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云南小粒咖啡

云南小粒咖啡(拉丁学名:Coffea arabica),别名小粒咖啡、阿拉比卡,是茜草科咖啡属植物。其适生海拔600~1800m,最佳海拔800~1200m。其具有强抗寒力,耐短期低温,但不耐旱等特征。其原产于埃塞俄比亚,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南部和西南部。

云南小粒咖啡属小乔木或大灌木,基部通常多分枝;老枝灰白色,节膨大,幼枝无毛,压扁形。叶薄革质,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托叶阔三角形。聚伞花序数个簇生于叶腋内,花芳香,花冠白色,长度因品种而异。浆果成熟时阔椭圆形,红色,外果皮硬膜质,中果皮肉质,有甜味;种子背面凸起,腹面平坦,有纵槽。其花期为3-4月,盛果期为9-10月。

云南小粒咖啡以“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味”而闻名。其种子具有药用价值。其味微苦、涩,性平。具有醒神,利尿,健胃的功效。主治精神倦怠,食欲不振。2018年,云南小粒咖啡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被列为濒危(EN)。

历史

种植产业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法国传教士田神父为了自己喝咖啡的需要,在云南宾川县的朱苦拉乡教堂门外培植了第一株咖啡树,此树种属小粒咖啡。从此,朱苦拉村开始了咖啡种植。

从20世纪50年代起,云南小粒咖啡逐步在云南保山、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区扩大种植面积。1988年,雀巢公司进入云南省,同时将种植培育重点从南美洲的巴西转移到云南的普洱。到1997年底,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已达7800公顷,占全国总产量的83%。1993年在布鲁塞尔举办的世界咖啡评比大会上,云南的“保山小粒咖啡”(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荣获世界“尤里卡”金奖。2008年开始,云南小粒咖啡种植已初步形成产业链。2013年云南小粒咖啡种植面积已达到140万亩,产量占中国咖啡产量的90%以上,当年咖啡出口量占全国比重的64.7%,原料咖啡豆出口量占74.8%。雀巢公司星巴克麦斯威尔等国际著名品牌成为云南小粒咖啡的主要收购商。到2017年云南小粒咖啡种植面积发展到12.2万公顷,总产量14.4万吨。产量占全球总量的1.5%,全球排名第12位,亚洲地区排名第4位。

作为我国最大的咖啡种植区,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98%以上,并逐步形成了集种植、生产、加工于一体的发展格局。

品牌建设

截至2017年底,云南已经注册完成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保山小粒咖啡德宏小粒咖啡”“普洱小粒咖啡”等。知名的产品品牌有“后谷”“云啡”“朱苦拉”“爱伲”“曼老江”“漫崖”“北归”“芒掌”“凌丰”“云潞”“中咖”及“景兰”等。

2023年10月10日,为打造云南咖啡品牌,促进咖啡产业健康发展,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9项云南小粒咖啡系列地方标准,该系列标准包括《小粒种咖啡第1部分:品种选择》《小粒种咖啡第3部分:种植管理》《小粒种咖啡第4部分:生豆初加工》《小粒种咖啡第7部分:生豆分级》《小粒种咖啡第8部分:精品咖啡原料通用要求》等内容。

咖啡文化

随着咖啡文化的渗入和逐步普及,云南咖啡文化发掘、研究和宣传也逐步深化。云南小粒咖啡百年咖啡历史文化被广泛关注,品种研究、绿色种植、精品生产和新产品开发等自然科学研究与咖啡的社会性、民族性、传承性等人文科学概论研究兴起。

形态特征

云南小粒咖啡属小乔木或大灌木,高5-8米,基部通常多分枝;老枝灰白色,节膨大,幼枝无毛,压扁形。叶薄革质,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4厘米,宽3.5-5厘米,顶端长渐尖,渐尖部分长10-15毫米,基部楔形或微钝,罕有圆形,全缘或呈浅波形,两面无毛,下面脉腋内有或无小窝孔;中脉在叶片两面均凸起,侧脉每边7-13条;叶柄长8-15毫米;托叶阔三角形,生于幼枝上部的顶端锥状长尖或芒尖,生于老枝上的顶端常为突尖,长3-6毫米。

