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延安保卫战

延安保卫战是由中国中央军委组建的西北野战兵团,打破蒋介石、胡宗南“三天占领延安”的一场战役,此次战役于1947年3月13日开始至19日结束,共计七天七夜。

1947年2月,蒋介石飞抵西安市,亲自部署进攻延安,决定以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为主力,由南、西、北三面对陕甘宁边区实施重点进攻。1947年3月初,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研究击破国民党军重点进攻的问题。毛泽东亲自制定了外线配合内线作战,保卫延安的计划。3月10日,保卫延安的部队集结完毕,彭德怀亲临前线部署,陕甘宁野战集团军主力只有6个旅,兵力不足3万。3月13日,国民党军南线集团组成左右两个兵团,分别由董钊刘戡指挥,向延安发起大规模进攻。3月13日起,西北各野战集团军和地方武装在延安以南地区,依托既设阵地,对来犯之敌进行了抵抗。3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将陕甘宁边区所有野战集团军编组成西北野战兵团,下辖主力6个旅共2.6万余人,陕甘宁边区警一旅、警三旅、新编第十一旅和骑兵第六师共1.6万余人编为地方部队,由彭德怀和习仲勋任统一指挥。同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签署保卫延安作战命令,要求西北野战兵团“在防御作战中达到疲劳与消耗敌人后,即可集中五个旅以上打运动战,彻底粉碎敌人进攻”。3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撤离延安市,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程。3月19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和群众转移完毕后,西北野战兵团主动撤出延安,给胡宗南留下了一座空城。

在延安保卫战中,西北野战兵团经六天激战,以伤亡691人的较小代价,取得了毙敌5200余人的重大战果,迟滞、消耗了敌人,胜利地完成了掩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及群众转移的任务。延安保卫战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敌我态势决定:先诱敌深入,适时放弃延安,在延安以北的山区创造战机,逐步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拖住了胡宗南这支蒋介石的战略预备部队,有效地策应了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并为西北战场和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真正实现了毛泽东所说的用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战争背景

1946年6月,中国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向解放区展开了全面进攻。但是,战争开始仅八个月,人民解放军就挫败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受到重创的国民党军不得不放弃全面进攻,改变战略,调集重兵,对陕北地区和山东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妄图扭转败局。

战争起因

1947年,蒋介石因兵力不足,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破产后,改为重点进攻我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实施所谓“双矛攻势”。3月,国民党军胡宗南等部约25万人向陕甘宁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为应对敌攻势,中央军委组建西北野战兵团,辖6个旅约2.6万人,担负主要作战任务。

战争经过

战前准备

一是战斗动员,鼓舞民心士气。1947年3月8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新市场举行万人大会,动员保卫边区、保卫延安,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分别发表振奋人心的讲话。会场上“保卫党中央!保卫毛泽东!”“保卫延安!保卫边区!保卫胜利果实!”等口号声此起彼伏。二是练兵备战,修筑防御工事。为提升部队战斗力,边区政府先后动员6200余人参军,充实主力部队,同时加强投弹、射击和埋雷等技术战术训练。此外,加紧修筑防御工事,在原有两道防线的基础上,急调晋绥军区第1纵队和新编第4旅在大、小劳山及其以东地区,构筑第三道防御阵地。三是紧急疏散,实行坚壁清野。1947年3月12日凌晨,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叶剑英率中央机关部分人员撤离延安市,同时,转移学校和人民群众,并发动群众带走所有牲畜和米面粮食、掩埋隐藏带不走的家用器具。毛泽东主席在撤离延安前还特别询问落实情况,周恩来为此进行了细致的检查。

英明决策

1947年3月初,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研究反击中国国民党重点进攻的问题,毛泽东亲自制订了外线配合内线的作战计划。在战略上,党中央根据战事发展,提出主动放弃延安的战略决策。许多人坚决要求保卫革命圣地延安,毛泽东对此解释说,“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有力”“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一决策不仅保存了西北野战兵团实力,而且将国民党的部队牢牢地牵制在陕北地区战场,为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战役战术上,党中央根据国内形势和国民党进攻我解放区的态势,结合敌军内部矛盾和胡宗南部作战能力及胡的性格特点分析认为,敌对延安市重点进攻的方案最有可能是马步芳马鸿逵和邓宝珊部从西、北两线牵制;胡宗南部从南线进攻,首先攻占延安,而后将西北野战兵团消灭在陕北解放区,或赶我东渡黄河或北上绥蒙。因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将消灭胡宗南部作为此次战役的重点。事实证明,西北野战兵团对敌战役企图判断完全正确。

