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行足”是佛陀十种德号之一,表示佛陀的内心具足二种功德,一个是明,一个是行,明行圆满。
明行足,梵语vidyā-caraṇa-saṃpanna,音译鞞侈遮罗那三般那。又作明善行、明行成、明行圆满、明技术。
圆满成就的佛陀,具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达到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境界,佛教传统认为“佛”有十个称号:大日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有时分别作无上士及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起源
这个“明”指的是佛陀心中的智慧,佛陀的行动是依止光明的引导,是先有智慧的判断,谋定而后动。这一点跟我们不太一样,我们做事情都是随情绪而动,心随妄转。这个“行”是佛陀的善行、福德资粮。佛陀的内心当中具足了光明的智慧,又具足了善行的福德,所以叫作明行足。
解释
在经典中有多种解释,归纳如下:
1.明,指宿命、天眼、漏尽等三明市。三明与六神通的名称虽然相仿,其中仍有如下差别:
• (1)二乘及菩萨等圣者只知道自己以及众生过去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万劫之事,是为宿命通;佛陀能知道无始劫来自己以及众生一切因缘行业,是为宿命明。
• (2)二乘及菩萨等圣者只知道众生未来生此死彼之事,是为天眼通;佛陀进一步知道其行业因缘果报及生死相状等事,是为天眼明。
• (3)二乘及菩萨等圣者虽断烦恼,犹存习气,不能了知他人烦恼是否已断尽,是为漏尽通;佛陀则断除一切烦恼习气,而且了知众生烦恼是否断尽或已断若干,是为漏尽明。
• 行,指身、口二业。四善六道中,惟有佛陀的身、口二业圆满无失。
• 佛陀具足三明二业,所以称为“明行足”。
2.明,指离诸痴暗,证得佛果。行,指三学、六度等修行。
佛陀在因地时,旷劫精进,修诸善业,而得究竟禅定,永离无明烦恼系缚,所以称为“明行足”。
参考资料
佛陀最常用的尊号有哪些.凤凰网.2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