云南小粒咖啡聚伞花序数个簇生于叶腋内,每个花序有花2-5朵,无总花梗或具极短总花梗;花芳香,有长0.5-1毫米的花梗;苞片基部多少合生,二型,其中2枚阔三角形,长和宽近相等,另2枚披针形,长为宽的2倍,叶形;萼管管形,长2.5-3毫米,萼檐截平或具5小齿;花冠白色,长度因品种而异,一般长10-18毫米,顶部常5裂,罕有4或6裂,裂片常长于花冠管,顶端常钝;花药伸出冠管外,长6-8毫米;花柱长12-14毫米,柱头2裂,长3-4毫米。浆果成熟时阔椭圆形,红色,长12-16毫米,直径10-12毫米,外果皮硬膜质,中果皮肉质,有甜味;种子背面凸起,腹面平坦,有纵槽,长8-10毫米,直径5-7毫米。

花期

云南小粒咖啡的花期为3-4月。

果期

云南小粒咖啡的盛果期为9-10月。

特点

云南小粒咖啡以“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味”而闻名。其经加工后含咖啡因成分较低。其口感属于较中性的,具有微酸的咖啡口感,属醇香型,其质量仅次于哥伦比亚咖啡。可与世界最好的咖啡苦咖啡相媲美,曾被国际咖啡组织(ICO)评为一类产品。

云南小粒咖啡含有88个化合物,其中以糠醇(32.799%)、糠醛(6.367%)、5-2-甲基呋喃醛(7.630%)、2-甲基吡嗪(4.673%)、2-乙基-5-甲基呋喃(3.641%)、2-乙基吡嗪(1.103%)、N-甲基-2-吡咯甲醛(1.269%)、软脂酸(2.068%)、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2.706%)、3-乙基-2,5-甲基吡嗪(1.009%)等化合物为主。含有大量的呋喃、吡嗪、吡啶、吡咯类化合物。其香气成分主要由醛类、酮类、酯类、醇类以及呋喃、吡嗪、吡啶、吡咯类含氮氧化合物构成。因此云南小粒咖啡具有独特的香味。

物种分布

云南小粒咖啡原产于埃塞俄比亚。其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和西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及低烧河谷地带,其主要栽培地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市普洱市临沧市的暖热河谷沿岸,北纬26°以南,海拔1200米以下。并且,云南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都是云南小粒咖啡的种植分布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也有种植。

生长习性

云南小粒咖啡适应性广。是一种短日照植物,适于云南省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冬暖夏凉的山区栽培。适生海拔600~1800m,最佳海拔800~1200m。因其根系发达,要求土层深厚,含石量少和富含有机质且稍带酸性的砂质或砾质疏松土壤,pH值6~6.5最为适宜,pH\u003c4.5根系生长不良。喜温凉树种,以年均温19~21C最佳。当月均温降至13C时生长缓慢,8℃时嫩叶生长受抑制,当气温20~25℃时光合强度最大,生长最快。日温23℃、夜温降至17℃,生长发育最适宜。云南小粒咖啡宜植区应选在年均温\u003e18℃,最冷月均温\u003e11.5℃,月均温≤13℃的月份在2个月以内,年降雨量1000~1600mm,最少应在700mm以上的地区栽培。云南小粒咖啡具有强抗寒力,耐短期低温,但不耐旱;枝条比较脆弱,不耐强风;抗病力比较弱;果成熟后易脱落。

繁殖方式

云南小粒咖啡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

栽培技术

育苗技术

良种

云南小粒咖啡栽培品种为早实优质丰产和抗锈病阿拉卡和卡蒂英品系。籽种可由外地引种或采自当地优良母树。采种母树应选树龄3年以上,抗逆性强和稳产高产的,果实呈鲜红色方可采摘。果实采取后用人工或机器脱去果皮,去皮后加草木灰擦磨,然后用水冲洗干净,置于通风阴凉的地方晾干,切勿曝晒。

育苗

选择在土壤疏松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易排水的静风缓坡地或平地。床面宽1m,苗床为低槽高埂,槽为均匀铺满千净的河沙,厚10cm,床间留人行道宽50cm。播种前用10%硫酸铜溶液浸种,种子浸湿后即可捞出滤水吹干。选在晴天上午11点以前将种子晒1小时左右,然后用40℃温水浸种12~24小时,滤去水份即可播种。按0.5kg/m2均匀将种子撒于床上,种子间隔1cm左右,用光滑木棍将种子轻压进沙内,然后再撒上一层薄沙,厚度\u003c1cm以不见种子为宜,盖上一层5厘米厚的茅根进行浇水。培育7月苗在12~1月播种;一年苗则在4~5月播种。

