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锈病是一种由担子菌亚门引起的植物疾病,主要危害菊花的叶片,也能影响叶柄和茎部。病菌在病株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开始发病。
病症表现
菊花锈病的症状包括叶片上下表面出现的浅黄色小斑点,以及叶背上形成的黄褐色至深褐色疱状突起。这些疱状物破裂后会释放出黄褐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夏孢子堆。病情发展后期,叶背或叶柄、茎上会出现深褐色突起,覆盖着栗褐色粉状物,这是病菌的冬孢子堆。最终,病斑组织枯死,叶子萎缩凋谢。
发生规律
病菌在病株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末初夏发病。夏孢子从叶片气孔侵入。夏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6~21℃,浸染一般发生在16~27℃。温暖及相对湿度较高(85%以上)的环境有利病菌萌发侵入。
病原
菊花锈病的病原有菊柄锈菌、堀柄锈菌及蒿层锈菌三种,其中以菊柄锈菌和堀柄锈菌较为常见。柄锈菌属的冬孢子呈长椭圆形至纺锤形,黄褐色,顶端圆钝或尖突,双细胞,分离处微缢缩,茎部狭窄,表面光滑。
参考资料
菊花栽培管理技术,方法要点有哪些?看完这些,你就明白了.百家号.2024-11-21
菊花锈病的介绍.世纪农药网.2024-11-21
菊花锈病.火爆农资招商网.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