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
赵佗(?—公元前137年),即南越武王,恒山郡真定县(今正定县)人。原为秦朝将领,秦汉之际割据岭南地区创建南越国,自尊号为南武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岭南地区设置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三郡,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胡亥二年(公元前208年),中原掀起农民起义运动,时局混乱,南海郡尉任嚣病亡前安排赵佗继任南海郡尉。赵佗继任后立即向岭南各个关口的驻军发布命令,要求切断横浦、阳山、湟溪等关隘通道,严防边关,防止强盗进入。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割据一方,自号为南越武王。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派遣陆贾出使南越国,赵佗在陆贾劝说下归顺汉朝。吕雉五年(公元前183年),吕后宣布禁止与南越交易铁器及牛马,汉越友好关系破裂。同年,赵佗宣布自立为帝。吕后随即派遣大军攻打赵佗。但因当时正值南方酷暑潮湿,军队内发生大规模病疫,军队无法越过南岭。汉孝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吕后去世,汉朝军队停止进攻。汉孝文帝再派陆贾出使南越,赵佗在陆贾劝说下去除帝号,与汉朝修归于好。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
赵佗统治南越国地区期间实行“和辑百越”政策,营造出安定的社会环境。汉高祖刘邦认为赵佗能在中原混战情况下治理好岭南,很有才能。明末清初屈大均却认为:赵佗的割据行为造成岭南推迟融入中原,是南越的罪人。现代的黄展岳和徐恒彬先生均对赵佗开发南岭的行为表示赞扬。越南相关历史学者对于赵佗将中原文明引入岭南地区的行为也表现出推崇态度。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秦灭六国之战,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史称秦始皇。为了进一步完成统一大业,秦始皇派统帅屠睢任主将,赵佗任副将,带领五十万大军进军百越地区。屠睢在与西瓯人的战斗中被杀,战斗进入相持阶段,此时赵佗被任命戍守越地。
秦军攻取岭南全境后,在岭南推行郡县制,在岭南地区设置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三郡。由南海郡都尉统制三郡,任嚣任南海郡尉。南海郡下设番禺区、龙川县、博罗县和揭阳市四县,赵佗任龙川县令。
南越立国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在秦朝的苛政压迫下,陈胜吴广掀起农民起义运动,中原陷入混乱状态。胡亥二年(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在病重垂危之际,将赵佗叫到身边嘱托他:陈胜已经在中原叛乱,秦朝推行暴虐的政策,天下百姓都在怨恨。项羽、刘邦、陈胜、吴广都在争夺天下,中原时局混乱。南海郡位置偏僻,我担心强盗的队伍侵略这里,所以想切断通往中原的道路,但是我病得太重了。番禺区这里地势险要,地方广大,可以据以立国,我现在把这个任务托付给你。
任嚣去世后,赵佗立即行使南海郡尉的职权,通告横浦、阳山和湟溪的三处守军,切断沟通中原的通道。同时杀掉郡内秦朝设置的官吏,换上自己的亲信。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赵佗发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并且自立为南越武王。
归顺汉朝
刘知远五年(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将吴芮封为长沙王,置长沙国,将长沙、豫章、南海、桂林和象郡五个郡分封给吴芮,不承认南海、桂林和象郡为赵佗控制。但刘邦考虑到中原连年战乱,人民劳苦,所以没有讨伐赵佗。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陆贾出使南越国,劝说赵佗归顺。赵佗经过和陆贾的一番谈判,顺势而下,接受了汉朝的册封,愿意奉行汉朝的诏令,为汉的藩属国。赵佗非常欣赏陆贾的文采,挽留他“与饮数月”。陆贾临走前,赵佗还赠与陆贾两千两金践行。刘盈三年(公元前192年),赵佗按照藩属国职责到长安奉贡。
称帝抗礼
