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辛台村,建制村。隶属于洪区平罗街道。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以西偏南,北纬41°54′42″、东经123°16′03″。距街道办事处驻地6.5千米。东与上三家子村相邻,西、北与辽宁省马三家劳动教养院毗连,南与前辛台村接壤。
行政区划
后辛台村,建制村。隶属沈阳市于洪区平罗街道。
地理位置
后辛台村位于平罗街道办事处驻地以西偏南,北纬41°54′42″、东经123°16′03″。距街道办事处驻地6.5千米。东与上三家子村相邻,西、北与辽宁省马三家劳动教养院毗连,南与前辛台村接壤。
地形地势
后辛台村属下辽河平原。地形平坦而开阔,海拔约40米。
气候特征
后辛台村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光照充足、降雨集中。年平均气温为7.5℃,最冷是1月份,最热是7月份。年平均降水量约为65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52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7%。
自然资源
后辛台村土地总面积约2.0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约2650亩。
人口民族
后辛台村共有340户1100口人(2018),人均耕地面积约2.6亩,居住民族主要为汉族。
农业生产
后辛台村以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水果、鲜花为主。种植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芸豆、油桃、生菜及百合属等二十余种,是沈阳市最早的蔬菜保护地之一,已形成农业生产多元化格局。
交通
后辛台村屯外有新蔡线、四环线、丹东—阜新高速公路环绕。距丹阜高速造化互通6.3公里,距马三家火车站3.7公里,交通便利,地缘优势明显,有较好的二、三产业流通基础。
村名史话
早在1420年,明朝政府就为加强对各民族地区的管辖,修筑土台子,即烽火台,当时有朝鲜族人居此,并驻有军队如政府办事或外族入侵,土台子上点起烟火,就能起到信号联络作用。明末清初,努尔哈赤采用移族政策,将朝鲜族人移到外地,清顺治七年(1650),有姓张的大户(满族)从吉林长白山搬到此地。当时村里只剩下满、汉两族四户,即施、李、刘、张四户,在施家的外围开荒种地,而驻守烽火台的将军名叫赫尔辛,就根据村子在烽火台后,将领名字的尾字“辛”,起名后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