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少年国王

《少年国王》是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童话,收录于童话集《石榴之家》(1891年)。这部作品是王尔德继《快乐王子》(1888年)之后的第二部童话集,包含了深刻的基督教意象和唯美主义元素。

内容简介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王子因母亲与外族人相恋而遭到遗弃,流落民间,成为一名牧羊少年。后老国王死去,少年被寻回继任大统,成为国王。他天生就喜欢各式各样美的事物,喜爱他们胜过一切。在加冕前,他要穿上金丝织成的袍子,带上镶嵌红宝石的王冠并手拿串有珍珠的王竹。然而,在加冕前夜,他做了三个噩梦,这些梦境揭示了他的加冕服饰背后的残酷真相。第一个梦中,饥饿的织工在暗无天日的房间里织着金丝袍子;第二个梦中,黑奴们潜入水中为他寻找珍珠,其中一人因此丧命;第三个梦中,人们为了他王冠上的红宝石而忙碌着,死亡夺走了许多劳作之人的生命。这些梦境使少年国王深受震动,他意识到自己对美的追求给人民带来了悲哀与不幸。因此,他在加冕那天拒绝穿戴象征他身份的王冠、权杖及袍子,选择了一种更加谦卑和有同情心的统治方式。

作品鉴赏

首先,主人公表现出了圣徒特点。这与圣经中的圣徒保罗极为类似。保罗原名扫罗王,是一个迫害基督徒的行家里手,有一天在前往人马士革的路上遇见了耶稣而双目失眠,在耶稣的其他门徒将他治好之后便阪依了基督教并改名为保罗。从此,他积极传播福音,正是由于她的行动,基督教才在罗马帝国发展壮大。少年国王从前热爱美与奢侈的事物,从不关心民生疾苦,但是加冕前的三个梦正如扫罗王在人马士革的路上遇上耶稣,这使得他由一个渴望财富与享乐的纨绔子弟一跃而成有受难精神的圣徒。所以他拒绝了加冕所必须的王冠、权杖和王袍,他拒绝这一切,不仅因为他们是财富与世俗享乐的象征,更因为他们沾满了人民的痛苦与不幸,用他人的痛苦荣耀自己,这当然是为一个有宗教的博爱情怀的人所不齿。

其次,这部童话既表达了对人民疾公的哀叹与同情,也表达了对唯美主义中“为艺术而艺术”思想的否弃和对天主教的阪依。少年国王前期对美的事物具有很高的热情。活脱脱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但是当他做了三个可被称为神启的梦之后,便认识到了他追求奢华与浮夸的美给人民带来的悲哀与不幸。他便毅然抛弃这一切,如耶稣一般怜悯穷人的疾公。在结局处,他得以被雅威加冕,全身上下都充满了神性的光辉。童话中推崇美到推崇爱的转变正是王尔德的真实写照。在艺术生涯的早期,他曾高调宣扬“在这动荡和纷乱的时代,在这纷争和绝望的可怕时刻,只有美的无忧的殿堂,可以使人忘却,使人快乐。”等到他被人罗织罪名、不幸入狱之后。他痛定思痛,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并最终扬弃了纯粹而无关现实的美以及“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

少年国王在登基前要求得到奢华的加冕服饰,并命令臣子们为自己日夜兼程地赶制。在一次可怕的梦境里,他看到穷苦的百姓因为国王的奢欲而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国王正是他自己。就在此时,他“看见了一个香客打扮的人,手里捧着一面银镜”。“香客手里的银镜”显然代表了雅威想要他认清自己的意图。“他脸色发白,问:‘哪一个国王!’”香客点拨他道,“看这面镜子吧,你就会看见他。”少年国王“看那面镜子,却见到他自己的脸孔,他大叫一声,便醒了”。就在照镜的瞬间,少年国王的自我和镜中的他者完成了认同。这个认同让他大吃一惊,因此“大叫一声”。“醒了”实际上就是他脱离了浑沌的状态,实现了自我的确立。之后,少年国王命令臣子把奢华的加冕服饰拿走,因为他明白华丽的王袍并不是国王之所以为国王的本质所在。尽管少年国王自我认知的过程非常短暂,但已然体现了“镜像”理论的精髓。

作者简介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年-1900年),英国作家、戏剧家、诗人。他生于都柏林,毕业于牛津大学。虽然他主要以成人作家而著称,但他的早期作品中有两本童话集:《快乐王子故事集》和《石榴之家》已载入英国儿童文学史册。王尔德的童话受到格林兄弟安徒生的影响很大,同时也受到了爱尔兰民间故事的影响。他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影响颇广。

在王尔德的墓碑上,他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他是当之无愧的戏剧家,在他事业的顶峰,最具代表的是他的几部大戏,如《温德摩尔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都是一时绝唱。说到“才子”,早在王尔德为世人所知之前,年仅二十四岁,他的诗作就荣获大奖;在他短短的创作生涯中(享年四十六岁),行文演论,无处不是智趣横生。然而他事业的起飞,风格的形成,可以说都源于童话,也正是他的第一部童话集问世之后,人们才真正将他视为有影响的作家。英国《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说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称“完美之作”,整本童话集更是纯正英语的结晶。

童话集

《石榴屋》是奥斯卡·王尔德的童话故事集,于1891年出版,是继《快乐王子》之后的第二部作品。王尔德曾说过,这部作品“既不是为英国儿童,也不是为英国公众而写的”。这部作品包括以下故事:《少年国王》《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和《星之子》。王尔德的童话受到格林兄弟和安徒生的影响很大,此外,一些作者如安妮·马基声称,《石榴屋》受到爱尔兰民间故事的影响。基督教意象和唯美主义在整个作品中也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少年国王》中,它们被混合得非常紧密,令人联想到《享乐主义者马里乌斯》。沃尔特·佩特也对王尔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改编作品

《少年国王》的故事深具启示性和象征意义,虽然未有直接改编为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但其深刻的主题和情感影响力使其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