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国家法定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

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已成功举办六届。历届文艺会演期间,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都出席了开幕式、闭幕式,观看部分演出,并接见了演职人员。

中央民族歌舞团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少数民族文艺表演院团,参加了历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并承担了第二届文艺会演闭幕式及第三、四、五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闭幕式晚会的创作演出任务,多次获得创作金奖、演出金奖、组织奖、特别奖、特别贡献奖等荣誉。

历届会演

第一届

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于1980年9月20日—10月20日在北京举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本届文艺会演的领导机构为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领导小组。组长由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周巍峙担任,副组长由国家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杨东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贺敬之,国家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江平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内设秘书组、评论评奖组、演出组、宣传组、行政组、安全保卫组。各组的工作人员均来自文化部和国家民委的相关司局。

演出历时一个月,共上演21台剧(节)目,来自内蒙古、新疆、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湖南省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十七个省、自治区的文艺代表团和中央民族歌舞团参加了会演,其中,西藏、云南和四川分别参演了两台剧目。参演的21台剧(节)目为内部观摩剧目(每场都留有一定数量的公演票向首都观众出售),会演结束后,又从参演剧(节)目中精选出优秀节目组织了4台歌舞和2台戏剧进行公演,共演出108场,观众达16.8万人次。56个民族约2000余名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参加了会演。演出分五轮分别在民族文化宫、天桥剧场、红塔礼堂、二七剧场和工人俱乐部同时上演。除了安排各参演团互相观摩外,还邀请了8个国家的文艺专家专程来京观摩。全体演职员分别下榻在北京西苑饭店、东四旅馆、西山海军招待所、人大常委会招待所、北京民政局招待所、文化部招待所、首都机场招待所。来自首都音乐、舞蹈、戏剧界从事创作、评论和理论研究的150多人担任了本届会演的特邀评论员,对每台剧(节)目进行了评论,先后召开评论会18次,学术报告会5次。会演结束后,主办单位又召开了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创作座谈会,就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继承、繁荣、创新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开幕式大会于9月20日下午3点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内蒙古、新疆、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演员代表作了简短发言。他们表示一定要把这次会演大会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学习的大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繁荣的大会,并且表示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攀登少数民族文艺的新高峰,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闭幕式大会于10月20日下午3点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杨东生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黄镇致闭幕词。来自云南省贵州省青海省福建省的少数民族演员代表发言,他们表示要把会演的丰硕成果带回本地区发扬光大,为少数民族文艺的蓬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闭幕式大会结束后,当晚,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民委、文化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办茶话会,招待参加会演的全体代表和在京的各民族文艺工作者。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以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也是新中国成立31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少数民族文艺会演(1964年曾举办过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会演)。

第二届

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于2001年9月15日—9月25日在北京举行。主办单位由上一届两个部委增加到了四个,即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本届文艺会演的领导机构为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组织委员会,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同志担任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铁木尔·达瓦买提、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赵南起、白立忱担任顾问。组委会主任由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淇担任;组委会副主任由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晋有、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财政部副部长金立群、北京市委副书记龙新民担任;组委会委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相关部委、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司局级领导同志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代表团团长(副省级领导同志)担任。组委会下设办公室、演出部、宣传部、接待部、评论部、保卫部和财务部,工作人员来自四个主办单位的相关部门。全体演职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食宿被集中安排在新近落成的大学生运动村,由北京市人民政府负责接待工作。

这届文艺会演主要由剧场演出、赴基层慰问演出、开幕式晚会、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接见演职员和工作人员、对参演剧(节)目进行评奖和研讨等项活动构成。会演历时11天,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央民族大学的38个代表团共有42台剧(节)目参演,其中新疆、西藏自治区、内蒙古、云南省分别参演了两台剧目。除开幕式和闭幕式各演出一场外,其余40台剧(节)目每台演出两场,共演出82场。56个民族的3500多名演职员参加了会演。演出分三轮分别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首都剧场、国安剧院、中国剧院、人民剧场、世纪剧院、中国评剧大剧院、中央戏剧学院剧场、政协礼堂、北京展览馆剧场、保利剧院、长安大戏院、青年宫影剧院、中山公园音乐堂北京剧院、北京市会议中心等16家演出场所同时进行。组委会对第一轮参演的约15台剧(节)目进行了对外售票,其余的剧(节)目都是组织观众观摩。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公司为票务总代理。