英勇歼敌

在兵力和装备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西北野战兵团成功取得延安保卫战的胜利,与灵活的战术密不可分。作战初期,毛泽东就指出:“要以运动防御为主,迟滞、消耗与疲劳敌军,伺机给敌人以坚决打击和杀伤,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作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坚决贯彻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一是依托工事阻敌。西北野战兵团充分利用第一、二道防御阵地野战工事交替掩护,节节抗击,以游击战及破坏道路和桥梁等手段阻敌前进,使敌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二是夜袭反击疲敌。敌因惧怕西北野战军夜战,遂改变战术,天明时攻击,黄昏前停止。西北野战兵团及时分析研究敌战术,各部派出多个小分队,在夜间袭击敌军,广泛开展人民战争,采用游击战、地雷战等配合作战,使敌疲于应对,乱作一团。三是灵活运动歼敌。3月16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的名义签署作战命令,要求西北野战兵团“在防御作战中达到疲劳与消耗敌人的目的后,即可集中5个旅以上打运动战,各个歼灭敌人,彻底粉碎敌人进攻”。延安保卫战中,我防御部队利用地形工事,发挥夜战优势,灵活组织短促火力,大量使用手榴弹地雷杀伤敌人,成功迟滞胡宗南部的进攻速度,完成阻击任务,为党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和人民群众成功转移赢得宝贵的时间。

为实现“三天占领延安”的企图,胡宗南将整编第1、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共15个旅14万人分两路发起进攻,在数十架飞机配合下,以密集队形实施多路攻击。由于我严密防御,敌多次进攻均未奏效,胡宗南见“三天拿下延安市”的大话吹破,于是调整部署,逼令部队组织敢死队,向我教导旅阵地发起猛烈进攻。3月16日下午,彭德怀致电教导旅旅长罗元发:“坚决完成抗击敌人七天的任务”。罗元发接到命令后调整部署,除预备队外,旅部机关人员全部都派到各团充实连队,准备迎接一场恶战。

3月17日,敌用重金组织敢死队向我教导旅阵地发起疯狂进攻,中午,松树岭以南磨盘山阵地失守。旅长罗元发电令1团团长“不惜一切代价,把磨盘山夺回来”,1团随即派出预备队。这是西北野战兵团教导旅勇士和敌军敢死队之间的殊死搏杀,最终磨盘山阵地被西北野战兵团夺回并牢牢控制。

3月19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和群众转移完毕后,西北野战兵团主动撤出延安市,给胡宗南留下了一座空城。延安保卫战是西北野战兵团粉碎敌人对陕北地区重点进攻取得胜利的开端。随后,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陕北发动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大战役,并取得“三战三捷”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中国国民党的嚣张气焰,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主要战役

青化砭

青化砭战斗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兵团在陕西省宝塔区青化砭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伏击战,也是党中央转战陕北的首场胜利。青化砭位于延安东北30余公里处,南北有一条15余公里的蟠龙川,形成一个天然的口袋,是伏击战的理想战场。

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部进占延安市后,认为解放军主动撤出延安是“仓皇北窜”。毛泽东利用敌军急于寻找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决战的心情,指示彭德怀、习仲勋派少部兵力佯装向延安西北撤退,主力部队隐蔽在延安东北地区方向待机歼敌。彭德怀令一部兵力佯装大兵团向延安西北安塞区撤退,大部队隐蔽在延安东北的青化砭地区。

彭德怀、习仲勋统筹西北野战兵团作战。为了在运动中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分散孤立之敌,针对胡宗南的防御部署,彭德怀、习仲勋制定了严密的作战计划。1947年3月20日,西北野战兵团抵达青化砭以西的梁村。3月21日,因敌占领延安市后动向未明,彭德怀要求各兵团力求隐蔽。3月22日,彭德怀得知敌第31旅于24日前进抵青化砭的消息,决定以伏击战歼灭该旅,制定作战计划并上报,得到毛泽东的复电批准。

