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街,又称观音市、观音街、祭观音街,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城西的苍山脚下举行,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除了商贸交易外,还要举行赛马、影展、灯展、民俗音乐对唱、民族歌舞展演等文体活动。
三月街起源于唐朝永徽年间(公元650年—655年)的讲经庙会,最初的三月街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物资交流会。自宋代以后,三月街逐渐发展成联结中原内地和东南亚诸国的中国西南地区乡村集贸中心。明清时期,四川省、西藏自治区、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民国以后,三月街原有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逐渐衰退。至20世纪90年代,三月街转型成为以文艺展演、民族体育运动、文化旅游为核心内容的“民族节”。1991年1月,云南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批准,将三月街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民族节日。
三月街具有1300多年历史,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厚、影响广泛,集白族历史、民俗、宗教、经济、文化交流于一体,对研究大理白族经济文化、宗教发展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云南省大理市三月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历史沿革
起源
大理三月街始于唐朝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由传统的庙会演变而成。据白族佛教故事集《白国因由》记述:相传隋末唐初,恶魔罗杀久据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深受其害。唐贞观年间,从西天而来的观世音制服了罗刹,使百姓安居乐业,于是每年三月十五日,人们集聚在一起,用蔬食祭之,名曰祭观音处。
发展
唐朝时期
唐代南诏时期,南诏羊苴咩城(即今大理古城),不仅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南诏与东南亚诸古国进行文化交流、贸易通商的重要门户。此时,佛教已传入南诏国,南诏白族先民,对佛教传说中的观音菩萨十分崇拜。每年的三月十五,人们都集聚在这,用蔬食祭祀,称之为祭观音处。后人在这里进行交易,就被传为祭观音街。
明朝时期
明代崇祯年间,著名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在滇西旅游、考察期间,于1636年对大理三月街进行考察,并在《滇游日记》中,对三月街热闹情景作了如实的记录;也对三月街赛马活动也作了详细记录。此外,明代白族史学家李元阳的《云南通志》中记载:“观音市,三月十五日在苍山下贸易各省之货。自唐永徽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
清朝时期
清代时,大理三月街达的发展的较为庞大的规模和盛况。清代 《大理县志稿》中是这样记写三月街盛况的,“盛时百货生意颇大,四方商贾如蜀、赣、粤、浙、桂、秦、黔、藏、缅等地,及本省各州县之云集者十万计,骡子、药材、茶市、丝绵、毛料、木植、瓷、铜、锡器诸大宗大理交易之,至少者值亦数万。”这时大理三月街之规模盛况,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亚洲的国家中,也是较大的聚会。清光绪年间,大理白族自治州首批留日学者、白族音乐家李燮羲写有一首《竹枝词》描写三月街:“昔日繁盛几春秋,百万金钱似水流。川广苏杭精巧货,买卖商场冠亚洲。”
民国时期
从《民国时期大理三月街筹备令》即《三月街运草竹卷》可以看出,当时的政府部门对三月街的筹备工作十分重视,从铺面搭建所需耗材、到棚、铺搭建,到税务、安保等方面的布置都有详细安排。如公告三月街赛马的奖励方法、颁奖方式,一、二、三等奖奖品设置等事项,令公安局前往三月街市场布置并布告。告知远近民众,凡有良马名驹,定于农历三月十日务须悉数驱策来会比赛,县长准备了丰厚的奖品。同时告知香港赛马会规则。
现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三月街发展成为滇西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和民族文艺体育盛会。改革开放以来,三月街成为旅游、商贸、文体结合的盛会。1991年1月,云南省第八届人大常委会批准,将“三月街”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民族节日。截至2025年,除保留传统的药材和大牲畜市场外,三月街还新辟洋人街和地方民族食品一条街,扩大地方名特优新产品的市场规模,增设了汽车、石油、钢材、金融等10多个交易市场。三月街盛会期间,到大理观光的客人逐年增加,他们大多来自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海外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客流量每年都在百万人以上,交易额不断增加。三月街已成为中外闻名的大型民族民间交易会。
节日内容
贸易交流
三月街期间会进行物质交流,包括来自中国各省区的鹿茸、麝香、党参、红花、芍药、香果、虫草、熊掌、雪莲花、猪沙、人参、天麻、牛黄、龟板、鳖盖子、砂仁、川贝母、妇科人参、附片等大宗药材的交易,其交易的药材量大且种类繁多,为滇西之最;其次是大牲畜买卖,包括缅甸的黄牛、内蒙古自治区的络驼、云南省各地的骡马、耕牛等,每次会期交易量在上万头以上;再次是云南各地的土特产品都在月街上销售,较著名的有凤庆县、普洱市的茶叶、景东彝族自治县的糖、宣威市和鹤庆县的火腿、保山市、腾冲市的宝石、琥珀、玉器、大理草帽、扎染、大理石、祥云辣子、漾濞核桃、洱源乳扇、梅果、弥渡的卷蹄、剑川木雕等;最后是其他生产生活用品交易。
文体活动
三月街期间会举行规模宏大的民族体育交流活动和文艺表演活动,包括在月街街场举行各民族赛马、射箭、摔跤、射击、武术、棋类、球类比赛,耍龙舞狮、鹤蚌马象、霸王鞭、影展、灯展、花展和射弩、秋千、洞经音乐展演、民族歌舞展演等。其中,香港赛马会是三月街上较为主要的活动。
