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化锑
三氯化锑(antimonous 氯化物),无机化合物,化学式SbCl3。是锑元素的一种氯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固体。无色结晶。易潮解。100℃时升华。在空气中发烟。
简介
管制信息
三氯化锑(*)
本品根据《危险化学安全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名称
英文别名:Antimony(III)chloride,Antimonouschloride
风险术语:R34:Causes burns.;
R51/53:Toxic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安全术语: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液态水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f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el where possible).;
S61: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Refer to special instructions / Safety data sheets.;
性状
无色结晶。易潮解。100℃时升华。在空气中发烟。
可溶性:溶于乙醇、乙醚、苯、二硫化碳、三氯甲烷、丙、1,4-二恶烷和四氯化碳,不溶于吡啶、喹啉和其他有机碱类。25℃时,1g溶于10.1ml水,并逐渐水解生成氧氯化锑。相对密度(d204)3.14。熔点73℃。沸点223.5℃。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525mg/kg。有腐蚀性。
蒸汽压 0.13kPa(49.2℃)
熔 点 73.4℃ 沸点:223.5℃ 溶解性 溶于醇、苯、丙酮等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3.14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20(酸性腐蚀品
储存
密封干燥保存。
用途
三氯乙醛、芳香烃及维生素a的检测。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化学显微技术中的药物检定。催化剂。有机合成。
安全措施
泄漏: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收集转移至安全场所。
大量泄露: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方法
燃烧性:不燃
灭火剂:二氧化碳、干粉。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用雾状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紧急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误食: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就医。
合成方法
合成法 将锑锭破碎成3cm的锑块,置于反应器内,通入氯气进行氯化反应,生成三氯化锑。经减压病蒸馏除去五氯化锑,再经加热除、冷却结晶,粉碎、制得三氯化锑成品。
锑化物法 三氧化二锑或三硫化二锑与盐酸反应后,经浓缩、蒸馏而得。
锑化物法能得到较纯的产品,但成本高,腐蚀严重。金属锑法成本低,劳动保护较易解决。因此,目前工业上多采用些法生产。
环境影响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高浓度的三氯化锑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支气管炎、肺水肿。
慢性影响:实验表明有诱变作用
毒理学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525mg/kg(大鼠经口)
危险特性: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物。
应急监测
试纸法;速测管法;化学试剂测试组法;分光光度法;
监测方法
比色法(EPA方法 9250、9251)
原子吸收法(EPA方法 7041)
滴定法(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方法 9252)
环境标准
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3mg/M3[Sb]
应急处理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转移到安全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带防尘口罩。必要时佩带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干粉、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