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喀拉布风暴

《喀拉布风暴》是由红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于2013年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作品描绘了主人公张子鱼、叶海亚等人及其家族在西域大漠等地的生活历程,展现了人类生存史和生命史的深刻主题。红柯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语言魅力,融入了诗意的浪漫、血性力量和生命激情。此外,作品巧妙地结合了世界探险家斯文·赫定的故事,极大地扩展了作品的内涵。2015年,该作获得了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提名。

故事简介

大西北的沙漠中,有一种被称为喀拉布风暴的黑色沙尘暴,这种风暴冬季带来冰雪,夏季则携带着沙石。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人们为了生存不断挣扎,胡杨和雅丹成为了他们的庇护之所。在这场风暴中幸存下来的燕子,用简单的巢穴守护着爱的承诺;而那些屹立不倒的地精,成为了爱的象征,它们吸收天地精华,给予人们爱的力量;金色的骆驼则是爱的理想化身,它们的存在让人们在茫茫沙漠中感受到爱的起源。在这个背景下,张子鱼、孟凯和武明生三位年轻人的命运交错,他们在寻找真爱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考验。女性角色叶海亚、李芸、陶亚玲的人生同样跌宕起伏。这些人物的经历,仿佛是在追寻斯文·赫定的脚步,他们最终明白了爱的意义,学会了坦然面对生活。随着喀拉布风暴的消退,人们的内心也逐渐平静下来,爱情如同地精一般茁壮成长,驼铃声响起,燕子归来,一切都在时间的沉淀下变得更加美好。

作品赏析

《喀拉布风暴》中的主人公们在成长过程中,既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诱惑和欲望的挑战。他们曾一度迷失自我,但在西域大漠的历史文化中,他们重新发现了生命的力量和精神的家园。作品通过对武明生家族人性和性的描写,展示了丰富的民间性故事和性知识,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当地的民俗,也为作品增添了深度和立体感。作品中的人文主义内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通过引入斯文·赫定这一历史人物,使得作品的主题得以升华。作品的艺术理想体现在其崇高的美学追求上,尽管作品涉及到了工业文明的负面影响,但它并没有采用常见的先锋文学手法,而是选择了高尚和优美的叙事风格。作品中对陕西省、新疆及中亚地区的人文风情、民俗和地域特色的生动描述,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作品的精神内核在于,即使在工业文明的阴影下,主人公们仍然能够找回对生活的热情、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生命的尊重。他们最终在西域大漠中找到了力量的源泉和精神的寄托。作者通过将斯文·赫定的故事融入作品,不仅拓宽了作品的内涵,也让这位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地理学家的形象深入人心。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展现了作者对艺术、生命和爱情的独特见解。

作者简介

红柯,本名杨宏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他的作品多次获奖,包括首届冯牧文学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等。他的长篇小说《西去的骑手:红柯》《乌尔禾》《生命树》均入围茅盾文学奖,并且《西去的骑手》荣获首届中国小说学会奖长篇小说奖。红柯的作品也被翻译成了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深受少数民族读者的喜爱。

参考资料

喀拉布风暴.豆瓣读书.2024-08-21

红柯长篇小说《喀拉布风暴》.中国作家网.2024-08-21

红柯:喀拉布风暴就是爱情风暴.光明网.2024-08-21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