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于德湖

于德湖,男,汉族,1975年1月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任山东建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他是一位专注于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工程抗震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于德湖于2003年7月开始工作,拥有工学博士学位。他是中共党员,致力于推动山东建筑大学的发展。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97年07月,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现东北石油大学)建筑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

1999年09月,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大学(现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3年03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3年进入青岛理工大学工作。

2005年12月起,于德湖曾先后担任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兼重点学科办公室副主任、青岛理工大学人才与工作学科办公室副主任、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等职。

2008年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青建集团股份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出站。

2013年01月,任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2017年11月,任青岛理工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2017年11月8日,经山东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于德湖同志拟任青岛理工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2017年11月,任命于德湖为青岛理工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2021年4月24日,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拟任省属高校正职。

2021年5月8日,于德湖任山东建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主持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计划“不规则配筋砌体结构考虑余震作用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2007BSB01251)”、建设部科技攻关项目“配筋砌块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统一理论研究(04-2-040)”、青岛理工大学人才引进基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多道设防方法研究(c2003-120)”及企业委托技术攻关项目多项。已指导硕士研究生毕业12人、在读8人。已发表学术论文34篇,其中EI收录8篇。

在超长大体积混凝土、超高层建筑物沉降、地下工程抗浮、基于施工工况的结构承载力分析、结构抗震等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奥运会帆船比赛中心”、“青岛流亭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等重大工程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计划等纵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已发表学术论文60篇,

社会活动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软岩委员会会员、青岛市土木工程学会施工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获得荣誉

研究方向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工程抗震。

主要作品

期刊文献

[1] 装配式建筑PC构件供应链智慧化管理研究进展. 夏启朔;于德湖;蒋伟;张波;张爱军;杨位珂.施工技术(中英文),2024(17)

[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RC框架结构地震响应预测方法. 赵煜东;许卫晓;于德湖;邱玲玲;陈阵隆;邱玉胜.地震研究,2024(01)

[3] 优化算法在施工现场布置规划领域的应用. 谭业焜;杨淑娟;蒋伟;于德湖;王胜;李翠翠.施工技术(中英文)

[4] 球形储罐地震响应影响因素分析. 李庆洋;王向英;杨世德;许卫晓;于德湖.低温建筑技术,2023(09)

[5] 人工智能在建筑施工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崔自强;杨淑娟;于德湖.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23(04)

[6] 老旧社区绿色低碳改造研究进展、转型挑战与路径思考. 孙宝娣;钟城豪;于德湖;韩青.城市发展研究,2023(06)

[7] 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和水土资源匹配研究进展. 孙宝娣;于德湖;崔东旭生态学报,2023(10)

[8] 建造过程中抗浮控制水头的取值方法与应用. 袁居隆;张同波;李翠翠;于德湖;杨淑娟;白晓宇.建筑施工,2023(04)

[9] 基于CiteSpace的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文献计量分析与展望. 艾长芹;邵志国;于德湖.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3(03)

[10] 基于T-S模糊故障树和托马斯·贝叶斯网络的建筑施工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及应用. 杜敏维;于德湖;邵志国.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23(01)

[11] 大体积混凝土底板与普通厚度底板温度及温度应力对比分析. 张彪;张同波;于德湖;李翠翠;叶林.施工技术(中英文),2023(01)

[12] 基于双因素模型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绩效及其提升策略. 邵志国;李梦笛;于德湖.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2(07)

[13] 分阶段屈服金属阻尼器研究综述. 程扬;许卫晓;杨伟松;于德湖;张纪刚.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22(03)

[14] 穿越现有运营站的新地铁站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李梦笛;邵志国;于德湖.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22(01)

[15] 基于CiteSpace的老旧小区改造研究文献计量分析与展望. 邵志国;安安;于德湖;韩青.城市发展研究,2021(12)

[16] 使用过程中地下工程自然排水体系设计 杨淑娟;谭昉珺;于德湖;许卫晓;牛梦娇.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04)

[17] BIM融合信息技术在智慧工地中的应用研究. 吕庆;崔维久;于德湖;盖彤彤.施工技术(中英文),2021(20)

