像,相传是邹无比在坐化前与其徒普惠建造灵鹫岩时所雕刻。
气候条件
据统计,九仙山年平均雾天305天,最长连续雾日106天,仅次于峨眉山,位居全国第二;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163天,最长连续大风日数36天,最大风力超过12级,仅次于吉林长白山天池气象站,位居全国第二;年平均雷暴日数76天,历史最低温度15.6℃。
参考资料
美!德化九仙山云海奇景已上线.德化县人民政府.2024-01-27
“20年未见这样大的雪” 3000余名游客登上九仙山.百家号.2024-01-27
【德化旅游】“中土蓬莱第一山”——九仙山.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7
直到年底!港澳居民游泉州A级景区,门票全免!.微信公众平台.2024-01-27
全国首批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公布 德化九仙山云海上榜.百家号.2024-01-27
烟霞浩荡九仙山.德化县人民政府.2022-10-21
九仙山云海景观入选全国首批“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德化县人民政府.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