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戴维·坎贝尔

戴维·坎贝尔(1915~1979)澳大利亚诗人。青少年时期在农场上度过。18岁时去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后改学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参加空军,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太平洋作战。战时在《公报》杂志上发表过一些诗,并结识当时任《公报》文学编辑的斯图尔特。坎贝尔是一位多产的诗人。他的第一本诗集《与太阳的对话》于1949年出版。1956年出版诗集《马利恩山的奇迹》。70年代共出版11册诗集、2本短篇小说。1975年获怀特文学奖。

生平

坎贝尔继承了澳大利亚民俗音乐民歌传统,同时又汲取了英国诗歌的精粹。他的优秀作品往往既有民谣民歌的朴素气质,又有复杂的层次。他的语言洗练,生动贴切,作品耐人寻味。在后期的创作中,他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曾运用新超现实主义进行创作;题材范围也有所扩大,因而作品内容日臻丰富。他被认为是澳大利亚最优秀、最有创造性的诗人之一。

作品

牧人

太阳没于夏日草丛,

桉树是扭曲的钢铁;

牧人在树阴下

蹲坐稍歇,

一只臂上缰绳牵绕

一只手里卷着烟草。

马儿静立,牧牛犬

在树阴里吐着舌头,

平原上有那么一刻

时光在将他们仨等候,

牧人舔了舔卷烟

时光收起太阳的行囊。

我望着牧人上马骑行,

穿过平原上的蜃市;

那永恒的一刻仍然

带给我新的漪漪游思;

仿佛透过变形的云气

看到他孙子就坐在那里。

哈里・皮尔斯

我坐在红色畜道旁

嚼一片苦味的草叶

看见平原上的蜃景

里面拉过一架牛车。

是老哈里・皮尔斯和他的役畜。

这些飞虫可不行,我冲他咕噜。

领头牛挨了他的鞭,

真开心听老哈里诅咒,

火辣正午,小公牛们

仿佛云中漫步。

飘行琥珀色空中,它们

拉着羊毛去冈达盖镇。

穿越时光和平原,

老人腾云驾雾,

在我脑中漫游多年;

如今就在那里借宿。

当时光在我们身上一切遂愿

也许他还要将他的牲口驱赶。

夜播

啊,温柔、温柔的土地

青穗将从你身上长出,

此刻你被镶上光边:

月光之下休耕地起伏,

犁沟与夜色结为爱伴。

眼下正是当令应时:

情侣们都上了床榻,

我在地里深夜播种,

种籽火星般布撒,

我看见黑夜燃亮。

温柔的土地啊,我撒出

这颗心中活生生的谷粒。

星星在头上拖着耙子,

夜露送来和润的雨水:

如同情人,我与你相会。

绿装战士

啊,十五个绿装战士,

一人一挺冲锋枪,

拂晓时跳上我的飞机;

我们飞升迎向太阳

我们启程前往东方

攀升进入白昼

直至脚下肋状的丛林

像巨大的化石展露。

我们攀向遥远的山脉,

云儿伸出洁白双爪,

抓住山隘的肩膀;

绿装战士朗声大笑。

他们不畏猿猴似的白云:

白云爬上高山之巅

抓着无形的绳索

胸中藏着闪电。

他们不惧夏日的太阳:

对于毫无戒备的目光

太阳炽热的中心备有

百枚炮弹,嘶嘶作响。

降落多巴杜拉战场时

战士们向着空旷蓝天

个个竖起拇指;而我

却凝视他们的右边。

因为十五位丛林绿的战士

是从苦那伊草中站起

走向了飞机。他们前进

我的兵士默默凝视;

仿佛在时代预言的镜中

凝望着他们自己。

哦,他们有的拄着拐棍

有的躺在担架上,

几乎无人靠两只脚板

走在这片晨绿中。

(他们不在意猿猴般

爬上山巅的白云;

他们不惧怕炎炎酷日

为胸膛准备的子弹。)

他们目光炯然而脸色黯淡;

他们的皮肤与黏土一色。

大自然夜里与他们相会

白天则将他们追踪。

忘不了索普塔小道上

战士们一身绿装,

十五挺喷火的冲锋枪

决不将丛林相让。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