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国民革命忠烈祠

国民革命忠烈祠

国民革命忠烈祠,是位于台北市中山区的忠烈祠,忠烈祠是国际人士来台湾访问时,向殉难英烈致敬的代表场所。中国国民党在大陆建立的各级忠烈祠制度,1945年后移植到台湾。该忠烈祠是光复后由台湾民政处将前日本人所建台北护国神社改建而成,于1946年5月竣工。1967年12月国民党对忠烈祠进行改建,何应钦任“改建委员会主任委员”,1969年3月改建竣工。

国民革命忠烈祠面积约5万平方米。民间俗称圆山忠烈祠、大直忠烈祠或台北忠烈祠。

国民革命忠烈祠建筑型式仿北京故宫太和殿,由蒋中正亲题为国民革命忠烈祠。大殿内左侧供奉孙中山像,右侧供奉“中华民族远祖黄帝之灵位”。1969年3月29日,蒋介石“亲临新落成的国民革命忠烈祠,主持中枢春祭革命先烈暨阵亡将士大典”。每年3月29日黄花岗起义纪念日和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日,台湾都会在圆山忠烈祠举行春、秋二季公祭。

历史沿革

建筑前身

日本政府于1931年后,在台湾展开所谓的“一街庄一社”的建造神社运动,共建造了将近200座大大小小的神社,其目的是以神社作为台湾全岛各地的社会教化中心,用以取代台湾寺庙所扮演的社会精神中心的传统功能。1901年,在圆山酒店原址,日本人建造了台湾神宫,供奉日本天照大神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至于其他殉职的日籍警察及军人,并不能供奉在台湾神社内,于是日本政府于台湾神社旁的大直庄建造台湾护国神社,让日籍军公职人员牌位得以安置在此。台湾护国神社于1942年建立,1945年后台湾国民政府接收台湾护国神社改为省台湾忠烈祠

建造过程

1945年后日本战败,神社的地位大幅没落,部分旧建筑物没有拆掉,被当成忠烈祠使用。1967年12月中国国民党拟对忠烈祠进行改建,何应钦任“改建委员会主任委员”,起初何应钦先生提议重建忠烈祠时,由于政府资金短缺计划搁置,直到了1967年,政府解决资金问题后举办了烈忠祠的设计图竞图比赛,最终姚元中先生的透视图入选,忠烈祠的北方宫殿式建筑定案。姚元中曾拿出忠烈祠的鸟瞰图说“它的设计图是参考梁思成的《清式营造则例》画的,主殿都是北方宫殿式的,和玺彩画。”

台湾政府要求他在1969年3月29日前完工,为此姚元中被召见20次,日夜赶工,终于在1969年3月27日完工,并于28日大清扫,29日准时举行祭典。

建筑构造

建筑特征

国民革命忠烈祠前门是一座巍峨的中国传统样式的三拱门牌坊,大殿是仿古皇宫式样建造而成,琉璃瓦的屋面,中式彩画平顶,门楣处还有4个六角形的“门眼”。

建筑布局

祠堂正门

国民革命忠烈祠(圆山忠烈祠),面积约5万平方米。迎面是由3个拱门组成的大牌坊,中间是蒋介石于1968年10月“敬题”的“忠烈祠”3个镏金大字,两侧匾额分别题写“成仁”“取义”。牌坊背面,中间是“万古流芳”,两侧分别是“千秋”“忠义”。穿过牌坊,就是宽敞的青砖步道,两侧遍布旗帜和绿色植物,中央广场左右两侧,分别为形式相同的外宾休息室和长官休息室。

祠堂大殿

正前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山门,是仿古皇宫式样建造而成,琉璃瓦的屋面,中式彩画平顶,门楣处还有4个六角形的“门眼”。门前摆着一对由整块大理石雕成的狮子,其中脚踏彩球者为雄狮,踏小狮者为雌狮。前殿门内立着告示牌,上面写着“肃静、脱帽,请勿吸烟’进入前殿,壮丽宏伟的正殿与两侧偏殿映入眼帘。正殿当中是蒋介石手书的“国民革命忠烈祠”匾额。拾阶而上,殿内空空荡荡,正中摆放一张巨大的供桌,上供一个牌位“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供桌边的角落里存放“中华民族远祖黄帝之灵位”,到遥祭黄帝陵时才会置放于供桌之上。

祠堂布置

表烈祠,三面墙上一排排放满牌位,供奉的烈士以牺牲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单人牌位均为领导人或具有特殊贡献的烈士。

武烈士,同样按照东征、北伐、“剿匪”“讨逆”、抗战及“勘乱复国”等各个时期区分,将级军官为单人牌位。校尉级军民为百人牌位,士,兵级则以集体名册置藏箱中供祀,尽管有大量的集体牌位,但三面墙的牌位密度远胜“文烈士祠”。文,武烈士祠的展柜和环绕前殿,正殿、配殿的回廊,有一些人物遗照和事迹简介,张自忠、秋瑾等烈士的头像以及武汉会战,徐州会战等战役示意图和简介等布列其中。

祀奉对象

大殿内左侧供奉孙中山像,右侧供奉“中华民族远祖黄帝之灵位”。还供奉的有辛亥革命时期和此后讨袁、护法运动等时期的“中华民国开国革命烈士”的牌位,其中比较知名的有陆皓东史坚如秋瑾林觉民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及宋教仁陈其美罗福星杨仙逸廖仲恺朱执信等,还有不太知名的烈士,如江苏丰县的李季、张登祥,淮阴的马抱一等。台湾当地参加革命的烈士除罗福星外,还有张火炉、赖来等也入祀圆山忠烈祠。圆山“忠烈祠”入祀人数约为40万。

