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振兵,男,1981年生,博士、西南交通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 1999年9月-2009年6月就读于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获学士、博士学位;
• 2009年7月-2011年7月,作为引进人才留校在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作,副研究员(聘);
• 2011年8月-2012年1月,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研究员(评);
• 2012年2月-8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 兼聘 负责项目管理工作;
•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访问学者(国家公派留学全额资助) (Surface Processing & Mechanics Group,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Division,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 2014年7月,入选西南交通大学“砺实之星”;
• 2015年6月,增列为博士生导师;
• 2015年8月-今,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进修经历
·2010年2月-2011年1月,四川大学出国人员外语培训部进修英语;
·2015年4月-2015年7月,西南交通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
主要贡献
参与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复杂环境下曲面接触扭转微动磨损机理研究(U1530136) (2016-2018)(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流致振动诱发间隙配合面冲击微动磨损的基础研究(51375407) (2014-2017)(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无渣轨道扣件系统松动的摩擦学机理研究(51005192)(2011-2013)(主持);
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基金-扭动微动摩擦学第三体的形成、演变及其作用机制研究(2010018 4120002)(2011-2013)(主持);
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科技创新项目-扭动微动磨损摩擦学第三体形成、演变及其作用机理研究(SWJTU09CX020)(2010-2012)(主持);
6.中国科学院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医用纯钛及钛合金离子注入层在人工体液中的扭动微动摩擦学特性研究(0903) (2010-2012)(主持);
7.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高速铁路扣件螺纹摩擦副微动磨损机理及其防护研究(SKLMT-KFKT-201007) (2011-2013)(主持);
8.机械设备健康维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表面纹理化对冲击微动磨损的防护机理研究(201 303) 2013-2014(主持)
9.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蒸汽发生器690合金传热管微动磨损性能研究(2012-2014,2010ZX06004-18)(参加);
10.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核电厂设备摩擦系数测定试验(2015-2016,20 10ZX06004-18)(技术负责人);
11.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蒸汽发生器抗振条对传热管抗磨损性能影响试验(2015-2016,2010ZX06004-18)(技术负责人);
12.广州地铁5号线直线电机安全托耐磨材料选型研究2014(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参加);
13.美国能源部(DOE)与壳牌(Shell)联合课题“Ionic liquids as multi-functional lubricant additives to enhance engine efficiency,” collaborated with Shell Global Solutions (US) Inc., $1,200,000, awarded (DE-FOA-0000239) by the Office of 能量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 Energy (EER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DOE), FY 2012-2014.(参加);
14.美国能源部(DOE)与通用公司(GE)联合课题“Ionic liquids as novel lubricants for engine applications,” CRADA with General Motors Corp., $1,000,000 funded by DOE EERE, FY 2009-2013(参加);
15.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西南交通大学首个“973”项目-高速列车安全服役关键基础问题研究、参与了“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学术论著
担任《摩擦学学报》第七届编委(2014-)。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第一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2013-)。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摩擦学设计专委会委员、秘书(2013-)。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委。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科技委员会委员。
担任《Wear》、《Tribology International》、《Tribology Transaction》、《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Journal of Biomimetic Biomaterials and Tissue Engineer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University》、《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fac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Polymer Engineering & Science》、《Materials and 设计》、《Vacuum》、《Nuclea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摩擦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功能材料》、《兰州交通大学学报》、《中国电力》、《东北大学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中国测试》、《振动与冲击》、《中国石油大学》(自然科学版)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近5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120余篇论文,其中被SCI收录50余篇、EI收录50余篇。申请1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实用新型专利。
参与承办学术会议
2010年4月,“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RETTING FATIGUE”Chengdu, China April 19-21, 2010,国际会议秘书;
2010年7月,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摩擦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秘书、联络人;
2011年10月,第九届两岸三地先进制造会议会议秘书;
2014年8月,2014年全国摩擦学设计专委会学术研讨会 会议秘书长、联络人;
2014年11月,NSFC机械工程学科2014年度青年/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启动会,会议秘书、联络人;
2015年10月,第十二届全国摩擦学大会暨2015年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大会秘书、联络人。
获奖记录
2016年论文获得《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期刊Most Downloaded Articles ;
2015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
2015年获得《International Tribology》期刊2010年-2015年最佳论文引用奖;
2014入选西南交通大学“求实之星”高层次建设人才计划;
2014年《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优秀审稿人;
2012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8/8);
2012年,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 ;
2009年获第六届詹天佑铁道科技奖专项奖(1/1);
攻读博士期间获四川省三好学生(2008年)、四川省优秀毕业生(2009年)、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10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