吕雉五年(公元前183年),汉越双方基本的和平友好局面被打破。吕后实行“别异蛮夷”的政策,认为南越属于蛮夷化外之地,禁止与其进行铁器和牛马贸易。赵佗对吕后的做法感到不满,先后派遣内史潘、中尉高和御史平等前往长安,请求吕后改变封锁政策,但吕后扣留了上述三位南越国官员。同年赵佗宣布自立为帝,尊号南越武帝。此后赵佗北上攻打长沙国边境地区,打败数个县城之后离开。吕后派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前往攻打赵佗。当时正值南方酷暑潮湿,士兵们不适应南方气候,军队内发生大规模病疫,军队无法越过南岭。
汉孝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吕雉去世,汉朝军队停止进攻。赵佗凭借他的军队扬威边境,又用财物贿赂闽越、西瓯和骆越地区,使他们都归顺南越国,南越国的领地扩大至东西一万余里。此时赵佗开始乘坐黄屋左之车出行,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与汉朝分庭抗礼。
汉越重好
汉孝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刘恒即位,开始纠正吕后时期“别异蛮夷”的政策。刘恒为赵佗找到其父母在真定(今河北正定)的墓地,设置守墓的人家,并且安排每年举行祭祀。又找到赵佗的堂兄弟,赏赐他们高官厚禄。同时将陆贾任命为太中大夫,安排他再次出使南越,说服南越国归汉。
陆贾达到达南越国与赵佗谈判后,赵佗向天子写信道歉。解释自己在南越自立为王是因为听说吕雉杀光了自己的宗族,所以自暴自弃。同时看到东边的闽越、西面的西瓯和骆越都自称为王,于是也狂妄的自立为王。赵佗在陆贾的谈判之下答应去除帝号,向汉朝称臣,并且在春秋两季派使者到长安朝见天子。但是在南越国境内,赵佗一直使用皇帝的名号,只有在他派使者朝见天子时,才像诸侯一样接受天子的命令。
南越覆亡
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葬于番禺区(今广东省广州市)。赵佗死后,其后人共延续四代南越王。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刘彻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派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带领军队出击。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亡南越国。
施政举措
和辑百越
赵佗自身融入越人的生活方式。居住在岭南的越人由于自然环境、地域气候和民族习性等原因,形成了与中原汉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如断发、文身等。为了融入越人,赵佗公开宣称自己是“蛮夷大长”,脱掉汉人官服和鞋帽,穿戴越人服饰。在陆贾第一次出使南越时,赵佗就“椎髻箕踞”,以一副越人长老的模样接见陆贾。
除自身融入越人生活方式外,赵佗也积极吸收越人参政。当地越人首领吕嘉,在南越国朝廷中担任丞相,并且连续辅佐三代南越王,使南越政权与越人利益统一。
南越国统治范围广大,为了有效治理国家,赵佗实行部分区域自治的措施。例如越南交趾,当地越人部落强盛,赵佗只派遣“典主”主持当地政事,并不改变当地社会组织。
赵佗的王室成员带头与越人实行通婚。第三代的南越王赵婴齐娶越女为妻,生子建德。越人丞相吕嘉的宗族中“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宗室”。1983年发现的第二代南越王赵昧墓,在东侧室出土了一枚“右夫人玺”金印和一枚“赵蓝”象牙印。“右夫人”是诸妃之首,“赵蓝”印则表明,南越王赵昧的这位宠妃有可能是越女,因此从夫姓。
改变越人喜好互相攻击的恶习。赵佗一方面遵从越人习俗,另一方面对于他们的恶习则加以引导。汉高祖刘邦曾颁布诏书说,赵佗在南方长期治理南越国,很有章法。迁徙过去的中原人没有减少,越人之间相互攻击的风俗得到组织,都是赵佗的功劳。
发展农业
在经济上,赵佗仿效汉朝推行郡国并行制,实施中央与地方官制,积极从内地引进“金、铁、田器、马、牛、羊”。考古发掘为这一举措提供实证,岭南地区的先秦考古几乎没发现过铁器,但在广州市、韶关市、平乐县、贵港市等地的南越国时期墓葬中却发现了不少铁制生产工具和其他用具,特别是在象岗南越王墓中发现了大批各式各样的铁制工具、农具和其他用具,这些工具从器形特征大多数与内地所见的类型相同。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汉墓曾出土一块自名《东阳田器志》的木,上面列有给死者随葬的各种农具的名称和数量。东阳是中原古地名,说明木牍中所列的农具来自中原地区。
兴修水利
