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创办于2000年。2022年8月,在越秀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决策部署下,学校改制为“区属公办寄宿制初中”并沿袭原校名。该校坐落在珠江明珠二沙岛,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占地面积1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800平方米。目前学校共有21个教学班,在校师生约1000人。
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取得了“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广州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特色课程:红棉文化)”“广州市星级党支部”等多项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学校创办于2000年,从2001年开始正式招生,现有初中三个年级22个教学班,近1000名学生,学校办学时间虽然不长,但各方面的成绩是非常突出的。
①学校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制度完善,管理正规;
②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成绩优;该校各年级学生参加东山区统考成绩优异,在东山区所有中学中名列前茅;
③该校田径队在2003年东山区中学生运动会上夺得了初中B组第一名;
④该校合唱队参加2003年广州市第九届学校合唱节,夺得东山区中学B组第一名,广州市中学B组一等奖。
⑤该校有20多位教师的论文在全国论文评比中获奖;
⑥学校的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都取得优异成绩。
领导机构
学校前任校长李统耀,数学高级教师,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教育评估专家,广东省生本教育实验学校校长研究会会长兼秘书长,广州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广州市知名的名校长之一;他凭借超前的办学理念,丰富的管理经验,打造出“育才实验学校”这一优质民办初中的教育品牌。
邹连文,育才实验学校校长、广州市香江中学副董事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市民办教育先进校长,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和区民办教育协会副理事长,越秀区第三批名教师,区中语会理事。2003年调入育才实验学校,长期从事毕业班工作,倡导红棉文化精神与生本教育理念,提倡“赏识教育”,教育、管理经验丰富。
2005年被东山区教育局评为德育先进个人;2006年9月被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聘为语文学科九年级中心组成员;2006年11月被越秀区教育学会聘为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2009年1月被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中教创新教育研究院授予“先进实验工作者”称号;2009年9月被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教育基金会授予“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10年10月被越秀区教育局评为第三批基础教育系统“名教师”,2013年被评为“广州市民办教育优秀校长”称号。
队伍建设
干部队伍
学校前任校长李统耀,数学高级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教育厅评估中心专家组专家,广州市东山区政府教育顾问。1965年华南师范大数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华南师范实验学校(现广州市育才中学)任教,从教38年,1984年开始担任校长。他带领全校教职工按其制定的"十年规划":分恢复期(前三年)、发展期(中三年)及腾飞期(后四年),把一所普通中学办成社会公认的"民间重点中学"。1994年经广东省教育厅评审,跃升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李校长继续带领全校师生励精图治,把深圳市育才中学办成了"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州市示范性高中";架起了通往美国留学之路,目前已有两批共42名学子赴美留学;连续五年夺得广州市初、高中毕业班工作双一等奖(简称"五连冠"),夺得二沙实验学校(现育才实验学校)的承办权。2003年1月李统耀校长从广州市育才中学光荣退休后,东山区教育局派他到广州市育才实验学校担任校长工作。上任以来,他那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这所年轻的学校得到十足的发展,取得了上述骄人的成绩,受到世人的瞩目。他说:"我到育才实验学校来是为了圆一个梦,圆一个办'广州市最好的学校'这样的梦"。
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老、中、青相结合,他们精诚合作,身兼数职,教学上都是骨干,管理上都能独当一面。
教师队伍
该校教师队伍稳定,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搭配合理;现有教师60人,其中有高级教师12人,占总数的1/5,党员教师28人,占教师总数的47%;他们的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来自育才中学的骨干教师,二是来自全国重点师范大学(如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的优秀毕业生,三是从全国各地重点中学招聘的优秀教师,他们全部都是大学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包括教务员、图书管理员等都是本科毕业生。该校有一批的经验丰富老教师(如南粤优秀教师、数学高级教师朱慕贞;语文高级教师张仿东、邹连文;物理高级教师罗科凡、张万俊;化学高级教师李君蕾等),他们在教学上起着积极的传、帮、带作用;还有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如谢新道、徐德志、欧雪仪、袁合鹏等);他们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和依靠力量。 3、学生队伍--办学的主体力量
