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王尚书墓

王尚书墓,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北郊,墓主为明朝宪宗年间的兵部尚书庄毅公王,"文革中"被毁,现已重建,由半球型墓室、石翁仲、石马、石虎、石羊和望柱等组成。

内容简介

庄毅公王竑(1413~1488),字公度,号戆庵,祖籍湖北江夏,其祖父王俊卿戍边,携眷落籍临夏市。为明朝朱见深年间的兵部尚书,明代即被誉为"世之伟人,国之重臣"、"千古人豪,百世衡鉴"。后人多以"王尚书"称之。其为官清廉,刚直不阿,爱国爱民,力推改革,因怀才不遇,5次上书后获准辞官故里。

人物生平

回河州后,朝廷多次请他出仕,均被婉言回绝,居家23年,经营田圃,教子读书,填词吟诗。王尚书诗作辑有《戆庵集》、《休庵集》等。

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农历十二月初三日,王尚书病故,葬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北郊。朝廷追赠为太子少保,立祠塑像,谥"壮毅"。至解放时尚残存"尚书墓","文革中"被毁。现已重建,由半球型墓室、石翁仲、石马、石虎岩羊和望柱等组成。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