赵佗主政南越国期间,曾大力发展境内水利工程。2000年,广州市清理发掘出一处大型木构水闸遗迹,经鉴定为南越国时期城市排汲水工程的遗存。这座大型木闸在建材的选择、松软地基的处理、技术线路的处理、泄流的处理、闸室稳定的处理以及总体布置上都与现代的建闸标准和要求相符,反映出当时的水利工程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构水闸遗址,已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
人物评价
汉高祖刘邦评价:在天下群雄推翻秦朝统治的时候,赵佗能长久安定的治理南方,很有章法。不仅中原迁来的人没有受到损害,越人互相斗殴的风气也大大减少,这都是靠赵佗的治理有方。司马迁司马迁认为:赵佗能成为南越王,靠的是任嚣的提拔和劝说。而且正赶上汉朝初步安定,所以他被列为诸侯。隆虑领兵讨伐南越国的时候,因为遇到潮湿天气,士兵多染疾病无法进军,才致使赵佗愈发骄傲。
明末清初广东省学者屈大均评价:赵佗称王之后,不用礼乐治理辖区的民众,仍然像蛮夷一样生活,和西瓯、骆越、闽越的王混在一起,致使南越人九十多年没有得到汉朝的教化,这是赵佗的重大罪过。赵佗没有让南越早日成为汉朝宗邦,逐渐开化,导致汉朝已经发展七十多年后才并入版图,这样看来赵佗实在是南越的罪人。
曾主持西汉南越王墓发掘工作的黄展岳先生说道:赵佗创建的南越国,是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割据政权,也是岭南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国家。对于赵佗的不同评价,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赵佗割据的深恶痛绝,一个是对于赵佗开发南岭的肯定。赵佗在“中国扰乱,未知所安”的情况下“和辑百越”,为辖区内百姓提供了暂时安定的环境,可以说是符合历史的最佳决定。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任所长徐恒彬先生评价:赵佗为岭南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赵佗是开发岭南的第一功臣。
越南陈朝史学家黎文休评价:石虎(赵佗)能够开拓越国并且成立国家,与汉朝抗衡,自称老夫,是越国开国基业的开始,他的功劳可以说太大了。越南著名史学家黎嵩对赵佗推崇道:他(赵佗)不仅有爱民之仁,更有守卫国家的才能。用诗书教化国家,用仁义团结人心,教人民耕种,国富民强,使国家安定百余年,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当代越南学者陈仲金也认为:赵佗建立了南越国,把中国文明传播到南方,因而自此以后我国之人都需染了这种文明。
历史学者陈国保认为:越南史家充分肯定赵佗在统治岭南、经营岭南以及发展岭南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这是符合历史客观实际的,但他们奉赵佗为越南帝王之楷模,视南越国为古代越南王朝的肇始,则是有悖史实的。
家族成员
族弟:苍梧秦王赵光。赵佗自封南越武帝后,封赵光为苍梧秦王。南越被汉朝消灭之后,赵光投降汉朝,被封为隋桃侯,食邑3000户。
儿子:赵始(又作赵仲始)。
儿媳:太子妃媚珠(安阳王之女)。
女儿:公主赵诞。
孙子:赵胡(又作赵昧)。第二代南越王。
重孙:赵婴齐。第三代南越王。
重孙媳:氏(邯郸人)
墓地之谜
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孙权命交州从事吕瑜率领几千名士兵到番禺区,在今广州越秀山一带寻找赵佗墓,但“凿山破石,费日损力,卒无所获”。吕瑜虽然没有找到赵佗墓,却挖到三世赵婴齐墓。从赵婴齐墓中挖得“珠襦玉匣三具,金印三十六,一皇帝信玺,一皇帝行玺。又得印三钮,铜镜三枚,并烂若龙纹,其一刻曰“纯钩”,二曰“干将’,三曰“莫邪”,皆杂玉为匣”。
《南海古迹记》记载:赵佗墓在南海,南到鸡笼岗,北到天井。赵佗下葬时,四辆车一起驶出,不知道葬在哪里。《广州记》说:“城北有尉佗墓墓后有大岗,谓之马鞍岗。”屈大均记载说:番山禺山之间一个像长城一样的地方是灵穴,就是赵佗墓的所在地。《番禺杂志》说:赵伦疑冢在县北二百步。相传佗死,营墓数处,及葬,丧车从四门出,故不知墓所在。”但黄展岳认为,疑冢盛行于魏晋十六国时期,西汉初并未出现,所以志书所记,参考价值并不大,还是要靠考古实践。
影视形象
2011年出品电视剧《大风歌》中,演员臧金生饰演南越王赵佗。
2022年出品的粤剧电影《南越宫词》中,演员欧凯明饰演赵佗。
目前已拍摄完成,预计2030年播出的电视剧《南越王》中,演员吕良伟饰演赵佗。
参考资料
赵佗治南粤:汉越民族融合发展.河源市人民政府.2025-04-22
《大风歌》.猫眼电影.2023-05-27
《南越宫词(粤剧)》 (2022).豆瓣电影.2023-05-27
《南越王》.猫眼电影.2023-05-27
《南越王》(2030).豆瓣电影.202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