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女坟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褚兰镇夏村墓山孜北坡,是一座东汉晚期的画像石墓。该墓于196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安徽省迄今发现规模较大、保存比较完好的东汉晚期画像石墓之一。九女坟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
考古概况
1956年秋天,省博物馆实施了考古发掘工作,从此揭开了“九女坟”的神秘面纱。科学发掘证实这是一座距今1700余年由巨石构筑,多室组成的大型夫妻合葬墓。该墓为青石建筑,高出山表面一米的土堆,当地称“九女坟”。
建筑特色
墓室由双甬道、横前室、双后室和一个耳室组成。墓门向西,墓向285度。墓室全长7米、宽4.84米。前室长3.46、宽1.93、高2.16米。耳室在前室北侧,东西长1.4,南北宽1.2,高1.37米。墓门两个,各有甬道通前室。甬道均长1.8,宽1,高1.54米。墓门宽0.9,高1.11米。墓道为斜坡式,有阶,不规整,长5.55,宽2.68米。前后室均石砌叠涩顶,墓顶长方形,有青石藻井,藻井上有雕刻图案,墓室布满画像石刻,前室画像石刻最为集中。
主要内容有神话故事并刻有门吏、车骑、宴饮、舞蹈、杂技、百戏、疱厨等人物以及神禽异兽。前室藻井上,雕刻着伏羲和女娲环绕盛开的莲花,轻舒广袖,翩翩起舞。画像石刻的画面,相互关联,带有连续性和故事性。
价值意义
九女坟是安徽省迄今发现规模较大,保存比较完好的东汉晚期画像石墓,是研究东汉的政治经济学文化等诸多方面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
1956年秋天,省博物馆实施了考古发掘工作,从此揭开了“九女坟”的神秘面纱。科学发掘证实这是一座距今1700余年由巨石构筑,多室组成的大型夫妻合葬墓。该墓为青石建筑,高出山表面一米的土堆,当地称“九女坟”。
参考资料
九女坟.博雅旅游.2021-06-20
太行八陉游(之八) _中国绿色时报电子报.中国绿色时报.2024-09-25
用文物涵养城市文化气质.拂晓新闻网.2024-09-25
建党百年特别报道丨安徽宿州埇桥区:搭文旅舞台 唱振兴大戏.今日头条.2024-09-25
专家讲述淳于意和泰安的传奇故事:让岱下中医传统文化重绽光华.今日头条.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