管理

适量适时淋水,当有10%的种子开始发芽时,揭去盖草,搭建荫蔽为80%左右的荫棚;按1∶40比例将甲敌粉与细沙混均后均匀撤一薄层在苗床上并浇透水或用90%敌百虫兑400倍水淋洒,用800倍甲基硫菌灵或0.5%~1%波尔多液喷洒。

营养土配制:0.05%生石灰+25%有机肥+3%过磷酸钙+72%土壤或3%过磷酸钙+97%土壤。

移苗上袋:当咖啡苗子叶展开成熟时进行移苗上袋,移苗前将苗床和营养土淋透水,苗上袋后要及时淋透水。

袋苗管理:1.适时适量淋水,保持营养土湿润。2.幼苗长出一对真叶后,按1∶10施一次清粪水。3.苗长到2~3对真叶后,逐渐去除或降低遮荫。4.用0.5%~1%波尔多液或90%敌百虫按1∶400兑水喷洒叶片。

种植技术

整地

沿等高线带状清理种植地,带宽1.4m,长度视地形而定。清地时应保留带间、山顶、山脊、山箐和山脚原生植被。按40cmx50cmx60cm规格在清好带中挖种植沟,然后将表土回填沟内并筑反坡平台,平台宽1.4m。整地安排在农闲或11月至来年3月之间。

密度

根据小粒咖啡早实丰产的特性,一般采用株行距为1.2mx2m~1.3m×2m,密度为4,000株/hm2左右。苗龄7个月在7月至8月中旬出圃定植;1年生苗在5月至6月出圃定植。半年生袋苗种植一年后有8~10对分枝,而半年生袋苗在荫棚中培育成1年苗次年出圃时只有2~3对分枝,分枝数大大减少,影响咖啡豆产量。同一批苗因定植时间不同苗木生长量也不相同。定植7到10天后、发现有死株或长势不好的苗应立即进行补换。

管理

咖啡是浅根性植物,台面须保持无禾本科杂草,但带间杂草应予保留。结合除草进行浅松土。雨季应蓄水排捞,旱季应灌水保湿减蒸,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为20%~25%之间。土壤含水量\u003e23%咖啡能正常生长,18%~19%生长不正常,\u003c15%开始落叶,\u003c13%严重落叶,\u003c10%逐渐死亡。

咖啡树有当年抽枝,次年结果的特性。而咖啡果实发育时间长(约8~11个月),每生产1kg咖啡干豆要从土壤中吸收70gN、14gP和76gK。施肥时间主要在8~10月份。选择复合肥和尿素,施复合肥时环绕树冠洒施;施尿素时环绕树干浅挖2~3cm深小沟,施肥后用土盖埋。施肥切忌靠近主干,离主干10~15cm,以防烧根。

植物管理

咖啡树管理

整形:小粒种咖啡的整形是在幼树生长到30~35厘米高时,将最上面-─对一分枝处的顶芽去顶,让两条直生枝生长成为两条主干,5~7年后,修去一条主干及另一条主干内侧的所有分枝,让新的直生枝生长,然后选留两条生长良好和均衡的直生枝让其成为新的主干,当选留的新枝进入挂果投产时,去掉第二条主干。打顶时间一般在2月到6月为佳,但在低温、降雨少和土壤含水量下降时则不利于打顶。

修剪:通过整形的咖啡树,均以一分枝结果,且一分枝分布均匀,不需过多修剪。未整形的咖啡树,则需要及时修剪。具体方法如:1.在一分枝离主干10~15cm内的二分枝全部剪除。2.向内、向上、向下生长的次生枝、弱枝、一律剪除。3.每条一分枝上保留3~5条二分枝、1个节上只能保留1个分枝。4.及时剪除徒长枝,病虫害枝,对直生枝要及时去除。为确保咖啡树成为理想的树型,1年要修剪2次(即结果前后各1次)。

