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朝里乡

朝里乡位于凌云县西南部,全乡总面积181平方公里,土地肥沃,纯土山结构,气候温和,适合种植杉木、八角、油茶油桐、酸梅、茶叶等经济林

朝里乡介绍

朝里乡位于广西百色市凌云县西南部,与凌云县泗城镇下甲镇伶站瑶族乡接壤,与百色汪甸乡和 田林县利周乡相毗邻。全乡总面积181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和40个自然屯。

全乡总人口8302人。其中 瑶族4774人,占总人口57.5%;壮族3346人,占总人口40.3%,汉族182人,占总人口2.2%;男女比例为1:1。

全乡财政总收入为33.0691万元;农业总产值达1347万元;粮食总产量达2582吨;乡镇企业总收入606万元,总产值完成1714万元;人均有粮344公斤;人均纯收入822元;工农业总产值1714万元。

全乡土地肥沃,纯土山结构,气候温和,适合种植 杉木王、八角、油茶油桐、酸梅、茶叶等经济林。目前,造林情况总合计103157亩。其中,杉木48026亩,八角28287亩,油茶6812亩,油桐13982亩,酸梅1088亩,茶叶4962亩,尚有荒山可开发利用面积35611亩。耕地面积3300亩(水田3015亩)、有机茶园2560亩、八角2.8万亩、油茶9110亩、桑园3000亩、中草药600亩,其中2011年烤烟种植面积650亩,涉及烟农112户,产干烟1494担,总产值119.30万元; 2011年,新种植桑园350亩,全乡桑园达到3849亩,养 蚕995张,产鲜茧796担,产值约110万元。朝里瑶族乡地势东西狭长,西面略高,东面较低,呈梯状递减之势,全乡海拔600—1600米。境内土山从横,较大的山有伟甲山、岩溱岭、亩禄连、岩懒山、老山、高望山等,诸山海拔均为1100—1600米。主要河流有朝里河,发源于兰台村的三台屯和大茅坪、小茅坪屯的山脉,流经夜屯、平广、六作、那荷、他号、蕊屯等屯,经下甲乡注入橙碧河。朝里瑶族乡在民国初年取蒙养村和作里村的首字称为蒙作乡。解放后,1950年12月蒙作乡与利周乡合并为蒙利区,称为第四区,1951年利周乡划归田林县管辖,蒙作乡划归伶站区。1952年凌云与乐业县并县后撤销蒙作乡,将宜朝村和作里村并为一乡,各取一字为名,称朝里乡。又说朝里旧称“槽里”,因它地处的环境四周群山环抱,中间狭长、平坦,像一只马槽,因而得名。朝里乡于1958年改称朝里大队,属伶站公社管辖,1960年改称公社,1982年复称大队,1984年凌云县进行行政区体制改革,建朝里瑶族乡。至今,朝里瑶族乡下辖六作村、九联村、平塘村百朝村、羊囊村、兰台村等6个村委会,42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1748户,8282人。其中瑶族3664人,壮族3488人,汉族1130人。瑶族占全乡总人口的44.2%。

民族风情

朝里瑶族乡瑶族主要聚居在百朝、兰台、九联、羊囊三个村。主要姓氏有李、赵、邓、盘、罗等,其中盘姓为大姓,据传说,该乡的瑶族来自广东省陕西省湖南省。在生活习俗上,朝里瑶族乡瑶族仍保留着浓厚的民族色彩,背陇瑶喜欢套马、挖鳞甲目等;蓝瑶生活较优越,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每逢农历二月,青年男女集中一块,山哥对答,互抛绣球,谈情说爱,极富民族风情。在婚姻方面,除了一些区别于壮、汉族的仪式外,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实行内婚制,与外族联姻很少。信奉盘王,以盘王为自己的祖神,农历七月二十左右拜祭;同时,朝里瑶族乡瑶族在农历的六月初六,以村寨为单位,集体拜祭社神,祈求社伸保佑人丁安全,风调雨顺。瑶族内部以瑶语交流,一些邻近壮、汉村屯的瑶寨也通汉语和壮语。朝里瑶族乡素有“广西民族文化艺术之乡”美誉,远近闻名。每逢农历的三月十六日、二十八日是全乡壮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两天中,那巴、六作、那荷等村屯群众自发义演的民间壮戏、历史悠久,名声远扬,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有较高的民间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每逢佳节来临,迎来八方游客、商贾和艺人前来交流技艺,洽谈生意,为群众推销各种土特产品提供了商机。

问题和困难

一是交通闭塞,目前我乡羊囊村尚未开通通乡公路,朝里兰台、百朝、平塘、九联村、与田林利周、右江区汪甸及伶站乡,公路提级工作尚未实施,使朝里出行难,严重制约我了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是各村发展不平衡,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较慢,发展后劲不足,促使群众增收困难;贫困面较大,“沿河”农村经济条件较好,高山片农村群众素质较低、交通条件差,形成了“沿河区高山片”发展极度不平衡的格局,群众收入差距较大。三是农技推广经费欠缺,农业产业规模小,亮点不多,培训工作不力,种养业科技含量低,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四是城镇功能不配套,人居环境条件较差,群众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五是农村人饮工程无资金投入,群众饮水安全无保障。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