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的社会现象性 2.犯罪如何抗制 (二)构筑犯罪抗制的平衡关系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11月1日)
平装: 271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7562026637
条形码: 9787562026631
尺寸: 20.6 x 14.6 x 1.2 cm
重量: 299 g
作者简介
翟中东,男,法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现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刑法学教授,《中国监狱学刊》副主编。个人专著有:《犯罪控制:动态平衡论的见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刑法中的人格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刑罚个别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在《中国法学》、《江西社会科学》、《学术论坛》、《法学评论》、《现代法学》等社会科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合著作品有50余部,其中任主编、副主编13部。
内容简介
《犯罪控制》在分析当前我国犯罪控制实践基础上,借鉴学界已有的重要成果,提出犯罪控制的动态平衡主张,论述了犯罪控制应当是根据引发行为人犯罪的原因建构抗制性的措施,寻求引发行为人犯罪的原因建构抗制对策之间的对抗平衡关系。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转型社会如何控制犯罪
(一)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而且上升较快
(二)犯罪种类有所变化、有所增加
(三)犯罪规模有所发展
二、实践上的探索:政策、法律与指导观念
(一)遏止犯罪的实践:从“严打”到“综合治理”
(二)当代中国犯罪控制实践的主要特点
三、理论的反思:生长中的本土犯罪控制主张
(一)学界的重要主张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论
2.犯罪代价论
3.社会保障论
4.化解阻断模式
(二)对上述主张的思考
1.究竟如何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定位
2.有为与无为,如何选择
3.面对“片面而深刻”思维范式的困惑
4.“紧张”的启示
四、回到原点:动态平衡论的导出
(一)犯罪的社会现象性
(二)行动的外在根据性
(三)动态平衡态势存在的普遍性
(四)几个推论
五、如何控制犯罪:动态平衡论的基本主张
(一)构筑犯罪抗制关系
1.犯罪如何发生
2.犯罪如何抗制
(二)构筑犯罪抗制的平衡关系
1.一个初步的哲学上的解释
2.源于历史的理性
3.动态平衡态势本体论上的解释
(三)构筑犯罪抗制的动态平衡关系
(四)动态平衡论的特点
六、基本措施:动态平衡论关于犯罪抗制观点的展开
(一)当代中国社会引发行为人犯罪的主要外在因素与关系
1.直接引发行为人犯罪的主要外在因素与关系
2.间接引发行为人犯罪的主要外在因素与关系
(二)当代中国社会抗制犯罪的基本措施
1.关于对诱引行为人犯罪的“财产性的外在因素与关系”的抗制
2.关于因“个体与社会联系”的疏离而引发犯罪的抗制
3.关于因“道德的式微”而引发犯罪的抗制
4.关于诱引犯罪的“不公平”因素的抗制
5.关于对诱引犯罪的“高消费”因素的抗制
6.关于因“犯罪暴露度下降”而引发犯罪上升的抗制
7.关于因“文化发展失衡”而引发犯罪上升的抗制
8.关于对引发犯罪的“不健康人格”的抗制
9.关于对出狱人群体的再犯控制
七、动态平衡论的社会转型价值
(一)社会转型的涵义
(二)中国社会的转型及其产生的问题
(三)动态平衡论的价值
1.维护社会秩序
2.支持社会的转型
3.促进新的社会稳定模式发育
4.促进社会秩序维护的成本降低
(四)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按引文前后)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