台面植物管理

荫蔽树种植:云南小粒咖啡定植后到结果前需40%~50%的荫蔽,结果后需30%~40%荫蔽。因此整地时适当保留一定的原生树木,起荫蔽作用,若无原生树木则要及时种植遮荫树。选择遮荫树种应与咖啡树互惠互利,一般是豆科,如银合欢,长蕊合欢等,种植密度为120株/hm2。株行距10m、8m。咖啡定植后,台面边缘种植猪屎豆等豆科灌木或草灌,台面上可种植黄豆,花生等豆科作物起覆盖作用。冷季能提高地表温度3℃~4℃,热季则能降低地表温度20℃以上。覆盖与不覆盖的咖啡台面土壤水分相差为30%。覆盖在咖啡定植后第一个冬季进行,全台面覆盖,厚15cm,离咖啡主干10~15cm,坚持常年覆盖,发挥其综合效益。

病虫害防治

云南小粒咖啡主要的病虫害有7种,包括褐斑病、咖啡锈病、炭疽病、咖啡根粉蚧咖啡旋皮天牛、咖啡灭字虎天牛,俗称“四病三虫”。

咖啡幼苗立枯病

1.发病特点:该病主要发生在与紧邻土壤的茎干或者茎基部位,主要表现为环状缢缩,叶片枯黄掉落,最终导致植株死亡。该病在高温高湿、排水不良的地区发病较重。

2.防治方法: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药剂可以采用甲霜·福美双液进行苗床拌土消毒或萎锈灵乳油液喷洒畦面。

咖啡锈病

1.发病特点:该病为害部位主要为叶片,枝条和果实较少受到影响。调查的所有咖啡种植区域均有咖啡锈病的存在。主要表现为叶片背部出现病斑,发病初期病斑为浅黄色,周围伴随着浅绿色晕圈,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逐渐干枯并变为褐色。病害的产生主要与空气湿度有紧密的联系,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大,病害会越发严重。咖啡锈病的盛行期一般在9~12月份。

2.防治方法:通过选取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比如阿拉巴斯塔以及卡狄莫等品种;同时可以根据病害发病程度采用药剂防治,如采取适量波尔多液喷洒处理,或者采取合适比例的苯醚甲环唑液、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液等对植株进行喷雾防治。

咖啡褐斑病

1.发病特点:叶片被感染后,病斑会在叶片两面出现。调查的所有咖啡种植区域均有咖啡褐斑病的存在。病斑接近圆形,边缘为褐色,中间呈灰白色。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会变成褐色霉状物。果实受到侵染后,产生近圆形果斑,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渐覆盖整个果实,导致果实坏死、脱落。这种病害主要发生在低温阴雨季节,多在11~12月份。

2.防治方法:通过加强栽培管理,适当荫蔽和合理施肥。在病害严重的雨季,可以喷洒波尔多液或者多菌灵

炭疽病

1.发病特点:该病为害叶片、果实和枝条。调查所有咖啡种植区域均有咖啡炭疽病的存在。发病初期果实上会产生不规则暗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逐渐变为黑色,同时伴随有粉红色粘状物,造成咖啡果实干枯,造成的产量损失可达20%~80%,严重影响咖啡品质。这种病害一般在干旱后的雨季发生较为严重。

2.防治方法:通过加强管理,及时清理枯枝落叶和禾本科杂草,合理施肥,这样可以增强抗病能力使植株生长旺盛。可以选用合适比例的苯醚·噻霉酮咪鲜胺锰盐等药剂对植株进行喷雾防治。

咖啡根粉蚧

1.为害特点:该病主要是若虫和雌成虫寄生在植株的根部,初始阶段在根颈部2~3cm处,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扩展到主根和侧根,同时根粉蚧会吸食液汁,造成植株早衰、叶黄、根部变黑并腐烂。该虫害主要依靠蚂蚁传播,蚂蚁分泌的蜜露会对虫产生保护作用,在每年的3~7月虫口密度最大。