学校校风
该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广州市各个区的小学名校,如越秀区的水荫路小学、广州东风东路小学、广州东山培正小学、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环市路小学、育才学校、梅花村小学等,天河区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暨大附小等,海珠区的海珠实验小学、同福中小学等,荔湾区的沙面小学、乐贤坊小学等,越秀区的旧部前小学、广州小北路小学,番禺区的沙湾镇中心小学等。全部学生都必须经过育才实验学校严格的考试后择优录取,校长的精品意识很强,"宁缺勿滥"。因此,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高,纪律作风严谨,学习风气浓厚,自觉遵守纪律蔚然成风,办学至今,没有人打过架,没有人划花过桌面,更没有人违法犯罪。
教学设备
学校按省一级学校的标准建制,具备完善的现代化的教学配套设施。校舍由广州市城建总设计,结构精美,别具一格,人见人赞;前任校长李统耀别出心裁,设立了于是的校园八景。珠影和香港亚视曾多次租用校园拍摄电影、电视剧的外景及广告片。宿舍综合楼为学校提供了能满足720人住宿的宿舍,一个8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体育馆,以及音乐舞蹈室、美术室等等。学校从办学之初,便在每间课室都安装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电脑、液晶投影机、实物投影器;在每间课室、实验室、办公室及宿舍都安装了现代化的生活设备-空调、饮水机等;学校还安装了校园通讯网、宽带网、计算机网络闭路电视双向控制系统、广播网等网络系统。
人文环境
学校地处黄金般高贵的珠江明珠--广州市二沙岛上,虽然位于繁华的市中心,这里却显得格外安静,校园内外风光旖旎,环境优雅,鸟语花香;珠水环绕,气候宜人。学校周围是高尚至尊的别墅区,没有不良因素的干扰,具有一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读书、学习的胜地。她位于东山区、天河区、海珠区三区交汇的金三角地区地带,学生来此求学,是最佳的选择。
教学质量
学校一向视教学质量为学校的生命线。2002学年上学期,该校初一和初二两个年级(当时还没有初三级)参加东山区中学的统测中该校的初一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及初二级的语文、数学、物理等各科都列第一名在刚过去的2003学年上学期东山区中学统测中,该校初三级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化学;初二级的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初一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都是第一名。只有初三和初二级物理排第二名,且距离第一名也只有1分多。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兴校和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继2003年5月申请并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一级子课题《网络教学条件下各具体学科创造性培养的方法、措施、手段研究,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特点研究》,2003年9月又申请并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创新学习研究与实验》。操明刚、邓少莉等20多位教师的论文在全国论文评比中获奖。
学校特色
学校坚持“精育人才”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简称“三个一切”)作为办学宗旨;学校推崇赏识教育,把“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简称“大三好”)作为每个学生的努力方向和评价标准。
该校直属于东山区教育局,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上与公办学校基本相同,与其他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地位,凡在该校就读的学生与在东山区属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毕业升学时享受同等待遇;同时,该校在招生时可以自主接收择校生,不受学籍和户籍的限制;学校在招聘教师方面也有较大的自主权,聘任教师可以不受年龄、区域、户口、配偶等因素的限制。
学科特色教学是该校办学的一大特色,每个班都是特色班。每位学生既要打好文化基础,又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学生打好升高中、大学以及在今后在工作中都能领先的两个方面扎实的基础。我们为每个班都聘请了专职的英语外教上课,学校还和隔壁的广州美国人国际学校共同组建了英语角,每个年级都成立了"奥数班",假期作业也根据不同的特色班布置相应的特色作业。
教学管理
学校本着"小而精"的原则,进行小班授课制,每班不超过50人,既有利于教学,又有利于管理。
我们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活动进行封闭式管理(学校为走读的学生也安排了中午休息的床位),中途无故不得离开校园,午休和晚修都有专职教师负责管理,保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安全有序。
学校的后勤管理已经实现了社会化,后勤工作由校园服务公司进行管理,成效显著。
参考资料
越秀教育概况.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