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琴村

洪琴村,旧名洪鲸,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霞坑镇,地处黄山脚下,四周环山,具有典型的山村造型。村内共有11个村民组,994户,3072人,其中大部分为汪姓,其他为胡姓凌姓和洪姓。村党总支下辖党支部4个(含1个“两新”党组织),全村党员118人,流动党员15名。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洪琴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于2019年6月6日正式列入。

历史沿革

汪氏聚居的正街,用一色条砖斜铺街面,称“人字街”。唐至清属长乐乡,明清并属三十四都一、二、三、四图。民国24年(1935)属北岸区伏源乡,1246民国32年属德源乡。1949年5月属三阳区伏源乡,1950年7月属大阜区,时洪琴分设琴敏、琴明两个行政村(1961年后合为一个大队)。1952年6月属洪琴乡,1956年3月属霞坑乡,12月属鸿飞乡,1958年属霞坑人民公社,1959年属洪琴管理区,1961年属霞坑人民公社,1983年后公社改乡、镇皆隶。2005年辖洪琴、野鸡坞、金光眼、高坞山、郑坑店、塘坞6自然村8个村民组,624户2297人。

清代有仕清书院,民国23年(1934)创办私立启明学堂,民国30年过渡为保国民小学,解放后始设公立洪琴小学。2005年在校学生220人,教职工13人。

清有爱新觉罗·旻宁十三年(1833)进士汪元方,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汪士仁,任吉林奉天新民知府;汪如彪任千总。解放后输送大中专学生108人,其中教授1人,高级农艺师1人,留美博士4人。

村周有香油寺、香济寺,香油寺以寺中井水浮油而得名。村头水口有道观、关帝庙、忠烈庙(俗称汪荫庙)、社屋等庙宇。关林供奉关羽关平周仓、东平王、华佗诸神像,华佗像前设签筒供病家求签,由道士对签簿给药方,皆野菊花、菖蒲科之类清热解毒片,小病多疗效,香火尤盛。前山西侧山腰峭壁建有亭,亭后壁有天然溶洞,洞内供上帝菩萨一尊,俗称圣僧洞。晚清建三孔石桥,桥头建小石庙,内供大圣菩萨,逢旱即抬出菩萨曝晒求雨,桥侧立有护桥禁碑,禁止在桥面上掷树劈柴、打豆槌栗、堆积猪牛粪,甚至禁过铁圈车轮和用铁头担柱之挑担者,违者罚钱。另有淇园、文昌阁、求书轩、顺德堂、是政堂等特色建筑数十处。

经济

全村共有山地3000余亩,其中包括茶园1500多亩、桑园2500多亩,水田近1200亩,山场6万多亩。村内主要水系为棉溪河,棉溪河洪琴段共有3000米左右,水资源相对较丰富。全村主要农业经济收入以茶桑为主,辅以水稻、油菜等粮油作物,外出务工收入已占家庭收入的40%以上。同时由于交通便利,农业商贸活动十分发达。

交通

洪琴村位于北徽杭高速延村而行,村南S324省道而通。距歙县县城仅15公里,交通方便。

主要景区

.洪琴全村古民居大部分保存相当完整,三雕精细,风格各异古特,艺术价值极高。此外还有洪琴村的石龙洞,萌坑革命老区,沿线有关村的农家乐都值得开发。

所获荣誉

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洪琴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