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鄄城十二中

城县第十二中学创建于1996年,坐落在城区鄄六路与青年路的交汇处,是全县唯一的一所国办重点初级中学,学校总占地面积77亩,校内环境幽雅、整洁,教学设施齐全、先进。现有教职工210人,46多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3000人,是一所颇具影响的现代化学校。

所授荣誉

几年来,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该校逐步实现教学现代化,教育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学习、生活有序化,办学水平日益提高。连续五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教学质量进步奖”,顺利实现了建校初期拟定的“一年起步、二年居中、三年居上、四年稳进、五年登峰”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大众日报》、《联合日报》、《菏泽日报》、《菏泽市委决策内参》,菏泽电视台、鄄城电视台等多家新闻机构对该校进行专题报导,《中国青年报》在头版以《勇立改革潮头》为标题,刊发了长篇新闻专访,对该校所做出的惊人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十二中现已身于市级名校行列。科学的管理模式,良好的运行机制,使该校呈现出“师乐于教,生乐于学”的优良风气,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在历年的全市九校(市属九县重点初级中学)联考中该校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成绩始终保持前四名,2001年中考,该校升入鄄城县第一中学(县内唯一的一所重点高中)的总人数达339人,占一中招生计划的四分之一。

师资力量

鄄城县十二中治学严谨,理校有方。具有一个政治立场坚定、理论水平较高、管理能力较强、业务技术精湛的领导班子;拥有一支积极向上、爱岗敬业、开拓进取、结构合理的精干教师队伍。在180多人的教职工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8人,中级职称的82人,学历合格率达98.5%。建校以来,十二中便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科研兴教”的现代教学意识,始终把教师的社会主义素质放在首位,提出了“在职必尽责、无功便是过”的敬业口号,使学校逐步形成了“文明、规范、勤奋、进取”的良好校风和“刻苦、主动、乐学、上进”的浓厚学风。为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微机培训,聘请专家进行现场电教指导,并先后派遣业务骨干至省、市教科研机构和大中专院校考察学习,更新思想,转变观念。走出去更要请进来,从1996年至今,十二中邀请了十几位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及省市内的一些教育名人来校传教。先后引进了“目标教学法”、“张思中外语教学”等,确立了一个国家级,两个省级教科研实验与研究基地。

学校扩建

2008年7月,投资102万元新建了面积为18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2008年10月,投资65万元,新建了面积为860平方米的学生餐厅;2008年底,投资20多万元,更换了教室的门窗,安装了监控系统,新整修了操场,绿化美化了校园。

发展前景

智者因时而动。校领导一班人高瞻远瞩,真知灼见,紧紧把握教育发展趋势,虚心吸取他校的办学改革经验,在全县率先实施了“改革领导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为核心的“四制”改革,进一步启动了内部活力,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管理模式上,他们借鉴外地名校的先进经验,结合该校实际,推出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新举措,率先在主市教育系统实施了“学区化管理制度、全员班主任制度、值周班制度”等一系列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建立“齐抓共管”的德育新格局,逐步完善相应的评估、奖惩机制,启动“班级无差生”工程,努力培养合格+特长人才,彻底消除差生观念。鄄城十二中在基础建设方面,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投入,加大电化教学力度,不惜花费巨资,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校内建有全县唯一的校园电视台、多媒体闭路双向控制教学系统,每个教室都配有29寸彩电一台和智能终端系统,拥有120台学生用机的微机室、卫星地面接收系统、电子备课中心、理化生实验室、互联网、配有现代化电动设备的多功能厅等,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该校在充分利用校内现代化传媒手段的基础上,注重开发远程教育。菏泽市首家“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在该校正式挂牌成立。从而打开了该校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办学的新路子。

结束语

时代变迁,千年更替,面对着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二十一世纪,相信,十二中全体师生定会以他们的聪明才智把学校建设成为鲁西南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

参考资料

鄄城县第十二中学简介.鄄城县人民政府.2024-08-18

鄄城县第十二中学2024年度年度统计数据.鄄城县人民政府.2024-08-18

公共企业事业单位信息公开.菏泽市人民政府.2024-08-18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