1947年3月25日拂晓,敌第31旅由拐峁向青化砭前进。其先头部队左派有便衣侦察分队沿林坪以西高地搜索前进,右翼约1个连的兵力沿公路东侧高地搜索前进,敌人主力沿公路前进。约10时,敌人先头部队进至青化砭,后卫通过房家桥,完全进入西北野战兵团预设的伏击地域。按照预定计划,人民解放军向敌第31旅突然发起猛攻。新编第4旅及第1纵队第358旅一部向敌先头部队猛烈攻击阻其前进,第2纵队之独立第4旅一部向惠家砭方向出击,切断敌人退路。敌先头部队妄想抢占小蒜沟以西高地及青化砭东南高地的土寨子,西北野战兵团第358旅第8团向小蒜沟出击,将占领小蒜沟以西高地的敌人迅猛歼灭。敌主力企图抢占石绵羊沟两侧高地,西北野战兵团向敌迅速冲击,将敌部署打乱,并采取拦头断尾、两翼夹击的战法,最终将敌全部压缩于石绵羊沟内。经过近2小时的激战,西北野战兵团全歼敌第3l旅旅部及第92团共2900余人,俘虏旅长李纪云、副旅长周桂昌、参谋长熊继宗,缴获大量装备和辎重。西北三战三捷战役的胜利,成为稳定西北战局的重要开端。

羊马河

青化砭战斗后,胡宗南发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主力在延安市东北地区,便于1947年3月25日令整编第1、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主力,由安塞区、延安及金盆湾地区,分三路经青化砭、甘谷驿及延长向延川县清涧县地区进犯,企图在延川、清涧地区先切断黄河各渡口,而后向左迂回包围歼灭人民解放军于子长附近。为创造战机,西北野战军派小部兵力实施蘑菇战术即“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将敌诱向延安东北方向,主力则隐蔽集结于蟠龙西北休整。

1947年4月11日,国民党军整编第76师24旅72团由清涧开进至瓦窑堡接替第135旅防务。12日,敌整编第1军、整编第29军9个旅开始向蟠龙、青化砭西北地区进犯。可以判断,第135旅必经瓦蟠大道南下。人民解放军遂定下将敌主力吸引于西、歼敌第135旅于东的决心。13日,敌主力继续前进,人民解放军第1纵队和新编第4旅一部在“每天只让敌人前进五至十里”的命令下,采取运动防御,终以少量兵力阻敌整编第1军、整编第29军8个旅于李家岔、上白家坪一带。4月14日上午,敌人再次向第358旅和独1旅的阵地发起猛烈攻击,以为找到了人民解放军的主力,于是死抓住不放。人民解放军也正好投其所好,来了个真打真阻,把敌人诱至蟠龙西北20多公里的凉水湾、山神峁子地区。

1947年4月14日上午9时许,正当1纵与敌主力8个旅打得难解难分时,忽听东北地区方向传来一阵隆隆的枪炮声,是敌第135旅进到人民解放军的“口袋”了。敌第135旅右翼纵队先头进到三郎岔、李家滴哨及其附近高地,人民解放军新4旅即按预定计划由西向李家滴哨阻击,截住了敌人的前进道路,敌404团随即抢占了李家滴哨北侧高地。敌405团仍沿瓦蟠大道东侧高地搜索前进,企图向其主力整编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靠拢。在进入人民解放军攻击范围后,独4旅主力随即发起了冲击,新4旅也加入了战斗。至此,敌第135旅全部被人民解放军合围。在敌人占领东山、西山高地企图顽抗时,人民解放军决心采取分割手段,集中兵力首先歼灭东山之敌405团,同时以一部兵力牵制西山敌人使其无力策应。在人民解放军四面围攻下,战至11时,敌405团建制混乱、丧失指挥,人民解放军乘势猛扑,歼敌大部,残敌向西溃逃。

1947年4月14日14时许,人民解放军各部向西山一线之敌发起攻击,第2纵队组织全部炮火向敌人轰击。激战至16时,西山之敌最后阵地被人民解放军攻克,残敌在逃跑过程中也全部被歼。人民解放军就此创下了西北战场歼敌一个整旅的范例,全歼第135旅4700余人,俘获少将代旅长麦宗禹,人民解放军伤亡470余人,

蟠龙镇

1947年4月15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贺龙、习仲勋,作了《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的指示,要求采用“蘑菇”战术,将敌拖得筋疲力尽,然后消灭之。彭德怀按照毛泽东的指示,牵着胡宗南陕北地区转圈。羊马河战役后,胡宗南发现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在瓦窑堡革命旧址以南地区,乃令整编第一军、整编第二十九军迅速进至瓦窑堡东南,企图围歼西北野战兵团于此。此时,西北野战兵团已转移至瓦窑堡至清涧大道以南地区隐蔽待机。

