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龙川龙潭寺建于广东河源市的佛教寺庙,外文名LongChuanLongtansi,座落于龙川县义都镇风水宝地龙潭。气候类型为亚热带。著名景点有大雄宝殿、观音殿、龙潭飞瀑、曼莎珠华、四方竹和龙母庙。主要景观有观音殿、龙潭飞瀑、石蒜、方竹和梧州龙母太庙。龙潭寺占地规划用地83亩,实际用地81.5亩,总投资2.5亿人民币。该寺是一座经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法批准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该市比较有名的佛教场所。
寺庙传说
传说,龙潭寺本是当时龙川的首任县令赵佗的书院。胡亥九年,在赵佗平定南越国到龙川建县后,便将书院改建为寺院,并邀请河南省高僧一弘大师主持建寺。
又据记载:1654年,时值旱天连连,当地百姓生活和耕种的水源头龙潭干涸无水。遂向天祈祷,得到了上天的感应,下起了大雨,救活了一方百姓。本县贤士徐壮行发心出资,重修龙潭寺。1730年,出家法师寂中老和尚昭示群生修建道场,“龙潭寺”佛教道场终于名满南粤。1738年,龙川知县盛熙亲笔题匾“膏雨恩波邑人徐植圣”。
寺庙现状
龙潭寺是旧时粤北龙川、和平、河源市三县纯客家人地方的主庙,有48个子庙。如今,龙潭寺经过漫长的历史风云变换与岁月洗礼,已是残垣断壁,破败不堪。
经济发展
2013年9月16日,龙川县龙潭寺举行重建奠基仪式,河源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丽萍,河源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仁光,市民族宗教局局长李泰然,龙川县县长韦钦强等出席奠基仪式。
张丽萍在奠基仪式上指出,佛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入中华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与中华本土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中华文明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元素。她希望佛教圣地、千年古刹龙潭寺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继承和发扬佛教优秀文化的优良传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寺院的管理,积极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爱国爱教,慈悲喜善,热心社会公益,为促进龙川,乃至河源市经济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龙潭寺重建筹委会成员来自佛教、政府、建筑、文化等各行各业,龙潭寺重建善款,以建筑材料实物认捐的方式,得到了各界爱心人士、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佛教团体的踊跃捐助和大力支持,正带着捐款人的爱心陆续汇至捐款账户。善款将在宗教部门的监管之下全部用于龙潭寺重建,建成后,重建委员会不参与任何形式的管理与利益分割,除了重建的功德,整个捐资庙宇全部移交河源地方政府。龙潭寺重建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寺庙建筑
龙潭寺占地规划用地83亩,实际用地81.5亩,总投资2.5亿人民币。寺院中轴线有山门殿、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地王殿)。配殿由:藏经楼、佗王殿、方丈室、祖师殿、文昌殿、福德祠、龙潭寺客堂、伽蓝殿、僧房、斋堂、钟楼、鼓楼等组成。龙潭寺主体建筑严格按照古代建筑风格建造,与两侧配殿相统一。
自驾路线
梅河高速、长春-深圳高速公路(G35\G25)龙川西出口,右转(进入159县道),沿(159县道)一路直行往龙川一中方向(进入035乡道),在龙川一中旁的红绿灯处(035乡道与205国道交界处)直走(进入173县道),在义都镇人民政府门前右转(进入214乡道),之后左转,直走再左转(214乡道)。到达大坝处左转(旁边是水库),沿路上山,便是千年古寺龙潭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