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庄运河,京杭大运河山东省内最南段北线,自微山县韩庄镇微山湖韩庄出口起,东南行,经枣庄市城区、台儿庄区达陶沟河口入江苏省境,与中运河相接,全长42.5公里,区间流域面积1828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伊家河、峄城大沙河。
最早开挖于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设有韩庄船闸、万年闸船闸、台儿庄船闸,二级航道,可常年通航1000吨及以上船舶。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在山东省南段,也沿用韩庄运河河道。
第一期工程
第一期工程(1958~1962年)主要治理工程有:疏挖土城至黄林庄段,长3.5公里;治理微山湖口县至台儿庄区段,湖口至八里沟段,在老运河以南另开新河;1959年春修筑河道中段24公里防洪堤;1960年2月开挖韩庄节制闸上、下游行洪道。共调集邹城市、峄县、嘉祥县、金乡县、滕州市、微山县、枣庄市等县(市)民工22.5万人次,完成土石方1250余万立方米。
第二期工程
第二期工程(1963~1966年),主要治理工程有:拓宽湖口至新闸子12公里河槽,清除老运河残堤;1964年3月疏挖新闸子至下孙庄段;1965年2月拓宽加深六里石至丁庙段河床,修筑六里石至下孙庄堤防,清除阻物;1966年春清除沿河滩地阻物。该期工程先后7次施工,共调集滕县、邹县、曲阜市、兖州区、泗河、济宁市、微山、嘉祥县、金乡县、枣庄等县(市)民工33.75万人次,完成土石方1740余万立方米。韩庄运河泄洪能力达到微山湖水位33.5米时,下泄量1000立方米/秒。
第三期工程
第三期工程(1972~1977年),1972年,韩庄运河作为治淮战略骨干工程,经水电部批准按微山湖水位33.5米时,下泄2500立方米/秒(包括伊家河200立方米/秒,老运河250立方米/秒)的标准,继续扩大治理。至1977年春,济宁市、枣庄市两地市,先后5次施工,共调集民工10.82万人次,完成土石方648万立方米,完成工程量仅占设计工程量的19.43%,泄洪能力仅达到微山湖水位33.5米时,下泄1300立方米/秒。1994~1998年,韩庄运河扩大治理工程经水利部批准开工。主要内容:上游9公里尾工清除和27公里干流挖河筑堤及泄洪闸、公路桥、支流复堤配套工程。治理后,泄洪能力达到19000立方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