[18] 模块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刘倩;杨淑娟;郁有升;于德湖.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21(05)

[19] 基于Revit和Pathfinder的地铁车站安全疏散模拟研究. 邵志国;王昕鸿;于德湖.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21(04)

[20] 拟动力试验在结构抗震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杨世德;于德湖;王向英.低温建筑技术,2021(08)

[21] 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营地铁车站的换乘车站施工风险评价研究. 李美欣;邵志国;于德湖.铁道标准设计,2022(04)

[22] 索力振动法测量神经网络赋泛研究. 盖彤彤;曾森;于德湖;杨淑娟;孙宝娣.工程科学与技术,2021(04)

[23] 双U形金属阻尼器抗震性能优化分析. 程扬;许卫晓;杨伟松;于德湖;张纪刚.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18)

[24] 塔式起重机布设典型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 徐爱水;李翠翠;张同波;付长春;于德湖.施工技术,2021(09)

[25] 三阶段屈服金属阻尼器抗震性能研究. 程扬;许卫晓;杨伟松;于德湖;张纪刚.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21(01)

[26] 南北地震带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 杨伟松;王长理;许卫晓;杜轲;于德湖.世界地震工程,2021(01)

[27] 圆管支撑钢板仓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分析. 盖彤彤;于德湖;毛鲁宁;郁有升.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01)

[28] 水利工程信息化与BIM+GIS融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苏本谦;于德湖;孙宝娣;于诰方;徐阳;杨淑娟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20(05)

[29] 基于温度监测试验的底板温度变化规律分析. 张庆浩;张同波;许卫晓;叶林;于德湖.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20(05)

[30]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智慧建造应用研究. 刘宇;杨淑娟;于德湖.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20(05)

[31] 基于多性态需求的RC框架-翼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薛晓娜;许卫晓;杨伟松;于德湖;鞠佳昌;杜轲.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20(05)

[32] FRP约束混凝土抗压强度研究进展. 王培;于德湖;杨伟松.混凝土,2021(01)

[33] RC框架-抗震墙并联结构体系拟静力试验. 许卫晓;程扬;杨伟松;鞠佳昌;于德湖.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21(01)

[34] BIM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研究进展. 盖彤彤;于德湖;孙宝娣;杨淑娟.建筑科学,2020(06)

[35]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裙楼沉降差异分析. 张玉举;张同波;马安东;于德湖.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20(02)

[36] 我国城市治理研究:回顾与展望. 汪碧刚;于德湖;孙宝娣.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20(02)

[37] 基于BIM与二维码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构件追踪管理研究. 岳乃华;于德湖.建筑经济,2020(04)

[38] 子结构技术在结构抗震试验研究中的应用. 王向英;王海丽;杨伟松;许卫晓;于德湖.世界地震工程,2020(01)

[39] 上部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变化分析. 郑超文;张同波;许卫晓;叶林;于德湖.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9(06)

[40] 突发事件情景下医院业务中断风险评估研究. 邵志国;于德湖;汤洪霞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05)

[41] 储液罐结构试验研究综述. 王海丽;于德湖;王向英.低温建筑技术,2019(09)

[42] 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研究进展. 毛鲁宁;于德湖;王培低温建筑技术,2019(08)

[43] 红岛国际会展中心登录大厅钢结构施工模拟分析与智能监测. 丁奇;于德湖;张同波;付长春;许卫晓.施工技术,2019(14)

[44] 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的风险识别与控制策略. 邵志国;李美欣;周锋;于德湖.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9(04)

[45] 功能集成型RC框架结构的损伤机制控制研究. 刘晓莹;许卫晓;杨伟松;于德湖;鞠佳昌.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9(03)

[46] 超长混凝土楼板收缩应力的试验研究及分析. 冯涛;张同波;许卫晓;于德湖.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9(03)

[47] 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改善措施研究. 汪俊伊;于德湖;许卫晓.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9(01)

[48] 某地下车库抗浮破坏分析及处理. 杨淑娟;牛梦娇;张同波;于德湖;许卫晓.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8(06)

[49] 可更换截断式阻尼器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张超;陈向上;于德湖.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06)

