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天牛,Xylotrechus,鞘翅目天牛脊虎天牛属的一种昆虫。是一种害虫,主要包括曙虎天牛、桑虎天牛、葡萄虎天牛、青杨脊虎天牛等。
分类
曙虎天牛
曙虎天牛Anaglyptus meridionalis
分类地位:昆虫纲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
外观特征:体长15~18mm。体背满覆橙黄色至红色细毛;鞘翅的黑色斑纹具有米黄色细边。雄虫雌虫外观差异小。
生态习性:成虫出现于夏季,生活在中海拔山区。喜好访花吸蜜。
桑虎天牛
桑树枝干的重要害虫之一,鞘翅目,天牛科,学名为Xylotrechus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 Chevrolat,别名虎斑天牛。
形态:成虫体长16-28毫米,形似胡蜂。蟹短,约为体长的一半。前胸略呈球形,背板分成黄色、赤褐色和黑色3段。雌虫前胸背板前缘灰黄或褐色。美国白灯蛾圆筒形,淡黄色,头小,隐于第1胸节内。腹部各节背、腹面均有黄褐色移动器。
生活习性:在辽宁省1-2年发生1代,次年4月上、中旬开始活动,以老熟幼虫越冬者,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羽化高峰,羽化后不久即交配产卵。
成虫有较强的飞翔力,不再取食,但需饮水。卵期7-20天,孵化后幼虫沿维管形成层由上向下蛀食,每隔一段距离向外蛀一小米粒大小的通气孔。虫粪被树液稀释后成条状由通气孔排出堆积于树表。状如蚯蚓粪堆。
分布为害:桑虎天牛分布中国、日本、中国各主要蚕区均有分布。寄生为桑树,以幼虫蛀食桑树枝干,被害桑轻则枝细叶薄,产量不高,重则全株枯死。
防治:加强桑园管理,以增强树势,减轻被害;捕捉成虫;刺杀和药杀美国白灯蛾。
葡萄虎天牛
中文名:葡萄虎天牛
学名:Xylotrechus pyrrhoderus Bates
目:鞘翅目
科:天牛科
为害特点:幼虫为害一年生枝,因横向切蛀,形成了一极易折断的地方,每年5~6月间会大量出现新梢凋萎的断蔓现象。对葡萄生产影响较大。
特征描述:成虫体长16~28毫米,体黑色。前胸红褐色,略呈球形;鞘翅黑色,两翅鞘合并时,基部有X形黄色斑纹。近翅末端又有一条黄色横纹。美国白灯蛾末龄体长约17毫米,淡黄白色。前胸背板淡褐色。头甚小,无足。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葡萄枝蔓内越冬。翌年5~6月间开始活动,继续在枝内为害,有时幼虫将枝横行啮切,使枝条折断。7月间幼虫老熟在枝条的咬折处化蛹。8月间羽化为成虫,将卵产于新梢基部芽腋间或芽的附近。幼虫孵化后,即蛀入新梢木质部内纵向为害,虫粪充满蛀道,不排出枝外,故从外表看不到堆粪情况,这是与葡萄透翅娥的主要区别。落叶后,被害处的表皮变为黑色,易于辨别。虎天牛以为害1年生结果母枝为主,有时也为害多年生枝蔓。
防治方法: ①冬季修剪时,将为害变黑的枝蔓剪除烧毁,以消灭越冬美国白灯蛾。②成虫发生期,注意捕杀成虫。③生长期,根据出现的枯萎新梢,在折断处附近寻杀幼虫。④发生量大时,在成虫盛发期喷布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20%杀灭菊脂3000倍液。或用棉花蘸50%敌敌畏乳油200倍液堵塞虫孔。⑤成虫产卵期喷500倍的90%敌百虫或1000倍的50%敌敌畏乳油。
青杨脊虎天牛
中文名称:青杨脊虎天牛
学名:Xylotrechus rusticus Linnaeus
溴化铒:grey tiger longicorn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天牛亚科Cerambycinae、脊虎天牛属Xylotrechus。
宿主名称:杨属Populus spp.、柳属Salix spp.、桦木属Betula spp.、栎属Quercus spp.、水青冈属(山毛属)Fagus spp.、树属椴属 spp.、榆钱Ulmus spp.的多种植物。国内检疫对象
危害症状:青杨脊虎天牛又称青杨虎天牛,是危害多种阔叶树的毁灭性蛀干害虫,在东北地区以杨树为主的防护林区危害十分严重,被害林木轻则影响生长,降低成林、成材比率;重则干折头断,林网被毁,甚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传播途径:该虫的自然扩散靠成虫爬行和飞行,远距离主要靠人为调运携带有美国白灯蛾、蛹、卵的木材、原木和其它木制品传播。
参考资料
新农村商网.nc.mofcom.gov.cn.201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