对歌
三月街对歌节目在对歌台举行。对歌台前的广场人山人海,对歌的人不仅来自剑川县,洱源县、鹤庆县、丽江市、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等地的白族人也远道赶来。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白族青年男女也长于用对歌的方式互相表达真挚的情感。但白族对歌的意义,又远不止于表达爱情,更多的还是一种知识和智慧的比赛,因而,白族对歌不限于未婚男女,在已婚的成年人或中老年中也广为流行。
美食品鉴
三月街是各少数民族美食品尝的盛会,月街上,别具地方民族特色风味的各种小吃让前来赴街的人流连忘返。小吃大体分为生、冷、熟食三大类。有大理白族自治州名食生螺蟥、大理生皮、“一掌雪”、砂锅鱼等等。
装饰房屋
三月街期间,大理古城张灯结彩、装饰一新,各户置花木于门前,搭“花山”于街市。
价值意义
大理三月街具有1300多年历史,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厚、影响广泛,它集白族历史、民俗、宗教、经济、文化交流于一体,对研究大理白族经济文化、宗教发展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月街规模盛大的经贸交流、文化交流、民族交流活动,紧密联接着中国西南三省乃至东南亚地区,也对促进地区交往、民族团结,乃至与周边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充分彰显了大理白族自治州作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重要地位。
三月街作为大理州、云南省、中国甚至是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在经济、文化、体育竞技中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空间,聚集了不同经济背景、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的人们,他们以三月街民族节为媒介,进行情感表达、经济往来、学习借鉴经商之道,无形中实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促进作用。
传承与保护
传承
20世纪80年代初,大理古城被中国国务院列为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及44个风景名胜之一,继而又被公布为乙级旅游区对外开放;1991年,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报请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大理三月街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每年的三月街,中外人士纷至沓来,游览观光,洽谈生意。大理三月街,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保护
2008年,云南省大理市三月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所被列为相关保护单位。
相关传说
传说一: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暴君每天都要吃一对人的眼球,这给当地白族人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有个充满神奇威力的勇士,为了给白族人民除魔灭害,在三月的一天巧施妙计,把暴君骗到苍山的中和峰麓,唤来神狗消灭了他。为了纪念这个勇士和白族人民得救的大好日子,人们便每年在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聚集在苍山脚下,欢歌乐舞。年复一年,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街。
传说二:洱海边有一个打鱼的小伙子,妻子是龙王的三公主。有年农历三月十五日晚,三公主抬头望月,想起那是嫦娥在月宫举办一年一度的月街。她就叫来了一条龙,夫妻双双骑着去赶月街。月亮上的街市货物繁多,看得人目不暇接,可所有的货物只能参观不能买。空手而归的夫妇俩在回家的路上商量定了一个主意:也要在苍山脚下举办一个月街,而且要让大家想买什么就能买到什么。于是,他们就来到苍山中和峰东麓的缓坡上,种了一棵高山榕,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起在树下做买卖七天。于是,有了这样的一个热闹的集市,而人们习惯将这个节庆称为“月街”。
传说三:据《白国因由》记载,相传唐代南诏细奴逻时,观世音于三月十五日降临大理国传授佛经。后来每年这个时候,信徒们就到此搭棚诵经,对观音进行礼拜祭祀。因此说,三月街原是佛教的讲经庙会。由于大理古城是“蜀 身毒道”“茶马古道”的枢纽重镇,原有的讲经庙会逐渐演变为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贸易集市和物资交流盛会。
参考资料
三月街.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5-04-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大理三月街”(传统习俗)-大理市人民政府.www.yndali.gov.cn.2022-05-17
漫话三月街 | 大理三月街的 “前世今生”|观音|庙会|白国因由|大理古城|节日氛围.网易.2025-04-14
三月街.云南省社科联.2025-04-14
大理三月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4-23
大理三月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4-23
细说“三月街”历史 何为千年赶一街.昆明信息港.2024-04-23
白族的节日.中国政府网.2024-04-23
百年前的大理三月街是如何开办的?.云南网.2025-04-14
看点|赛马唱歌做买卖 大理三月约起来.云南网.2025-04-14
看点|赛马唱歌做买卖 大理三月约起来.云南网.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