[50] 超长混凝土间歇法施工温度约束应力试验研究及机理分析. 张百进;张同波;许卫晓;于德湖.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8(05)

[51] 大数据与城市治理. 汪碧刚;于德湖;孙宝娣;唐敬超.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8(04)

[52] LNG储罐低温泄漏实验. 田昌胆;孙建刚;于德湖;张庆高;冯亮;崔利富.自然灾害学报,2018(03)

[53] 加腋采光井的数值模拟分析. 范晓旭;于德湖;许卫晓;汪俊伊.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8(02)

[54] 小跨高比带楼板半通缝连梁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张超;陈向上;于德湖.世界地震工程,2018(01)

[55] 柔性材料挡土墙数值计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于德湖;李善娇;杨淑娟;杨忠年.低温建筑技术,2017(12)

[56] 多层RC框架复合结构体系层间刚度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许卫晓;杨伟松;于德湖;张纪刚.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7(06)

[57] 扶壁式挡土墙受力特性及有限元分析. 于德湖;李善娇;杨淑娟;杨忠年.低温建筑技术,2017(11)

[58] 悬锚式挡土墙墙后土娘娘压力特征有限元分析. 李善娇;于德湖;杨淑娟;杨忠年.低温建筑技术,2017(11)

[59] 泄漏工况下热保护角处LNG外罐温度场应力场分析. 田昌胆;孙建刚;于德湖.中外建筑,2017(11)

[60] 柔性材料绿化挡墙有限元模拟及稳定性分析. 李善娇;于德湖;杨淑娟;杨忠年.低温建筑技术,2017(10)

[61] 半通缝连梁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于德湖;徐志勇;王春晖.世界地震工程,2017(03)

[62] 柔性材料新型挡土墙的有限元分析. 李善娇;于德湖;杨淑娟;杨忠年.工程建设,2017(09)

[63] 场地卓越周期在抗震概念设计中的运用. 马振;袁伟;于德湖.山西建筑,2017(24)

[64] 某风洞实验室楼面的振动特性及控制措施研究. 杨伟松;许卫晓;郭迅;于德湖.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7(04)

[65] 基于abaqus的半通缝连梁恢复力模型. 于德湖;王春晖.世界地震工程,2017(02)

[66] BIM技术在模板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研究. 李阳;张同波;于德湖.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7(03)

[67] 基于BIM技术的深基坑工程施工模拟研究. 杨继波;于德湖;张同波;付长春.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7(03)

[68]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墙体养护工艺试验研究与分析. 吕春辉;于德湖;刘晓英;张同波.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7(02)

[69] 关于某工程施工阶段抗浮失效分析及加固方案. 王振洲;张同波;于德湖.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7(02)

[70] 装配式剪力墙水平拼缝抗震性能分析. 马振;袁伟;于德湖.山西建筑,2017(13)

[71]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研究进展. 许卫晓;杨伟松;于德湖;张纪刚.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6(02)

[72] 后浇带模板早拆体系相关参数研究. 崔贵玲;于德湖;张同波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6(02)

[73] 震中烈度与震级和震源深度经验关系的统计回归分析. 许卫晓;杨伟松;孙景江;张纪刚;于德湖.自然灾害学报,2016(02)

[74] 某软土地质管桩基坑开挖超静孔隙水压力变化的有限元分析. 梁冬;张同波;于德湖;王凯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6(01)

[75] 基于BIM技术的幕墙工程施工模拟研究. 王成才;朱敬峰;于德湖;张同波.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6(01)

[76] 混凝土水平结构的下挠变形规律分析. 王凯;张同波;于德湖;梁冬.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5(06)

[77]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新型梁连接节点设计与分析. 刘菲菲;张纪刚;于德湖;张同波.施工技术,2015(15)

[78] 半通缝连梁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李远中;于德湖;张同波.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5(02)

[79]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新型节点设计及分析. 刘菲菲;于德湖;张纪刚.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5(01)

[80] 某工程局部整体抗浮失效分析. 刘德海;张同波;于德湖.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5(01)

