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朱喜钢

朱喜钢

朱喜钢,男,博士,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院技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中国中产化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住房与不动产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个人简介

朱喜钢,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现担任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院技术委员会主任、院教学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主要兼职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大理白族自治州武进区等城市政府规划顾问。2004年获得国家建设部《全国优秀城市规划工作者》奖励,《城市设计》获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研究方向

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与区域发展理论、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等

社会工作

南京大学城乡规划与设计学科带头人,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技术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住房政策与不动产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特聘专家,北京《全国市长研修学院》特聘教授,第三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地名学会理事,江苏省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理事,《城乡规划》等学术期刊编委。

个人荣誉

《全国优秀城市规划工作者》奖(2004),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规划卓越奖”(2012),中国建筑学会《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环境设计双金奖(2013),浙江省、江苏省优秀规划设计奖(2009)、(2012), 2015.05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2010),《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Sciences(IJUS)》论文一等奖(2011),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百期优秀学术论文奖(2009),中国最具影响力地理学期刊文章奖(2016),南京大学《城市设计》教学优秀成果奖(2005)。

论著

《城市空间集中与分散论》(朱喜钢,2002),提出的城市空间有机集中理论被应用于国内诸多城市规划的实践;

《规划视角的中国都市运动——城市转型与有机集中》(朱喜钢等、2009);

城市经济学》(吴启焰、朱喜钢2009);

《隔离与排斥——封闭社区的社会空间分异》(宋伟轩、朱喜钢,2013)   。

科研成果

主持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改革全国试点项目以及浙江省市域总体规划试点项目等。主持完成浙江省人民政府全省小城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承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出版专著《城市空间集中与分散论》,提出“城市空间有机集中理论”并指导规划实践,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要包括:

• 城市绅士化与城市更新——以南京为例,《城市发展研究》,2004(4),朱喜钢等;

• 概念规划:从宏观走向微观——南京市广州路科技街概念规划 《规划师》2005、3朱喜钢等;

• 城市地理学空间研究的新视角,《人文地理》2006、6 朱喜钢 张 马彬强;

• 城市发展的国际经验与转型对策,《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6年9月18日 朱喜钢 丁文静;

• 新时期区域规划的有益探索——以土地资源要素整合为基础的嘉兴市域总体规划实践,首届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年会,《中国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6;

• 人均3000美元时期的城市发展研究——国际比较及对长江三角洲的启示,《城市规划》2006、10 丁文静、朱喜钢;

• 西南英格兰乡村规划对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的启示,《城市问题》2006、5 胡娟 朱喜钢;

• 温州产业转型方向遴选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9 刘宏燕 朱喜钢 张培刚;

• 区域和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2 葛广宇 朱喜钢 马国强;

• 区域中心城市区位选择的模型研究——以嘉兴市为例,《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 马国强 朱喜钢;

• 基于城乡一体化视角的市域空间结构规划——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 冯静 朱喜钢;

• “京沪高速铁路的机遇与挑战-----江苏视角的“双刃剑”效应”,《中国科学报》2007、11、12,朱喜钢

• “物权法氛围中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2008.1朱喜钢等

• 新时期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的探索—以嘉兴市为例 《城市规划》2008.9朱喜钢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十大亮点《北京城市规划》2008.2朱喜钢等

• 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融合——以太仓商圈概念设计为例《城市建筑》2008.2朱喜钢等

• 《物权法》与城市白线制度——城市滨水空间公共权益的保护,《规划师》,朱喜钢;等2009(9)

• 高层建筑:城市与时俱进的名片,《城市建筑》朱喜钢,2009(10)

• 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回顾及进展,《地理科学进展》,徐;朱喜钢;李唯,2009(1)

• 南京城市社会区空间结构——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因子生态分析,《地理研究》,徐旳;汪珠;朱喜钢;李唯,2009(2)

• 封闭社区的形成机理与社会空间效应,《城市问题》,徐旳;宋伟轩;朱喜钢;吴启焰,2009(7)

• 城市滨水空间公共性现状与规划思考,《城市发展研究》,宋伟轩;徐岩;朱喜钢,2009(7)

• 人口变动、住房与城市,《国际城市规划》,费里亚尔·德罗索;王苑;朱喜钢,2009(4)

• 新时期南京居住社会空间的“双重碎片化”,《现代城市研究》,宋伟轩;朱喜钢,2009(9)

• 中国封闭社区——社会分异的消极空间响应,《规划师》,宋伟轩;朱喜钢,2009(11)

• 城市滨水空间生产的效益与公平,《国际城市规划》,宋伟轩;朱喜钢;吴启焰,2009(6)

• 孙洁, 朱喜钢, 陈利. 我国普通县市“区镇合一”的管理模式及实践反思[J]. 城市发展研究, 2015, 22(8):73-79.

• 黄琴诗, 朱喜钢, 陈楚文 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编码与派生模型研究——以楠溪江风景名胜区为例[J]. 中国园林, 2016, 32(10).

• 林晓群, 朱喜钢, 孙洁, 刘风豹. 现阶段封闭社区的社会隔离效应分析——以北京市一小区为例[J]. 城市问题, 2016(12):4-10.

• 朱喜钢. 中国中产化的实践与启示,《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6(4)

• 孙洁,朱喜钢,宋伟轩,刘风豹。贫困分散还是再集中:收储公租房的效应研究——基于江苏常州的实证[J].城市规划,2017,41(10):31-38.

• 刘风豹, 朱喜钢,陈蛟, 孙洁, 林晓群. 城市收缩多维度、多尺度量化识别及成因研究——以转型期东北地区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 2018(07) :37-46.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