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荆棘

荆棘,原指两种植物:荆和棘。棘属于鼠李科,是一种有刺的酸枣类植物,落叶灌木。荆属于马鞭草科木槿无刺,主要包括牡荆木槿黄荆等,落叶灌木。棘在野外常与荆混生,因此就产生“荆棘”一词。两者常丛生成密集灌丛,其多刺特性易阻塞道路,后引申比喻艰险处境或纷乱局面,由此衍生出「披荆斩棘」「荆天棘地」等成语。

形态特征

荆棘的株高可达1-5米,小枝通常呈四棱形,无毛或有微柔毛。

叶子对生,有柄,掌状复叶,小叶数量通常为3-8片,也有单叶稀疏的情况,小叶片全缘或有锯齿,浅裂以至深裂。

花序顶生或腋生,为有梗或无梗的聚伞花序,或组成圆锥状、伞房状以至近穗状花序花冠颜色多样,有白色、浅蓝色、淡蓝紫色或淡黄色,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中间的裂片较大。

果实呈球形、卵形至倒卵形,中果皮肉质,内果皮骨质;种子倒卵形、长圆形或近圆形,无胚乳子叶通常肉质。

生长环境与分布

生长环境

荆棘通常生长在山地阳坡上,容易形成灌丛。它们喜欢阳光充足、土层深厚、地势平坦且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

分布范围

荆棘在中国北方地区分布较广,资源极其丰富,具体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西北华中地区、西南等省份。

栽培技术

价值

药用价值

营养价值

植物文化

荆在古代又名楚,用来做刑仗,鞭打犯人。因此楚又称“荆楚”,受鞭打叫“受楚”。“受楚”是件痛苦的事,所以“楚”字又引申有“痛苦”的意思,如痛楚、苦楚。荆在古代还用来制作妇女的发钗,称为“荆钗”。后来还演变成谦称自己的妻子为“荆室”、“拙荆”,或简称为“荆”。棘的枝条多荆,民间常用它作围篱。最早囚拘奴隶也以棘丛围绕。以后“丛荆”也成了囚拘之所的代名词。在科举时代,为了防止考场上传递作弊,围墙上也满插棘枝,故考场也称“棘院”或“棘围”。棘在野外常与荆混生,因此就产生“荆棘”一词。荆棘丛生最易阻塞道路,又借喻作艰险处境或者纷乱局面,成语“披荆斩棘”和“荆天棘地”由此引申而来。

参考资料

节气植物历 |小朋友,你是不是对荆条也有很多误会?.网易手机网.2025-03-20

吴地青铜匠师的独特创新:青铜棘刺纹尊.金山网.2024-03-28

黄荆(Vitexnegundo L.).湖南省林业局.2024-03-28

荆棘是什么植物.百家号.2024-08-07

荆棘的种植方法-植物百科 zhiwubk.com.植物百科.2020-08-24

荆棘的主要价值-植物百科 zhiwubk.com.植物百科.2020-08-24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