9月14日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参加会演的56个民族的2700余名文艺工作者,并与他们合影留念。维吾尔族演员给江泽民总书记戴上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花帽,藏族演员给江泽民总书记敬献了洁白的哈达。9月15日晚,江泽民、李鹏、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张万年、罗干、贾庆林、温家宝、曾庆红、布赫、铁木尔·达瓦买提、许嘉璐、司马义·艾买提、王忠禹、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胡启立、赵南起、白立忱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观看了演出。开幕式晚会《东方朝阳》是由中央民族大学创作的一台大型鼓乐舞,300多名师生参加了演出。晚会分《黄土脊梁》《长白祥云》《萌动》《六月柳》《草原茫茫》《天山彩霞》《铜鼓悠悠》《高原魂魄》《云岭飞歌》《东方朝阳》等10个部分,从各种角度展示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鼓舞鼓韵。

在会演期间,组委会组织了20个代表团分别到门头沟区、中建总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武警十三支队、北京卫戍区十三团、日坛公园文化广场、朝阳区东岳庙文化广场、隆福文化广场、金台文化广场、畅春园文化广场、西单文化广场、民族文化交流中心文化广场、北方交通大学等13个基层单位进行慰问,共演出13场。剧场演出和慰问演出的观众人数达20余万。

9月25日晚,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晚会《多彩家园》由中央民族歌舞团演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等出席闭幕式,并为获奖集体和个人颁奖。组委会组织专家对所有参演剧(节)目进行了评奖,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团的民族歌舞《漓江诗情》等15台剧(节)目荣获创作金奖、演出金奖、舞美金奖;天津市代表团的儿童剧《尼玛·太阳》等12台剧(节)目荣获创作金奖、演出金奖;福建省代表团的歌舞晚会《山哈 雅美》等3台剧(节)目荣获创作金奖、演出银奖;宁夏回族自治区代表团的大型歌舞《回之韵》等10台剧(节)目荣获创作银奖、演出金奖;北京市交响音乐会《血与风情》荣获演出金奖;中央民族大学开幕式演出节目《云岭飞歌》等59个节目荣获一等奖,90个节目荣获二等奖,94个节目荣获三等奖;85位演员荣获优秀演员奖,104位演员荣获新人奖。参演的38个代表团均荣获组织奖。

第三届

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于2006年9月5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党中央、国务院对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担任文艺会演组委会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热地、乌云其木格,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帕巴拉·格列朗杰、白立忱、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担任组委会名誉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岐山担任组委会主任。

此次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主题是“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本届会演将集中展示中原地区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发展、创新的丰硕成果,集中反映中国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爱好和平的精神风貌,集中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地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果。会演共历时20天,来自祖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同胞和解放军在内的56个民族、3000多名演职人员演出33台剧(节)目,包括21台歌舞, 9台戏剧(昆曲京剧晋剧评剧吕剧采茶戏豫剧壮剧儿童剧),2台舞剧,1台交响乐,在北京的13个剧场和7个基层单位共演出71场。演出分为:商业演出10台,20场;汇报演出21台,42场;基层慰问演出7场。

会演开幕式于2006年9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开幕式晚会《和谐中华》由民族地区文艺团体的作品、参加本届文艺会演的部分作品、来自民族地区原生态节目和中央民族歌舞团、中央民族大学的部分优秀作品荟萃而成,共有1200多名各族演员参演。在《和谐中华》的开场舞中,演员们穿着200多套靓丽的民族服装轮番登场,原汁原味儿的搭配元素,焕然一新的现代风格,着实让人眼花缭乱,更像一场民族服装秀。会演组委会专家委员会的意见,确定了10台精品节目进行市场运作和重点推介。随着原生态艺术的复苏兴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组委会还专门设立了原生态组合演出专场,邀请青歌大赛原生态组中获奖演员参演。此外,本届文艺汇演还对整台剧目颁发会演大奖和优秀剧目奖,对节目和演员颁发优秀节目奖、优秀演员奖、优秀新人奖,还颁发了组织奖和特别奖。9月25日晚在中国剧院举行闭幕式暨颁奖晚会。

