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山(学名:Kaempferia elegans (Wall.) Bak.)是姜科山柰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匍匐,须根细长;叶片长圆形,顶端急尖,基部圆形,叶质薄,叶面绿色,叶背稍淡;头状花序具短总花梗,苞片绿色,长圆状披针形,花淡紫色,花冠管纤细,裂片披针形,药隔附属体近圆形。果皮薄;种子近球形,假种皮小,撕裂状。原产于亚洲热带、泰国、缅甸、百慕大等地,分布于中国四川(仅见记录),在印度、马来半岛、菲律宾等国家也有分布。紫花山柰喜高温、湿润、半荫的生态环境,不耐寒,适宜在排水性良好、腐殖质丰富、疏松的砂质壤土上生长。繁殖方式一般为分株繁殖。
形态特征
叶2-4片一丛,叶片长圆形,长13-15厘米,宽5-8厘米,顶端急尖,基部圆形,叶质薄呈绿色,叶背稍淡;叶柄长达10厘米。
头状花序具短总花梗;苞片绿色,长圆状披针形,长约5厘米;花淡紫色;花萼长约2.5厘米;花冠管纤细,长约5厘米,裂片披针形,长不逾2厘米;侧生退化雄蕊倒卵状楔形,长约1.2厘米;唇瓣2裂至基部成2倒卵形的裂片,长2-2.5厘米;药隔附属体近圆形。果皮薄;种子近球形,假种皮小,撕裂状。
分布范围
紫花山柰原产于亚洲热带、泰国、缅甸、百慕大等地,分布于在中国四川,在印度、马来半岛、菲律宾等国家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紫花山柰喜高温、湿润、半荫的生态环境,不耐寒,适宜在排水性良好、腐殖质丰富、疏松的砂质壤土上生长。
繁殖方法
紫花山柰繁殖方式一般为分株繁殖和用块茎繁殖。
栽培技术
选地
选温暖、阳光充足、土地湿润,便于排、灌水的地方种植;土壤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上和壤上为好。将土地深翻整细耙平,开133厘米宽的高后,每公顷施堆肥22500干克左右,油渣、过磷酸钙各600-750千克于畦面上,施肥后再翻土一次,耙细整平,待打窝栽种。
栽种
4月中旬栽种为最佳,用窝栽或厢上开横沟栽种均可,但以窝裁为好。将种姜按其自然分叉状况,分成单丫栽种。在厢上按行窝距27厘米*27厘米挖窝,深16厘米左右,每窝栽种姜3个,按品字形排放,每公顷用种量3000干克左右,栽后每公顷施人畜粪水30000千克左右于窝中,然后盖土将厢平整齐,盖土厚度10厘米左右,否则土盖薄了,沙姜块茎生长瘦小,须根增多,影响产量和质量。
价值
紫花山柰因其生长密集,花色彩艳丽,性耐荫,适用于庭园荫蔽处美化或盆栽也可用于室内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