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屋》(法语:La Chambre verte)是一部1978年的法国历史剧情,由弗朗索瓦·特吕弗执导,改编自亨利·詹姆斯1895年的短篇小说《亡者的祭坛》,讲述了一个男人对生活中已故的人们产生了痴迷,并为他们建立了纪念碑。该片还改编了贾科莫的另外两部作品:1903年的中篇小说《丛林中的野兽》和1896年的短篇小说《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是特吕弗执导的第17部故事片,也是他最后一部自导自演的作品。主演包括特吕弗、纳塔莉·贝伊、让·达斯特和帕特里克·马莱昂。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十年后的法国小镇。主人公朱利安·达文纳是一位战争老兵,他在报纸《环球时报》担任编辑。他擅长撰写讣告(被总编称为“讣告的大师”),死亡的念头始终困扰着他。达文纳在与年迈的管家拉姆博夫人和聋哑男孩乔治共同居住的房子的楼上为已故的妻子朱莉预留了一间供奉室。他的妻子在十一年前的美好时光里去世了。
在一场雷暴中,一场火灾摧毁了绿屋,达文纳设法只救出了妻子的照片和肖像。在朱莉安葬的同一座公墓里,他发现了一座废弃的破败教堂,于是决定将其奉献给他的妻子以及所有公墓里的死者,因为他已经到了“生活中认识的死者比活着的人还多”的地步。这个地方变成了一片燃烧着蜡烛的森林,照片里是他生活中珍视的所有人。
为了保住这座教堂,达文纳找到了一位年轻女子塞西莉亚,她是拍卖行的秘书,曾经找回了属于朱莉的一枚戒指。两人的友谊似乎在发展,当达文纳的前好友、法国政治家保罗·马西尼去世时。电影暗示马西尼曾背叛过达文纳,但没有说明背叛的具体内容。当达文纳第一次拜访塞西莉亚的家时,他发现客厅里摆满了马西尼的照片,于是在没有询问原因的情况下离开了。
在教堂里,塞西莉亚告诉他,她曾是马西尼的众多女人之一,现在仍然爱着他。她请求马西尼的肖像能在祭坛上的蜡烛中占有一席之地。达文纳拒绝了塞西莉亚的请求,塞西莉亚因此断绝了与他的关系,他也崩溃了。他把自己关在家里,拒绝吃饭、看医生或说话。《环球时报》的总编建议塞西莉亚给他写封信。她最后向他表白,尽管知道他永远不会回应:“因为要得到你的爱,我应该已经死了。”达文纳原谅了马西尼,与塞西莉亚一起来到教堂,但他身体虚弱,跌倒在地,最后死去。塞西莉亚完成了她第一次提出的工作,为朱利安·达文纳献上了最后一支蜡烛。
制作
特吕弗在1970年12月开始创作《绿屋》,当时他读到了亨利·詹姆斯的作品。特吕弗特别喜欢《亡者的祭坛》,并请他的朋友艾米·亚历山大为他翻译了一份新的法文版本。亚历山大还向特吕弗推荐了安东·契诃夫和列夫·托尔斯泰的一些类似主题的作品,而特吕弗则对贾科莫的生活进行了研究,并参观了他在波士顿的故居。特吕弗一直忙于其他项目,直到1974年,一部新的法文短篇小说出版,重新激发了他的兴趣。特吕弗评论道:“这个故事很难构建,但与此同时,我被这个主题所吸引。”同年7月,他与编剧让·格吕约尔达成了合同协议,开始为电影改编草拟剧本。特吕弗和格吕约尔曾在《祖与占》(1962年)、《野孩子》(1970年)和《两个英国女孩与欧陆》(1971年)等电影中合作过。
几年来,特吕弗对生活中已故的人越来越感兴趣,从他的导师和父亲般的人物安德烈·巴赞开始,巴赞在特吕弗开始拍摄他的第一部故事片《四百击》的前一天去世了。特吕弗告诉《快报》的一位记者:“我对死者忠诚,我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我已经45岁了,周围已经有很多死去的人。”1977年,特吕弗又失去了另外两位重要的父亲般的人物:法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亨利·朗格洛瓦和罗伯托·罗西里尼,特吕弗在接受《巴黎早报》采访时称他们是“最聪明的人,和安德烈·巴赞一样”。大约在这个时候,特吕弗观看了《射钢琴手》,注意到有一半的演员已经去世。在接受《人道主义者-星期日》杂志采访时,特吕弗问道:“为什么不对死者和生者有同样的感情范围,同样的侵略性或亲切的关系?”他还补充说,他想拍摄“一个拒绝忘记死者的人在荧幕上是什么样子。”据他说,《绿屋》并不是对死亡的崇拜,而是对我们曾经认识过的那些不再活着的人的爱的延伸,以及他们具有永恒性的想法。重要的是,达文纳拒绝忘记,这对特吕弗来说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