胡宗南在寻找西北野战兵团主力的行动中,为防止再遭伏击,只走山路,不走大道,结果“旅行”数日,处处扑空,陷入兵疲粮缺的困境。此时,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兵团第四纵队等部在晋西南地区攻势正酣,严重地威胁着胡部侧背。胡宗南被迫令整编第一军和整编第二十九军于1947年4月17日南下永坪、蟠龙地区休整补充。西北野战兵团乘机于新岔河地区歼其一部计2000余人之后,主力继续在永坪东北地区等待时机。

蟠龙是国民党军在陕北地区的重要补给基地。胡宗南部依据该镇外围的复杂地形和高地,构筑碉堡群、深沟宽壕以及敷设多层障碍物,组成坚固的防御阵地。这对缺乏攻坚装备,又缺乏攻坚经验的西北野战兵团来说,要攻克这样的阵地,困难是相当大的。西北野战兵团各攻击部队于1947年4月30日前隐蔽到达指定地点后,即举行军事民主会议,反复研讨作战方案,积极进行战术、技术准备。

经过充分准备后,1947年5月2日午夜即向守敌发起突然攻击。攻击部队逼近敌前沿阵地,并以抵近火力有效地压制和破坏敌火力点。同时,连续爆破排除了众多障碍物,并组织小部队多路穿插迂回,攀登悬崖绝壁,直插敌防御纵深。战斗持续到4日,西北野战兵团攻克了蟠龙以东、以北之主阵地及蟠龙外围制高点。当日黄昏,各攻击部队依据制高点直扑蟠龙镇中心,迅速结束了战斗。此役全歼守敌整编第一六七旅等部6700人,俘少将旅长李昆岗、少将副旅长涂建、少将旅参谋长柳届春等军官,缴获大量粮食和军用物资。西北野战兵团伤亡1549人。胡宗南急令其主力掉头回援,而西北野战兵团则撤到安塞区休整。此役连同西北三战三捷战役、羊马河战役以“三战三捷”著称于战史。

战争结果

延安市保卫战从3月13日至19日,历时7天7夜,毙伤敌5000余人,彻底打破了蒋介石、胡宗南“三天占领延安”的妄想,胜利完成掩护转移任务,确保了党中央、中央军委机关、学校和群众的安全撤离和疏散。

相关影响

延安保卫战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敌我态势决定:先诱敌深入,适时放弃延安,在延安以北的山区创造战机,逐步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

1947年3月18日黄昏,毛泽东从容地吃过晚饭,同周恩来一道撤离延安。在主动放弃延安市后的一个半月里,西北人民解放区以不足3万人的兵力,按照毛泽东提出的“蘑菇战术”,同比自己多达10倍的中国国民党军队从容周旋,三战三捷,消灭国民党军14000多人,拖住了胡宗南这支蒋介石的战略预备部队,有效地策应了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并为西北战场和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真正实现了毛泽东所说的用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

美国政府在1949年发表的《白皮书》,对这段历史有着这样的评价:国民党军“攻占延安市曾经宣扬为一个伟大的胜利,实则是一个既浪费又空虚的、华而不实的胜利”。

1959年,台湾编写的《戡乱战史》也说:在西北战场上,“战斗进行中,中国国民党军队因情报搜集无法进入匪区,影响于指挥及部署之行动不小”。而共军则“始终凭借其严密的情报封锁,灵活之小后方补给,以避实击虚,钻系流窜,不行主力决战。尤以陕北地区原已人烟寥落,匪复利用其地方组织,将仅有之人与物资等可资利用之力量全部撤离,使国民党军队行动之区,渺无人迹;行军作战,均发生极大之困难”,“国民党主力始终被匪牵制于陕北,一无作为,殊为惋惜”。这些事隔几年、十几年后所作的评论,出了一些真实情况,也更加证明了当初主动撤离延安市决策的正确性。

相关纪念

战役遗址

青化砭战役遗址位于宝塔区青化砭镇境内。 遗址在青化砭以北200米的老爷庙山至以南惠家砭山之间的川道,蟠龙河及205省道平行穿过。南北7500米,东西2000米。

1947年3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向延安发动进攻。为了更好地保存实力,寻机消灭敌人,毛泽东率领党中央机关和部队主动撤离延安。3月25日,胡宗南一部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青化砭设下的伏击圈,仅一个多小时全歼敌军2900余人,活捉其旅长。青化砭战斗是党中央撤离延安市后的第一个大捷,严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陕甘宁边区军民的斗志。

