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敬(1931年1月-2018年10月26日),出生于上海市,祖籍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国共产党党员,赣榆区宋庄镇任庄村村民,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现代乡贤”。
1991年,他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的岗位上退休,回到家乡连云港赣榆的一个小渔村。20多年来,他拿出200多万积蓄,设立“景清奖学金”,帮扶260余名寒门学子步入高等院校。
2018年10月26日晚上,方敬在家中病逝,享年88岁。
人物简介
方敬,男,中国籍,江苏省人,1931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为赣榆区宋庄镇任庄村村民。
1978年春,正在上海市教书的方敬回到赣榆宋庄乡,家乡的贫困落后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宋庄仅有两间瓦房,多数人家用的都是芦苇编的席子。方敬老家任庄村更是几十年没出过大学生。
1980年代,他以3万元成立奖学基金会。1991年,退休后的他毅然返乡,并在两年后,在当地的宋庄中学以自己恩师的名字设立了“景清奖学金”。“景清基金会每年会在开学典礼上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特别是对于那些学生能够进入全县前三十名的学生,每年会发放两千元奖金。”宋庄中学老师宋靠仿接受新华出版社采访时说。
除设立奖学基金外,方敬还通过多种形式救助了200多名贫困生——谁家孩子面临因贫失学的困境,总能得到他的援助。
人物荣誉
2016年11月,因事迹退休教授返乡助学24年倾尽积蓄助260名寒门学子走进高校,入选2016年11月“中国好人榜”。
曾荣登“李鸿坤榜”。
2017年7月24日,被推荐为第七届德耀中华中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2017年11月,方敬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类奖。
主要事迹
1991年,方敬从华东师范大学退休,只身回到家乡苏北的一个小渔村助学扶困、教化乡邻。他倾尽200余万元积蓄成立“景清奖学金”,资助260名寒门学子步入高等院校。26年崇文兴教、涵育乡风、反哺桑梓,方敬老人成为一位远近闻名、倍受尊崇的“新乡贤”。
1948年,方敬考入上海华东模范中学,因为家中贫困,他吃不起午饭,每天中午靠喝水充饥。一天,班主任胡景清老师发现这一情况,便拉着方敬一起吃饭。从此,胡老师把每顿午餐都分出一半给方敬,直到他读完高中。方敬深受老师影响,立志也要做胡景清老师这样的人。
方敬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期间,每年都回到家乡任庄村,用自己有限的工资资助当地贫困学子。退休后,方敬归返乡里,发挥余热,致力于用教育回报家乡、回报社会,设立以自己恩师名字命名的“景清奖学金”,先后资助260名贫困家庭的孩子进入高等院校学习。2011年,方敬罹患癌症,家人把他接回上海市治疗,劝他留在上海休养。但是他总是惦记着家乡的学生,身体稍有恢复,就回到他的“景清书苑”和孩子们在一起。方敬回到家乡的这26年,原来连高中生都很少见的小渔村先后走出140余位大学生。方敬的谆谆教导,让人们改变“上学不如上船,读书不如赚钱”的观念。与此同时,他还免费为乡村教师、学生等开设书法培训班,致力打造文化小镇、艺术小镇,镇里先后走出全国书协会员12名。他言传身教,倡导移风易俗,引领乡风文明,宋庄镇成为有名的省级文明镇。方敬的事迹和精神像火种在赣榆区蔓延,党员干部以方敬为榜样,纷纷学方敬、敬乡贤、作表率,尊师重教在当地蔚然成风。
方敬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8年10月26日晚上,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现代乡贤”方敬在家中病逝,享年88岁。
方老生前便与徐州医科大学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10时10分,方老的遗体被缓缓放入徐州医科大学的殡仪车,随着汽车启动,慢慢驶离。“方老师一路走好!”道路两旁,来自宋庄小学和中学的200名学生,手持白菊,垂首默哀。
参考资料
中国好人榜.中国文明网.2018-02-20
帮扶260余名寒门学子上大学的方敬走了,临终希望捐赠遗体.新浪.2018-10-30
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名单.中国文明网.2018-11-06
全国道德模范方敬连云港辞世 曾帮扶260名学子.人民网.201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