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柳树泉农场

屯垦戍边是中国几千年开发和保卫边疆的历史遗产,中央政府在西域新疆大规模屯垦戍边始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以后历代沿袭。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4年中央政府决定在新疆成立生产建设兵团。这是符合中国国情和新疆实际的战略举措,也是历史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柳树泉农场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下辖8个农牧场之一。

简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位于哈密市地区,是连通新疆与内地的咽喉,更是连接全国和亚欧大陆的重要枢纽,镶嵌在哈密地区一市两县版图内,东倚酒泉市地区,西邻吐鲁番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南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与蒙古国接壤。南北宽270公里,东西长297公里,总面积9985.442平方公里。

截至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下辖8个农牧场(红星一场、红星二场、红星四场、火箭农场、红山农场、黄田农场、柳树泉农场、淖毛湖农场) ,总人口95924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壮族瑶族等。

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完成生产总值(GDP)80亿元,较2013年增长30.6%。

建制沿革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第16师。

1934年10月,组建的红一方面军红1军团直属侦察连(其大部分战士参加过南昌起义),鄂豫皖苏区的红25军75师225团(这支部队最初是由1932年组建的鄂东北地方游击队--特务第4大队发展而来的)和陕北红28军(由绥(德)吴(堡)战斗团、米(脂)西游击师和清涧红4团于1935年12月合编而成)。

1937年,"七七事变"后,原红1军团骑兵团(其前身为直属侦察连)改编为八路军八路军第115师骑兵团。原红15军团75师225团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3营。原红28军缩编为八路军八路军第一二〇师358旅716团2营。

1943年10月,党中央决定从冀鲁豫军区抽调五个团及回民支队组成冀鲁豫支队,从晋察冀军区抽调六个团组成晋察冀支队进驻陕甘宁边区。

1944年4月,两支部队先后到达陕北后,冀鲁豫支队改编为教导第1旅,晋察冀支队改编为教导第2旅。

1945年9月,教导第1旅、第2旅奉令抽调部分部队开赴东北、华北。10月10日,两个旅留下的部队合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这便是16师的前身)。

1947年10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6纵队教导旅。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统一改变番号和编制,第6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野战军第2兵团第6军,教导旅改为第16师。是年11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奉命由第2兵团转隶第1兵团建制,第16师顺归第1兵团建制,进驻哈密市。其所辖48团驻哈密县,47团驻鄯善县高昌区,46团驻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伊吾县

1953年6月5日,16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农业建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

1954年10月7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五师顺归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建制。

1957年1月,兵团下发《关于改编农五师组织机构及调整人员编制的命令》,决定撤销农五师成立红星农场(副师级)。1959年1月,兵团恢复农五师建制。

1963年2月,农五师师部奉命由哈密市西迁博乐市后,在哈密成立管理处,全称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哈密管理处(简称哈管处)。

1969年4月,哈管处移交兵团后勤部管辖。

1973年1月,哈管处由兵团直接领导。

1975年3月25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制撤销,兵团哈管处建制随之撤销。5月26日,哈管处交哈密地区管辖,成立哈密地区农垦局。

1982年4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1981年12月3日《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问题的通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哈密农场管理局(简称兵团哈管局)(副师级)恢复建制。

2000年11月,根据中央编委《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等更名的批复》,哈密农场管理局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三师(简称兵团农十三师)(正师级)。

2001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正式成立。

2012年10月,经中央批准,兵团13个农业师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某师"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某师"。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三师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简称十三师)。

截至201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下辖8个农牧场(红星一场、红星二场、红星四场、火箭农场、红山农场、黄田农场、柳树泉农场、淖毛湖农场)。党政机关驻哈密市

5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忠实履行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广大兵团军垦职工栉风沐雨,扎根边疆,同当地各族人民一道,把亘古戈壁荒漠改造成生态绿洲,开创了新疆现代化事业、建成了规模化大农业、兴办大型工矿企业,建起了一座座新型城镇,充分发挥了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作用。兵团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经济发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柳树泉农场位于哈密绿洲西北边缘,兰新公路、“312”国道、铁路横贯场区,光照资源丰富,无霜期198天,年最高气温42.6度,总人口10706人,农场控制面积12万公顷,现有耕地面积2667公顷,园林面积686.7公顷,工业企业5个,国内生产总值2431万元,职均收入5476元,牲畜存栏3.33万头(只),庭院年纯收入551万元。该场种植的优良春小麦——哈春一号在哈密市享有盛名。该场产业以农业为主,主要产品有棉花、小麦、梨、桃、红枣、李光杏、无核白葡萄马奶葡萄等,其干果、鲜果远销全国各省市,有的还出口国外。