羊马河战役遗址位于延安市子长市余家坪乡羊马河村。 羊马河地处今瓦窑堡街道西南约12公里处。1947年4月14日,西北野战军在羊马河地区,全歼胡宗南部整编15师135旅4700余人。羊马河战役遗址在子长县余家坪乡羊马河村,主战场上有子长县人民政府于1985年1月建的标志碑一块。碑高2.2米、宽2.3米。纪念碑四周为居民农田。纪念碑旁边住一户居民。1990年9月13日,被子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蟠龙战役遗址位于宝塔区蟠龙镇境内。蟠龙战役遗址东距蟠龙川河800米,南侧断崖下为蟠龙镇,西侧断崖下为擂鼓川河,北侧断崖下为蟠龙川河,地势险要,范围包括5个村庄,4个山头。该战役遗址现大多为耕地,当时的碉堡等防御工事现已荡然无存。

延安保卫战时,1947年5月2日,西北野战兵团午夜即向守在蟠龙地区的敌人发起突然攻击,此役全歼守敌整编第一六七旅等部6700人,俘少将旅长李昆岗、少将副旅长涂建等军官,缴获大量粮食和军用物资。

相关旧址

延安市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宝塔区杨家岭路,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先后在此居住。这里汇聚了中共中央20余个职能机关,居住过20多位领导,被誉为延安时期的“中南海”。1961年3月,杨家岭革命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坪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旧址,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1公里。1937年1月至l947年3月,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在此驻扎,指挥中国革命的军事行动。王家坪革命旧址分为南北两院,南院为政治部,北院为司令部。

凤凰山麓革命旧址位于宝塔区凤凰大街20号,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展线长度248米,设有平房73间,窑洞12孔,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旧居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部旧址,防空洞等。

凤凰山是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城的第一个驻地。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起草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16篇重要文章。中共中央在此期间,召开了多次政治局会议、洛川会议、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等重要会议,明确了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战略转移重大决策,制定了坚持持久抗战的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独立自主原则,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关影视

2009年5月,《保卫延安》是一部战争题材电视剧,由万盛华、柴宏南执导,王元平、刘嘉军、王东升编剧,唐国强耿乐潘雨辰等主演。该剧于2009年5月20日在中国大陆首播,共28集,单集片长45分钟。

2013年12月,文献纪录片《延安延安》,通过口述回忆的形式,反映了1935年至1948年,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进入陕北地区,到毛泽东等中央机关离开延安13年间,中国共产党人同当地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水乳交融的历程。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信念和政治风范。对当代共产党人,是一部生动的教材。

2018年6月,央视CCTV-4频道《国家记忆》栏目播出《保卫延安》系列纪念片。

参考资料

延安保卫战:七天七夜的顽强阻击.中国军网.2024-01-30

战史今日3月13日:延安保卫战开始.中国军网.2024-08-04

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延安保卫战和党中央撤离延安.中国政府网.2025-03-14

延安保卫战:毛泽东1947年曾“放弃”延安.中国军网.2025-03-16

延安保卫战:毛泽东1947年曾“放弃”延安.中国军网.2025-03-16

延安保卫战:毛泽东1947年曾“放弃”延安.中国军网.2025-03-16

青化砭战役:西北野战兵团的第一次大捷.人民网.2024-01-31

延安保卫战:毛泽东1947年曾“放弃”延安.中国军网.2025-03-14

羊马河伏击战:运用蘑菇战术的范例.人民网.2025-03-14

延安保卫战:毛泽东1947年曾“放弃”延安.中国军网.2025-03-14

蟠龙战役(1947年5月2日—4日).中共延安市委党史.2025-03-14

青化砭战役遗址.青化砭战役遗址.2025-03-14

羊马河战役遗址.陕甘宁边区征色记忆.2025-03-14

蟠龙战役遗址.陕甘宁边区征色记忆.2025-03-14

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文明网.2025-03-14

王家坪革命旧址.中共延安市委党史.2025-03-14

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陕西党史网.2025-03-14

保卫延安.豆瓣电影.2025-03-14

文献纪录片《延安延安》分集内容简介.文献纪录片《延安延安》分集内容简介.2025-03-14

《国家记忆》 20180619 《保卫延安》系列 第二集 浴血阻击战.CCTV-4.2025-03-14

《国家记忆》 20180620 《保卫延安》系列 第三集 转战陕北.央视网.2025-03-14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