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讲稿》是2008年11月1日中华书局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梁方仲。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两个部分。
《中国经济史讲稿》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梁方仲文集系列之一。该讲稿的特征是,以《明史·食货志》为主要线索,通过史料的研读,呈现有明一代社会经济变迁的概况,并显示出各专题间的内在逻辑和紧密联系。这两部分均有相应附录,取自先生的讲座记录和笔记,点滴心得和治学方法虽未及成文,但已展开的思路,尽在其中。每论一事一物,必溯其源流,细节之处,严谨和缜密、用心与精妙自见。
第一部分“中国经济史演讲笔记”,先生生前并没将此笔记视作正式文稿,再加上“文革”等原因,所写手稿以及部分油印稿已散失不少,今整理出的笔记,乃由若干次课程不同版本手稿和油印稿裁集而成,在某种程度上已不能窥其全貌。而且,由于整理时间仓促和篇幅限制,我们不得不割舍了大量唐朝以前的手稿,把重点落在唐以后特别是明清部分;唐代以前,举凡域外交通、流徙人口、豪族经济、成卒屯垦、农民日常生活诸问题,梁先生均有灼见,只能等待来日另行出版了。但仅就存留的部分来说,已足以展示出梁先生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高屋建瓴式的把握。
第二部分“明代社会经济史专题”,系先生1964年在中山大学开设同名课程的讲稿,分为十四个专题。与第一部分相比,讨论更加集中和专门,使读者得以管窥明代社会经济运转的机制和过程。
作者简介
梁方仲(1908-1970)中国经济史学家,明清史学家。广东省番禺区(今广州市)人。是著名的历史学家,经济史专家,毕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明代财政史,更是鞭辟入里,多所创见,成绩斐然,被国内外史学界誉为研究“明代赋役制度的世界权威”。是中国社会经济历史学的奠基者之一。
梁方仲的社会经济史研究成果,至今仍是全世界相关研究领域的翘楚。其著作《一条鞭法》,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公认是此领域最高成就。《明代粮长制度》、《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等书,仍是相关研究人员必须引用的重要文献。 2002年11月23日,梁家后人将梁方仲先生毕生收藏之五千八百多种,一万五千余册图书和手稿捐赠给中山大学图书馆。
出版背景
梁方仲先生的学生黄启臣先生将梁先生的著作重新整理,交由中华书局整体出版。文集之一、二、三,是将分别曾由中华书局、中州古籍出版社、广州人民出版社三家出版的论文集以及一些未刊稿重新编排,确定了三个主题,分别是:明代赋役制度、明清赋税与社会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史论,这样的处理较以前单纯以论文集命名的方式更显主题明确。两部名著:《明代粮长制度》、《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收入文集之四、之五。将未刊之梁方仲先生《中国经济史讲稿》和《读书札记》整理出来,分别列为文集之六、之七。对难以收入三个主题中的文章,归入之八杂稿中。
梁方仲文集共有八本:《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中国社会经济史论》、《明代粮长制度(校补本)》、《时代赋役制度》、《中国经济史讲稿》、《明清赋税与社会经济》、《梁方仲文存》、《读书札记》。
本书目录
中国经济史演讲笔记
引论
第一编 中国原始社会经济
第一章 旧石器时代(PaleolithicAge)
第一节 中国猿人时期——旧石器时代初期(约在50万年以前)
第二节 河套平原人时期(河套文化OrdosIndenty)
第三节 山顶洞人时期
第四节 仰韶文化时期(或软陶泥文化期)
第五节 龙山文化时期(或黑陶文化期)
第二编 商代奴隶社会经济
第一章 商朝产业状况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主流)
第二节 牧畜业
第三节 狩猎(渔猎)业
第四节 手工业
第五节 贸易与货币
第二章 殷代之生产诸关系
第一节 社会阶级
第二节 奴隶的用途
第三编 初期封建社会经济
第一章 西周
第一节 西周的生产方式
第二章 春秋战国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第二节 铁之应用对初期封建制的影响
第三节 水之利用
第四节 工商业之进步
第五节 城邑的勃兴与人口的增加
第四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经济
第一章 秦朝统一的完成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秦统一“天下”的原因
第二节 秦统一中国后的统治措施(仅以直接或间接与经济有关的为限)
第二章 两汉帝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两汉农业生产之发展
第二节 两汉的手工业
第三节 两汉的商业
第四节 两汉税制
第三章 三国鼎立之经济状况
第一节 魏蜀吴之田地及农业
第二节 三国的工商业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经济
第一节 人口流徙与南方的开发
第二节 土地制度与农民生活
第三节 所谓“中古的自然经济”
第四节 寺观经济与社会生产的矛盾
第五编 隋唐宋元明清经济的发展
第一章 隋朝经济
第二章 唐以后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一节 户口
第二节 田地
第三节 农业生产的进步
第三章 唐以后手工业之发展
第一节 棉纺织业
第二节 丝纺织业
第三节 矿冶业
第四节 制茶业及制糖业
第五节 瓷器业及玻璃业
第六节 造纸和印刷术
第七节 造船业及指南针
第九节 官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矛盾
第四章 唐以后货币和高利贷
第一节 纸币的使用
第二节 高利贷
第五章 唐以后商业的巨大发展
第一节 国内商业
第二节 国外贸易
第三节 商业资本兴起及其局限性
第六章 唐以后交通运输业之发展及城市之兴盛
第一节 国内交通运输
第二节 海外交通运输
第三节 城市兴盛——城乡经济联系之加强
第七章 国家的财政制度
第一节 唐朝两税法
第二节 宋代财政制度
第三节 元代赋役制度
第四节 明代从两税法到一条鞭法
第五节 清代地丁制的实行
第八章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与阻滞因素
第一节 主要特征
第二节 中国社会发展阻滞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评估
附录一:参考资料
一、《左传》中关于邑县的记载简表
二、《左传》中关于土地转移与土地纠纷的记载简表
三、《孟子》等有关井田制资料
五、历代田亩统计简表
六、春秋战国货币图
七、五胡十六国兴亡表
八、西晋迄隋唐老小中法定年龄,西晋占田、授田及民户、赋役额表
九、三国迄唐朝中期田制与赋役制参考资料
十、隋唐宋及今运河图
十一、宋代仁英神哲宗四朝之主客户口统计
十二、元代纸钞发行额及积累数表
十三、鸦片贸易
十四、清末民初中国纱厂一览表
十五、两千年来农民起义大事年表
十六、中国社会史分期诸家意见简表
十七、中国经济史参考书目
十八、解放以来中国经济史论文目录
附录二:朱元璋简谱
明代社会经济史专题
第一讲 导言
第二讲 户帖与黄册
第三讲 户籍的划分及其对社会经济之影响
第四讲 逃户与流民
第五讲 附籍与移徙
第六讲 明代官办救济事业(养济院、漏泽园等)
第七讲 明代历朝户口变迁趋势及其分析
第八讲 王亚南氏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规律的介绍及评述
第九讲 田地的分类及其对社会经济之影响
第十讲 田地的分类(续)
第十一 讲鱼鳞图册和赋役的关系
第十二 讲明代屯田制度
第十三 讲明代漕运
第十四 讲明代江南棉纺织手工业
附录一:明清时期经济史上的几个问题
附录二:明代钞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