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黄志勇

黄志勇,男,1963年12月出生,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专业毕业,获得博士学位。他是一位教授,同时也是厦门核学会和厦门市环境科学学会的会员。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黄志勇于1982年至1986年间在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完成了本科学业。随后,他在江西师范大学化学系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为1986年至1989年。他的教育历程继续在厦门大学化学系深造,最终获得了博士学位,这段学习时间为2000年至2003年。

工作经历

黄志勇的职业生涯始于1989年9月至1994年9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食品工程系担任助教和讲师。此后,他在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教学工作,历任讲师(1994年10月至2000年6月)、副教授(2000年7月至2005年6月),并于2005年7月至今在该校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担任教授。此外,他还曾在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土壤与水资源科学系交流学习。

讲授课程

黄志勇教授在本科阶段主讲《仪器分析》、《食品分析》、《无机及分析化学》和《科技英语》,并在研究生阶段讲授《现代仪器分析》。

研究领域

黄志勇教授的研究领域涵盖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技术,特别是分子印迹聚合物和量子点;样品前处理技术;电化学检测技术;毛细管电泳-电致化学发光联用技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重金属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以及微生物检测技术。他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食品和环境中的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水产品新鲜度、抗生素、农药和药物残留,以及微生物等。

科研项目

黄志勇教授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福建省自然基金项目、福建省省重点招标项目子课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校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课题,以及两项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

学术成就

黄志勇教授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涉及蔬菜中硒总量及形态的测定、环境水及土壤样品中汞形态含量的测定、啤酒中微量甲醛的测定等方面。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引用,并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上。

荣誉奖项

黄志勇教授曾获得第七届亚洲分析科学会议青年科学家奖学金资助奖,以表彰其在科学研究领域的贡献。

代表性科研论文

黄志勇教授的代表性科研论文涵盖了多个主题,包括利用碳点基荧光探针检测水中痕量汞、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在鱼类样本中孔雀石绿检测的应用、菜园土壤污染重金属调控研究与蔬菜食用安全性评价等。这些论文发表在Analytical Methods、Reactive and Functional Polymers、Food 化学等国际知名期刊上。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