[81] 坡地地貌岩体基坑抗浮水头试验模拟与分析. 杨淑娟;于德湖;张同波;余良刚.施工技术,2014(19)

[82] 抗浮锚杆布置形式的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 杨淑娟;张同波;于德湖;袁鹏博.施工技术,2014(17)

[83] 楼层施工进度与工序交叉引起的荷载叠加研究分析. 吕传伟;张同波;于德湖.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4(04)

[84] 配筋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砌块墙抗震性能研究. 祝英杰;杨文辉;于德湖.建筑结构,2014(15)

[85] 坡地地貌岩体基坑抗浮水头计算方法研究. 余良刚;于德湖;张同波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4(03)

[86] Microsoft Excel软件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商怀帅;王滨;于德湖.高等建筑教育,2014(02)

[87] 高空悬挑结构脚手架的斜拉节点设计研究. 王俊鸿;张同波;刘琳琳;于德湖.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4(02)

[88] 岩土地质抗浮锚杆数值模拟分析. 袁鹏博;张同波;于德湖.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4(01)

[89] 不同轴压比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有限元分析. 宋文清;于德湖;张同波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3(06)

[90] 岩石地基高层建筑筏板基础选型优化研究. 杨淑娟;臧奇峰;张同波;于德湖.施工技术,2013(13)

[91] 大体积混凝土梁早期承载力计算. 周禹鑫;许丽佳;张云峰;于德湖;罗淑芳.低温建筑技术,2013(06)

[92]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在岩石地基条件下取消聚苯板设置研究. 臧奇峰;于德湖;张同波;贾均磊.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3(01)

[93] 地暖管地面混凝土收缩应力有限元分析. 丁璐瑶;于德湖;张同波;王胜.施工技术,2012(22)

[94] 大截面型钢混凝土梁及其模板支架体系协同受力分析. 王安君;张同波;于德湖.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2(05)

[95] 青岛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看台施工技术. 王辉;王昆;于德湖;许丽佳;付长春.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2(04)

[96] 砂石换填法基坑支护的边坡稳定性研究. 姚猛猛;张同波;于德湖;孙军利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2(02)

[97] 混凝土工程中混凝土强度等级取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杨继建;于德湖;张同波.工程建设,2011(06)

[98] 地暖管地面混凝土裂缝试验研究. 丁璐瑶;张同波;于德湖;赵海洲.施工技术,2011(23)

[99] 盖挖逆作法开挖过程中柱桩数值模拟分析. 赵杰;于德湖;张同波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1(05)

[100] 型钢支柱盖挖法施工技术. 王忠堂;于德湖;张同波;周伟桥.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1(05)

[101] 模型结构振动台试验的数据处理. 宋佳;于德湖;邢向阳.工程建设,2011(05)

[102] 半逆作法边坡稳定性与支护桩悬臂高度的研究. 王晓方;于德湖;张同波.工程建设,2011(05)

[103] 某工程梁柱节点混凝土折算强度取值分析. 杨淑娟;张同波;王胜;于德湖;付长春.施工技术,2011(18)

[104] 不同因素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的影响及模板选择标准. 张衍龙;张同波;邹传学;于德湖;王胜.施工技术,2010(10)

[105] 超高层建筑沉降后浇带留置时间研究与工程应用. 李成才;于德湖;纪胜敏;刘汉进.工程建设,2010(05)

[106] 某地下车库局部整体上浮位形变化与损坏特征分析. 刘汉进;张同波;于德湖.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0(05)

[107] 橡胶垫高层隔震技术研究关键问题及工程应用. 付伟庆;于德湖;吕天启建筑技术,2010(08)

[108] 膨胀加强带的应用统计分析及在某超长结构中的应用. 纪胜敏;于德湖;李成才;窦雷;刘立杰.工程建设,2010(04)

[109] 磁流变智能隔震系统研究与应用现状. 付伟庆;于德湖;柳颖秋;赵文军;王莉;李岩.世界地震工程,2010(02)

[110] 高层隔震模型结构双向地震反应的数值计算与试验. 付伟庆;于德湖;刘文光;王福彤.振动与冲击,2010(05)

