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陵国家遗址公园是中国国家文物局第三批公布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山东麓。公园以110国道分界为西夏陵遗址区与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区两个区域,规划范围总占地面积为5484公顷。
西夏陵,又称“西夏帝陵”“西夏皇陵”,是西夏历代皇家陵墓。现存9座帝陵两周王陵、271座陪葬墓、北端建筑遗址、防洪工程遗址等,是西夏文明留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遗存。197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某部在贺兰山下修建一个小型军用飞机场时,意外地挖出了十几件古老的陶制品。经请示,中国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正式作出挖掘陵墓的决定,宁夏回族自治区展览馆承担西夏陵的主要发掘工作。1988年,西夏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2011年11月,中国政府正式启动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暨国家遗址公园建设项目。2012年,西夏陵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7年,西夏陵挂牌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1年10月18日,西夏陵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3年4月,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名单。巴黎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16时23分,西夏陵在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
西夏陵的遗产价值在于,其选址利用了自然地理的优势,并体现了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整体格局上采用集中式布局,建筑形制受到多方影响而独具一格,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展现了西夏特色的工艺与艺术风格,陵区丰富的出土文物展现了西夏的生业模式、生活习俗、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以及贸易交流等方面的特征。西夏文明以草原文明为基础,融合了东西南北多元文明文化元素,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与兼容并蓄、多元融合特征,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历史沿革
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建立了大夏王朝,因其位于同一时期的宋、辽两国以西,历史上称为“西夏”,是当时西北最强大的割据政权。李元昊将其祖父李继迁、父亲李德明迁葬于贺兰山东麓,其中李继迁葬于裕陵,李德明葬于嘉陵。此后,除赵顼李遵顼、李德旺李德旺和夏末帝李睍之外,每一任皇帝都记载了明确的陵名,但没有记载埋葬的具体位置。
1227年,西夏为蒙古所灭,西夏末主李睍投降,不久被杀害,葬处不详。此后,西夏陵被蒙古国武装部队严重破坏。明代洪武年间,西夏陵被明朝政府发现,并且已经出现了认为这里是西夏陵的论断。
1938年,德国飞行员乌尔夫·迪特·格拉夫·楚·卡斯特将他在中国航拍到的相片整理成《中国飞行》一书,其中在银川市拍摄的照片中出现了西夏陵。然而当地文物管理部门一度认为西夏陵是一片唐墓。
197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某部在贺兰山下修建一个小型军用飞机场,几个战士在挖掘工程地基的时候,意外地挖出了十几件古老的陶制品。部队首长看过后,命令战士们立即停止工程挖掘,将这一情况迅速报告给宁夏展览馆。经请示,中国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正式作出挖掘陵墓的决定,发掘活动的负责人为王冶秋,宁夏回族自治区展览馆承担西夏陵的主要发掘工作。
1988年,西夏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列入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2011年7月,国家文物局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了《合作加强宁夏文化遗产工作框架协议》。在此基础上,国家文物局进一步将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为2015年重点扶持项目。同年11月,中国政府正式启动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暨国家遗址公园建设项目。2012年,西夏陵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截至2014年,西夏陵遗址共确认西夏帝陵9座、陵邑遗址1座、陪葬墓254座,窑址几十处,祖庙1座,除7号陵墓主人为李仁孝李仁孝、182号陪葬墓主人为梁国正献王嵬名安惠外,其余墓葬的墓主均未最终确认。2017年12月2日,西夏陵被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18年4月,西夏陵景区入选“神奇西北100景”。同年9月,西夏陵入围“中国黄河50景”。2021年10月18日,西夏陵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2023年4月,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名单。巴黎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16时23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的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这也是中国在该届世遗大会上唯一申报的项目。
地理位置
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侧贺兰山东麓,北界自贺兰山泉齐沟口北侧1公里处,向东延伸至110国道;西界自贺兰山泉齐沟口西侧1公里处,沿贺兰山脚向西南延伸至银巴公路;南界沿通往兴庆机器厂的公路、银巴公路到110国道;东界沿110国道向北至北京西路以北500米处。规划范围总占地面积为5484公顷。
景区布局
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110国道分界为两个区域:西夏陵遗址区与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区。遗址区对外开放一、二、三、五、六号帝王陵及陪葬墓群;西夏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文化创意主题街区等构成了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区。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售票、存包、服务办理、旅游咨询、餐饮休闲等旅游服务。
主要看点
西夏陵区
西夏陵现存9座帝陵两周王陵、271座陪葬墓、北端建筑遗址、防洪工程遗址等,是西夏文明留存至今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遗存。9座帝陵均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外廓形制有开口式、封闭式和无外廓式3种,但其内部结构均分为角台、阙台、月城、陵城四部分。帝陵的服务外廓或宫城的长宽比例都在1.5:1.7,与西夏都兴庆府的外形长宽比大致相当,这种“人形城”的设计理念特征是,城池形状与人体躯干的长宽比例基本一致,建筑平面布置与人体类似,具有均衡、对称的特点。
仅收录部分,参考资料:
西夏博物馆
西夏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以西夏陵园为背景,全面介绍西夏历史文化及西夏陵传承保护历程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总建筑面积9000㎡,展览面积5400平米,公共服务区、文物库房及技术办公区共3600平米。西夏博物馆基本陈列由西夏史、西夏文化、西夏宗教、西夏社会经济、西夏陵、保护与传承、海外藏西夏文物文献以及西夏研究成果展8个部分组成。馆藏文物近万件,包括西夏建筑构件、西夏石器石刻、砖瓦、西夏瓷器、西夏钱币、铜铁、绘画、雕塑造像等。2019年6月12日,西夏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
遗产价值
西夏陵的遗产价值在于,其选址利用了自然地理的优势,并体现了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深刻影响。整体格局上采用集中式布局,于贺兰山东麓南北分布,主要由帝陵和成片分布的、规模不等的陪葬墓群、北端建筑遗址组成。帝陵布局形制独特,陵域边界或筑外城、或设角台。主要分布有阙台、碑亭、月城、神道、石像生、陵城等;陵城由陵墙围合,设四门、角阙,城内主要包括献殿、墓道封土、墓道、墓室、陵塔、中心台等要素;建筑形制受到多方影响而独具一格;建筑技术以北方地区传统的黄土夯筑为主;建筑材料以土、木、砖、瓦、琉璃、石为主,展现了西夏特色的工艺与艺术风格;陵区丰富的出土文物展现了西夏的生业模式、生活习俗、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以及贸易交流等方面的特征。
西夏11-13世纪崛起于中国北方农牧交界地带,在游牧与农耕两大文明的张力之下,通过军事、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各种手段维护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创建并维系了一个统治189年、领土面积最大时约83万平方公里的西夏政权。西夏文明以草原文明为基础,融合了东西南北多元文明文化元素,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与兼容并蓄、多元融合特征,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所获荣誉
注:该章节仅收录展示部分,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7月
参考资料西夏陵.银川市人民政府.2025-07-12
西夏陵.银川市人民政府.2025-07-12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揭晓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公布.国家文物局.2025-07-12
国家级名单公示!甘肃4处上榜.今日头条.2023-04-16
西夏陵申遗成功!沉睡千年后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腾讯网.2025-07-12
给力!宁夏这17个景区入围“神奇西北100景”,名单在此!.微信公众平台.2025-07-12
黄河旅游典型代表“中国黄河50景”首度揭晓.央视网.2025-07-12
西夏博物馆新馆开馆:揭开古国历史神秘面纱.凤凰网国学.2025-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