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凝集素是一种由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蛋白质,它能够与糖类结合。这种蛋白质是非免疫源性的,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并可逆地结合特定的单糖或多糖。由于含有多个糖结合位点,血细胞凝集素参与了细胞间的识别和黏附过程。
物理特性
血细胞凝集素是一种非免疫来源的、对糖及其缀合物可逆专一识别的蛋白质分子,它可以可逆地结合到特异单糖或多糖上。这种蛋白质可以通过葡萄糖洗脱液进行洗脱分离。在流感病毒、麻疹病毒以及其他多种细菌和病毒的表面都可以发现血细胞凝集素的存在。这些病原体会通过血细胞凝集素附着于不同种类的红血球,导致红血球凝集,甚至可能致命。通过对血细胞凝集素的水解,可以得到轻链和重链两种成分。其中,轻链可以与受体细胞膜融合,而重链则会与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受体相结合。目前已知至少有16种不同的血细胞凝集素抗原,分别标记为H1至H16。其中,H1、H2和H3型血细胞凝集素主要存在于人类流感病毒中。
应用实例
豆角中毒事件多次发生,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显示,豆角中含有的一种毒性物质即为血细胞凝集素。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抗营养因子。当食物经过高温处理时,血细胞凝集素会被分解破坏。然而,如果在烹调过程中未充分加热,则可能导致食用者摄入未经有效灭活的血细胞凝集素,从而引发中毒。血细胞凝集素中毒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心悸病、胸闷、出汗、手脚冰凉、四肢麻木以及畏寒等。中毒者的症状通常会在2至4小时内出现。
参考资料
凝集素的作用是什么?.百度教育.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