[111] 考虑配筋影响的混凝土构件早期收缩量计算方法. 于德湖;韩传峰;吕天启;付长春;张同波.建筑技术,2010(03)

[112] 规则弯剪型隔震结构等效模型计算方法. 于德湖;付伟庆;王焕定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9(06)

[113] 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后浇带现场应力监测试验研究. 于德湖;崔登云;王广洋;付长春;马安东;陈德刚.公路,2009(09)

[114] 间歇式膨胀加强带在某超长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 于德湖;陈德刚;窦艳玲;刘立杰;李翠翠;姜同友.施工技术,2009(09)

[115] 回填土对超长地下室结构温度应力影响的实例分析. 李翠翠;张同波;于德湖;孙毅.建筑施工,2009(07)

[116] 钢管混凝土结构时效分析方法. 蒋伟;于德湖;马振.山西建筑,2009(20)

[117] 大截面风管安装结构优化及变形控制研究. 于德湖;刘晓英;田敬刚;王刚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01)

[118] 岩体基坑地下室抗浮问题的分析. 张同波;于德湖;王胜;程道军.施工技术,2008(09)

[119] 框架砼柱轴压比限值的研究. 朱敬锋;于志军;于德湖.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7(06)

[120] 某工程地下室底板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 于德湖;程道军;张同波;张明禄.施工技术,2007(11)

[121] 规则型高层隔震结构实用设计方法研究. 付伟庆;王焕定;丁琳;于德湖.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10)

[122] 规则隔震结构等效简化模型的研究. 王焕定;付伟庆;刘文光;于德湖;程树良.工程力学,2006(08)

[123] 斜拉桥模型设计与试验研究. 贾宝荣;董毓利;范明瑞;于德湖.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5(06)

[124] ansys在钢管混凝土温度场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王海华,丁永君,于德湖,倪金魁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5(02)

[125] 高层均匀偏心RM结构实用抗震设计(二). 于德湖,王焕定,张永山.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12)

[126] 高层均匀偏心 RM结构实用抗震设计(一). 于德湖,张永山,王焕定.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02)

[127] 配筋砌体结构抗震设计多道设防方法. 于德湖,王焕定,张永山工程力学,2003(04)

[128] 偏心配筋砌体结构弹塑性反应的影响参数分析. 于德湖,王焕定.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06)

[129] 配筋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评价方法初探. 于德湖,王焕定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04)

[13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长期损失若干计算方法的分析比较. 于德湖,郑文忠,杜晓鸣.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02)

资料来源:

会议文献

[1] 施工扰动对石造像类文物的振动影响研究. 许卫晓;于德湖;张纪刚;杨伟松.第九届全国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学术会议,2023

[2] 大体积混凝土早期相对受压区高度研究. 许丽佳;于德湖;张云峰;周禹鑫.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2012

[3] 模板约束对地下室墙体开裂影响的试验研究. 贾均磊;张同波;于德湖;李翠翠.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2012

[4] 时间序列分析在混凝土结构收缩预测中的应用. 于德湖;李翠翠;付长春;李成才.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EBM2010),2010

[5] 偏心配筋砌体结构主余震地震反应初步分析. 马安东;于德湖;张杰;马振;窦艳玲;李翠翠.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2009

[6] 膨胀加强带的工程应用及现场试验研究. 窦艳玲;于德湖;马国栋;陈德刚;程道军;马安东.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2008

[7] 非均匀偏心配筋砌体结构地震反应影响参数分析. 白秀芳;王焕定;于德湖.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2007

[8] 青岛现代艺术中心波浪式钢膜屋面定位设计研究. 于德湖;杨大伟;王胜.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2006

[9] 青岛现代艺术中心波浪式钢膜屋面定位设计研究. 于德湖;杨大伟;王胜.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2006

[10] 非均匀偏心配筋砌体结构地震反应影响参数分析. 王焕定;白秀芳;于德湖.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2005

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干部任前公示公告_手机新浪网.手机新浪网.2021-04-24

“75后”于德湖任省部共建高校校长: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_人事风向_澎湃新闻-The Paper.澎湃新闻网.2021-05-08

于德湖.中国知网.2024-10-29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