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张勤

张勤,出生于1956年09月04日,动物遗传育种学博士、教授。目前主持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课题。男、出生于1956年09月04日,动物遗传育种学博士、教授、毕业于德国Hohenheim大学,所在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人物经历

98.4.12——1987.3 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动物遗传教研组。

1990.12——1991.5 德国大学动物育种研究所工作。

1991.05——1993.1 北京农业大学畜牧博士后流动站。

1993.02——1996.2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遗传育种系。

1996.02——1998.4 美国理工及州立大学合作研究。

1998.04——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遗传育种系。

主要贡献

1、发展了在家畜群体中进行QTL检测的新方法,初步解决了在家畜群体中进行多个连锁QTL检测的技术难题。2、建立了中国荷斯坦奶牛MOET核心群育种规划系统,形成了包括选种方法、计算机数据处理、胚胎生物工程技术、核心群饲养管理工艺在内的MOET育种实施体系。3、主持研制了种畜场数据管理和育种分析系列软件,目前已在全国近100家种猪场使用。4、提出了用广义线性模型对阈性状和连续性状进行联合分析的方法,丰富了数量遗传学理论。

代表论文和著作

张勤,张启能等, 2003,《生物统计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北京。

张沅,张勤等,2002,《家畜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

张,张勤,1993《畜禽育种中的线性模型》,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北京。

最新成果

目前主持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等课题5项,主要进行影响家畜重要经济性状基因的检测和定位,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 提出了利用方差组分方法在一般复杂家系中进行QTL连锁分析的方法。用这个方法对大量模拟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个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出QTL。与其他同类方法比较,这个方法在对QTL位置和效应估计的无偏性和精确性上都更为优越。研究成果分别被邀请在2002年1月美国San Diego举行的第10次国际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基因组大会)和2002年8月在法国Montpellier举行的第7次世界遗传学应用于畜牧生产大会上作报告,获得好评。

2. 对在人类中普遍采用的复杂性状QTL精细定位方法 – TDT方法进行了改进和扩展,使之能适合家畜群体结构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QTL精细定位方法-PTDT法,相对于目前人类普遍采用的方法,这个方法适用性更广,检验的效率也更高。

3.从3个方面对仔猪大肠杆菌K88受体基因进行了筛选,一是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来筛选有关候选基因;二是在在第13号染色体上利用高密度标记对K88受体基因进行精细定位;三是通过对猪MHC多态性与仔猪K88黏附型的关联分析来筛选相关候选基因。在胸腺组织和脾脏组织中共发现了18个差异表达的EST,其中有8个与GenBank中的具有已知功能的基因序列高度同源;发现K88与标记S0222紧密关联。在DQB外显子2的38个多态位点中有5个与仔猪血清中的IgG含量显著关联,在DRB外显子2的65个多态位点中有3个与仔猪血清中的IgG含量显著关联,有1个与K88黏附型显著关联。首次获得了DQB和DRB近端调控区它们的序列,在DRB近端调控区中有2个多态位点与仔猪血清中的IgG含量显著关联,在DQB的近端调控区中有1个多态位点与K88ab黏附型显著关联。

获奖记录

农业部科技进步奖 我国荷斯坦奶牛MOET育种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1999。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我国荷斯坦奶牛MOET育种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2000。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畜禽育种中的线性模型 2000。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00。

教育部 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 2002。

国务院 政府特殊津贴2005。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