2014年8月27日,台湾军方迎回在印度、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英灵牌位,牌位入祀位于台北市的“国民革命忠烈祠”。

除了中国远征军入祀“台湾忠烈祠”外,2009年3月,台北“国防部”派人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将636名可辨识姓名的中国将士英灵移入“忠烈祠”。二十世纪20年代东征、明成祖北伐诸战役的牺牲者也入祀其中。将军级别的有单独的牌位,校尉级的是百人合用的牌位;士兵则以集体名册藏置在箱子里,每箱1万人名单。台北当局遂于1998年修改法令,因公牺牲的警察、医护人员、老师、消防员等普通人也有机会进入“忠烈祠”。

奉行法令

1933年9月13日,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布了第一个相关法令《烈士附祠办法》。1936年5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又制定《历次阵亡残废受伤革命军人特别优恤办法全案》,在所附的《各县设立忠烈祠办法》中正式使用“忠烈祠”一词。1940年9月20日,由国民政府颁布《抗敌殉难忠烈官民祠祀及建立纪念坊碑办法大纲》及《忠烈祠设立及保管办法》,明令公布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商事案件标准市县建立忠烈祠,并将原内政部所颁《烈士附祠办法》与军事委员会所制定之《各县设立忠烈祠办法》同时废止。 1946年3月12日国民政府又公布了《褒扬抗战忠烈条例》。

文化活动

典礼

1969年3月29日,蒋介石“亲临新落成的国民革命忠烈祠,主持中枢春祭革命先烈暨阵亡将士大典”。蒋介石不能亲临时,则由严家淦、蒋经国等要员参加。

1973年3月29日,时任“行政院长”的蒋经国到圆山忠烈祠主持春祭大典。

2009年4月3日,马英九在台北圆山忠烈祠主持中枢遥祭黄帝陵典礼,马英九向中华民族远祖皇帝献花致祭。

公祭

每年3月29日黄花岗起义纪念日和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日,台湾都会在圆山忠烈祠举行春、秋二季公祭。

文化活动

2019年5月26日—6月1日,由中华辛亥文化基金会、南京市武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办,在台武昌起义同志会、蓝天行动联盟、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组织的上海市、南京地区辛亥后裔组团赴台交流。5月26号下午,辛亥武昌首义同志会理事长、辛亥志士周占奎之孙周永璋先生迎接众人前往位于台北圆山附近的国民革命忠烈祠。

价值

重要人物

陆皓东

陆皓东(1867-1895年),名中桂,字献香,号皓东,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出生于上海市,为人聪明沉勇、能书善画。陆皓东是孙中山的同乡、幼年同学。1883年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孙中山一起加入了基督教。他提取父亲的遗产作为活动经费,还资助在海外活动的孙中山。1895年2月协助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他设计了青天白日旗为起义的军旗。同年,因第一次武装起义——广州重阳起义失败后被捕,11月7日与朱贵全、邱四等一起被绑赴刑场,在敌人屠刀下英勇就义,年仅27岁。被孙中山称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史坚如

史坚如(1879-1900年),名史坚如,字经如。广东番禺(今番禺区)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史坚如在广州岭南大学学习自然科学。翌年,经日本人高桥谦介绍,至香港特别行政区陈少白杨衢云等加入兴中会。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10月8日,兴中会郑士良惠州起义后,因在广州市策应的史坚如、邓荫南等筹款不足,决定炸毙广东巡抚署两广总督德寿。10月28日,史坚如引爆炸药,但因地道挖掘不深,爆炸力不足,只将抚署后围墙震塌十余丈。史坚如留广州探查结果后,于次日前往码头时被捕,11月9日英勇就义。

秋瑾

秋瑾(1875-1907年),原名秋瑾,字玉贞,小字玉姑,后易名瑾,字璇卿,号竞雄、秋瑾,别号秋瑾,另署秋瑾。祖籍绍兴山阴漓渚(福全)人,出生于福建闽侯县。光绪三十年,自筹旅费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实践女学校学习,参加留日学生革命活动、发起组织“共爱会”“十人会”,创办《白话报》,宣传推翻清代统治和提倡男女平权。光绪三十一年,经黄兴介绍,在日本会见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并被推为同盟评议部评议员和同盟会浙江省主盟人。光绪三十二年,与陈伯平等准备武装起义活动,创办《中国女报》。光绪三十三年,接任绍兴大通体育师范学堂督办。同年7月13日,清政府派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入狱。于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从容就义,年仅33岁。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

台湾风景名胜有哪些?这8个到台湾必打卡的景点,你都去过吗?.百家号.2023-11-09

揭秘曾经敏感的台湾“忠烈祠” 承载两岸历史连接.中国新闻网.2023-11-09

国民革命忠烈祠.sygic.2023-11-09

圆山国民革命忠烈祠的前身—护国神社.台北市大直高中国中部.2023-12-18

国民革命烈忠祠设计者—姚元中建筑师.台北市大直高中国中部.2023-12-18

台湾迎远征军缅甸阵亡将士英灵入“忠烈祠”(组图).人民政协网.2023-11-09

抗战胜利前后忠烈祠的建立.澎湃新闻.2023-12-09

马英九遥祭黄帝陵很有意义.东南网.2023-11-09

致祭忠烈祠——沪宁辛亥后裔访台文化交流活动之一.辛亥革命网.2023-11-11

陆皓东:为共和革命牺牲的第一人.文史广东.2023-11-11

辛 亥 革 命 纪 念 馆.辛亥革命纪念馆.2023-11-11

秋瑾.柯桥区人民政府.202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