第四届

2012年6月7日至7月6日,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北京成功举办,展示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和民族团结的时代风貌,营造了各族人民喜迎十八大的热烈氛围。本届会演,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港澳台36个代表团、56个民族参与,奉献41台剧(节)目,演出92场,演职人员达到6700多人,人员及演出场次均创历届之最。在艺术形式上,此次参演剧目除了综艺晚会、歌舞诗、舞剧、交响音乐会、音乐剧外,歌剧,杂技剧形式都首次登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舞台。

第五届

2016年8月18日至9月14日,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以及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和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等35个代表团,为观众奉上了43台92场精彩演出。43台剧目涵盖歌舞诗、舞剧话剧等11个类别的舞台艺术,包括藏戏壮剧傣剧、畲歌戏等5个少数民族剧种,艺术种类之多超过了前四届会演,少数民族剧种数量为历届之最,折射出少数民族文艺正逐步走向成熟、更加繁荣多彩的可喜态势。

第六届

2021年9月1日至9月19日,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参演剧目开始网络展播。9月24日,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北京民族剧院落下帷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出席颁奖仪式暨闭幕式文艺晚会,并为获奖集体和个人代表颁奖。本届文艺会演剧目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民族团结、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援藏援疆等内容,用艺术的形式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时代,思想内涵深刻、创作质量上乘、艺术造诣较高。自9月1日在国家民委网站和央视网上线展播以来,42部剧目的总浏览量已突破1300万人次,覆盖面大大超过往届,各族干部群众反响热烈。

本届文艺会演设立“圆梦奖”,寓意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天路》等10台剧目荣获最佳剧目奖,《北魏长歌》等15台剧目荣获优秀剧目奖,《藏地彩虹》等9台剧目荣获剧目创新奖,《干字碑》等2台剧目荣获最佳编剧奖,《草原英雄小姐妹》等2台剧目荣获最佳导演奖,《骑兵》等4台剧目荣获艺术表演奖,《侗寨琴声》等4台剧目荣获音乐创作奖,《血色湘江》等4台剧目荣获舞台美术奖。颁奖仪式结束后,举行了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闭幕式文艺晚会《共创未来 共享荣光》。

影响和意义

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其影响和收获主要体现在:一是贯彻落实了党的民族政策,体现了党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重视。二是贯彻了党的文艺方向和文艺政策,集中展现了各民族在发展本民族音乐、舞蹈、曲艺、戏剧创作,在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在提高舞台表演艺术水平上的新成就。三是能够反映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感情,在保持民族风格、民族特色上有独到之处,四是开展了座谈评论、观摩交流活动,对提高各民族文艺工作者的业务理论水平,提高节目的艺术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与第一届相比,参演的42台剧(节)目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音乐、歌舞、歌剧舞剧话剧、少数民族戏剧、地方戏、曲艺等。本届文艺会演不仅艺术门类有所增加,而且艺术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参演剧(节)目除了有传统的民族音乐、舞蹈节目、少数民族戏剧、少数民族曲艺外,象黄梅戏扬剧、歌舞诗、舞剧、儿童剧、话剧、交响乐等艺术形式也被用于了少数民族题材文艺创作,其创作方法、艺术构思、表演技巧、舞美设计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许多参演剧(节)目都曾获得过国家级大奖或者引起过较大的社会反响,如陕西省代表团的话剧《张骞》曾获文华大奖;河北省代表团的话剧《圣旅》曾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大奖;江苏代表团的扬剧《昭君出塞》在全国范围反响较大的创新剧目;北京市代表团的交响音乐会《雪域风情》是常演不衰的经典作品。

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展示了新时期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文艺事业的辉煌成就,向世界展示中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精神风貌,展现全国56个民族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情景。丰富各民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各民族间的开放和交流,激发各族人民的巨大热情。是一个继承优秀传统、开拓美好未来的文艺盛会,更是一次各民族团结进步、并肩面向新时代的盛典。

参考资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旅中国.2024-02-14

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参演剧目9月1日起开始网络展播.中国新闻网.2021-09-02

关注会演 | 历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回顾.中央民族歌舞团.2024-02-14

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02-14

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02-14

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02-14

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京闭幕 汪洋出席闭幕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4-02-14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