2011年团场完成生产总值1.6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0977万元,第二产业2101万元,第三产业3365万元,三次产业比重67:13:20。年实现综合利润728万元,在科学统一管理的基础上,主要农产品销售再上新的台阶;2011年新建神泉产业集聚区占地1万亩,水、电、路配套齐全,园区已初具规模,当年入住园区的两家企业已进入试产阶段,目前已谈定的加油站及物流园正在办理前期各项手续。

传说故事

说到柳树泉,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民间流传,在遥远的古代伊吾卢县西面住着一个叫帕力罕的漂亮姑娘,东面住着小伙子艾力尔。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健壮的艾力尔和美丽善良的帕力罕相爱啦,就在两 人谈婚论嫁的时候战火燃烧到啦他们的家乡艾力尔被乌什王招去当了将军。不久,传来艾力尔战死的消息。帕力罕终日以泪洗面。帕力罕家附近住着一个老财主早就 被帕力罕的美貌吸引,听说艾力尔战死,老财主开始肆无忌惮地逼迫帕力罕成亲。为了忠贞的爱情,为了坚守陪在艾力尔身边,帕力罕撞死在经常和艾力尔约会的大 柳树下,残酷的战争,最真诚的陪伴,一切都停在了此刻,帕力罕的尸首被埋葬在这颗大柳树下,没过多久一股清泉开始流淌,不知道是帕力罕的眼泪还是他们的爱情永远没有停歇过,人们便命名这口泉为柳树泉。

上面的传说是真是假,已无从考证,但三道沟的山水,沙枣泉汇流而下的河水,一条条坎儿井的水,却世代滋润着柳树泉这片土地。

开发建设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入疆先头部队开抵哈密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的前身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

1960年,哈密县又以“前锋人民公社”为主体组建了柳树泉国营农场。这便是今天的柳树泉农场。

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柳树泉农场党委将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河南省对口支援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紧抓住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图强,加快发展,围绕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以特色园林团向高效园林团转变为支撑点,以增加团场工业所占比重为主线,突出关注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求新思变,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心存感恩,不断发展壮大团场,致富职工群众,努力实现柳树泉农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五十年来,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与支持下,历届团场党委团结带领全场各族干部职工群众,大力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开发建设,昔日的戈壁荒滩变成了良田万顷、瓜果飘香、楼房林立、车水马龙的园林式团场。50年峥嵘岁月,50年沧桑巨变,柳树泉农场几代军垦人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军垦壮歌。

柳树泉大枣

哈密大枣哈密瓜一样中外闻名。哈密大枣(红枣)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古代谓之“香枣”。李世民品尝哈密大枣后御封哈密大枣为“贡枣”,从此哈密大枣成为历代皇室中的贡品。《新唐书·地理志》、《大明统一志》、《中国经营西域史》都对哈密大枣有记载,清光绪年间的宗师矿务铁路局主事张恒荫还留下了“枣大疑仙种”的诗句。

生产建设兵团以十三师柳树泉农场生产的大枣质量为最好,吃了这个地方的红枣,再吃其他地方的红枣就会索然无味。

柳树泉农场位于哈密市以西67公里处,同处哈密大枣原产地的白杨河流域。这里属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热量丰富、日照充足,夏季气温高达40℃以上,昼夜温差20多度,无霜期长达220天以上,适宜红枣的生长。相同的地理位置、相同的自然环境、相同的气候条件,使柳树泉生产的大枣与五堡乡生产的大枣一样成为上品中的上品。

因为柳树泉农场所产大枣个大、皮薄、核小,肉厚、色艳,不但含糖量高、而且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据测定,柳树泉所产大枣,鲜枣VC含量为215.5毫克/ 百克,是苹果的43倍;干枣VC含量为18.54毫克/百克,是苹果的3.7倍,是香蕉的3倍,而且普遍比内地红枣品种的维生素含量高出5-7倍。经权威 科研部门测定分析,哈密柳树泉红枣含有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铁、锌、钙、钯、镉、铬等营养物质和稀有元素,尤其是锌含量特别高,达到23毫克/百 克。其中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鲜枣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比各种蔬菜和其他水果也都高。鲜枣含糖量达37%以上,干枣含糖量高达70%,获得多项荣誉证书。

树泉所大枣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具有防治心血管病、抗肿瘤、抗过敏、解毒保肝、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肌力、镇静安神、抗癌、抗突变、提神、补血益气、润 肺生津、养胃健、美容养颜等防病治病的功效。

柳树泉红枣还有抗霉腐,易贮藏的特点。

柳树泉红枣老少皆宜,既可当零食吃,也可做稀饭、粥、煲汤,直接食用或者煮炖都可以,用清水或温水润上三到五分钟口感更好,用柳树大枣做八宝饭、煮稀饭,味道特别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柳树泉农场全力发展经济,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科学管理,把发展柳树泉大枣作为了主打产业。

参考资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兵团第十三师信息化办公室.2016-05-03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