2.防治方法:这类害虫寄主范围广,通过对寄主的根粉蚧进行防治,尽早消除虫源,加大蚂蚁传播途径的防治工作,可以通过氟吡硫磷乳油液对植株进行喷洒处理。

咖啡灭字虎天牛

1.为害特点:该美国白灯蛾通过蛀蚀枝干,木质部会被逐渐蛀空变成交错的隧道,并由茎干蛀蚀到植株根部,导致水分输送受到严重影响,造成植株长势衰弱,叶片干枯发黄。为害严重时果实无法生长,植株遇风容易被吹断,咖啡树越老受为害程度越严重。该虫会在3月份气温回暖的时候逐渐变为成虫,5~7月份是成虫活动的高峰时期,这个时期也是防治灭字虎天牛的最佳时期。

2.防治方法:合理密植,适量栽种龙眼等荫蔽树种;药剂可以采用噻虫啉液进行喷雾防治。

咖啡旋皮天牛

1.为害特点:该虫主要为害咖啡的树干,当植株直径为1.5cm时,天牛进行产卵,产卵部位距地面约15cm处,受害植株外表出现螺旋状伤痕,植株枯萎,严重时会导致植株坏死。美国白灯蛾会在寄主上过冬,次年3~4月份变为成虫,受害较轻的植株上通常会有1~2粒虫卵,严重的植株会超过5粒,树的背阴面产卵少于向阳面。

2.防治方法:做好园区的清洁工作;在幼虫变为成虫之前,采用水、胶泥、食盐、石灰粉、硫磺粉按一定配比混合,涂在距地面50~80cm的树干上。

采摘及加工

每年10月~翌年4月是咖啡豆成熟季节,咖啡果实成熟后要立刻采收,由于同一株上的咖啡果实熟期不一致,一般从初期采收到完全采收时间长达4~5个月,如将成熟与未成熟的果实同时摘取,则会降低咖啡的品质。

当咖啡果实呈鲜红色、用手轻轻挤压咖啡豆粒就能轻易挤出时,即可采摘,如达紫红色或暗红色则过熟,若果实尚绿或微黄时则未成熟,过熟或未熟采收均会影响色泽或品味。分级采果,并用牢固、洁净、无毒、无异味、完好无损的国标麻袋或竹箩装咖啡鲜果。采用人工搬运或车辆运输,要求运输车辆车箱洁净、无毒、无异味。鲜果可在水中或洁净、通风、无光照的地板上暂贮,但无论何种方法存贮都不得超过2d。加工按小粒咖啡初加工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且加工用水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加工用水的质量要求。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云南省小粒咖啡咖啡豆香醇浓郁、风味独特,是继云南茶叶之后的又一主要饮料作物。云南小粒咖啡果皮中含有花青素,主要为矢车菊素-3-烷基糖苷和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含量分别为3.35mg/100g和11.2mg/100g。以鲜牛奶为主要原料,添加云南小粒咖啡果皮粉、蔗糖、琼脂,直投式发酵菌种为发酵剂,可制作成云南小粒咖啡果皮粉发酵酸奶,其口感细腻,略带有咖啡香味。

药用价值

云南小粒咖啡的种子具有药用价值。其味微苦、涩,性平。具有醒神,利尿,健胃的功效。主治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用法用量为:内服:研末煎汤,6-10g。

观赏价值

云南小粒咖啡适合庭院、公园等处进行种植,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经济价值

云南小粒咖啡是云南高原特色十大重点农业产业之一,超过烟草和蔬菜成为云南出口创汇第一的农业产业。

物种保护

2018年,云南小粒咖啡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被列为濒危(EN)。

参考资料

云南小粒咖啡.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3-25

Coffea arabica.iucnredlist官网.2025-03-26

小粒咖啡.中国自然标本馆.2025-03-25

小粒咖啡-名称分类.植物智.2025-03-25

小粒咖啡.中国植物志.2025-03-25

小粒咖啡.物种2000官网.2025-03-25

小粒咖啡.植物智.2025-03-25

种植业地理.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3-25

热解读·见微|总书记点赞的云南咖啡缘何“咖位”十足?.新浪财经.2025-04-18

《云南咖啡豆产业发展报告2023》发布:蛰伏百年,民族咖啡豆崛起在望.央广网文娱.2025-04-18

云南小粒咖啡.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员会宣传部.2025-03-26

小粒咖啡.inaturalist官网.2025-03-26

云南小粒种咖啡为何受消费者青睐?.云南省农业农村厅.2025-03-26

咖啡栽培植被.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3-25

咖啡树(小粒咖啡).广州市林业园林科技推广服务平台.2025-03-26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