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变态(sexual deviation),又称性心理障碍(psychosexual disorder),是指性行为明显偏离正常的一组心理障碍,表现为以异常的性行为作为满足性需要的主要方式,从而不同程度地干扰了正常的性活动。
性变态分为性身份障碍和性偏好障碍,其中性偏好障碍包括露阴症、恋物症、异装症、摩擦症、性施虐症、性受虐症、窥阴症、恋童症等。性身份障碍可能与按哪种性别进行养育有关,与生物因素无关;性偏好障碍的病因没有确切证明和结论,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是通过后天经验获得的。性身份障碍的流行病学资料主要来自欧洲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但要求性别重塑术的女性是男性的3~4倍。儿童和成人均会发生,但儿童更注重行为和心理的性别身份识别。性身份障碍的临床表现为渴望异性的生理特征、性特征或社会角色,性偏好障碍表现为性对象异常和性行为方式异常。
成人的性身份障碍治疗方式有心理治疗、激素治疗、性别重塑术等;儿童治疗主要以心理社会干预为主;青少年治疗手段和原则同成人类似,治疗原则遵循激素治疗、现实生活体验和外科手术治疗的三联疗法。性偏好障碍需要根据不同症状选择治疗方法。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性生理、性心理卫生知识的系统教育可起到预防作用。性变态一旦形成,不易彻底纠正。但至更年期以后有可能渐趋缓和。
定义
性身份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GID)指强烈而持久的跨性别身份认同和对既定性别身份的长期不适感。
性偏好障碍指对正常的性交并不感兴趣,而只青睐于离奇的性偏好,分别表现为性对象异常和性行为方式异常。此类患者特点在于正常性行为的缺乏。
分型
性变态分为性身份障碍和性偏好障碍,其中性偏好障碍包括露阴症、恋物症、异装症、摩擦症、性施虐症、性受虐症、窥阴症、恋童症、其他未特定型。
病因
性身份障碍
性身份通常在3岁左右开始建立,可能与按哪种性别进行养育有关,与生物因素无关。如果儿童的外貌性别特征区分不明显,或养育方式并没有一味地倾向男性或女性,那么其性身份的形成就不强烈,在以后的生活中性身份可能改变或混乱。儿童强化了这种认同并进行适当的性别角色行为。
性偏好障碍
对生物学原因仍不能得到公认的确切证明和结论。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性偏好障碍是通过后天经验获得的。
1.露阴症:有以下特点:①个性不成熟,露阴症似乎是建立在对性的不了解上,在接近性伴侣时觉得害羞和自卑及对自己男性气质怀疑和害怕,并结合强烈的、需要证实其雄风和性能力的愿望。②人际压力和发泄行为。③伴有其他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或痴呆等。
2.恋物症:大致上是通过学习使得很多刺激性性兴奋和性满足连接在一起。因此,恋物症首要的先决条件似乎是曾有过一次特殊经验,即当某人接触到某些特定物件的强烈情绪引发了性兴奋和性高潮。
3.异装症:学习理论认为,异装症者童年时,家长把他们当女孩,赋予或纵容其跨性行为,从而导致男孩出现异性模仿欲。这种欲望引发的行为偶然与性快感结合时,会产生强烈印象。此种印象的进一步强化最终导致异装症的形成。
4.性施虐症:起因类似于恋物症,包括3个方面:①性兴奋和性高潮体验曾与施加痛苦相联系,强烈情绪刺激与性兴奋之间的联系。②对性持负面态度的人来说,性虐待活动使他们的行为不至于有浓厚的性含义,同时有助于他们表达对性伴侣的轻蔑,并施以惩罚。③在精神分裂症和其他严重的心理问题中,性虐待的仪式和性行为可能缘于内在控制力的降低,并也缘于病理转换的象征历程。
5.性受虐症:可能是早年经历形成的习惯。在早期经验中个人把痛苦和性快感联系在一起。
6.窥阴症:精神动力学派认为,窥阴症患者在童年期多有过无意中看到或听到父母行房的经历,这种经历在幼儿心理中引起好奇、惊讶、震荡和紧张,并经心理机制运作,使得“阉割焦虑”长期存在;成年后的窥阴行为是潜意识对抗阉割焦虑努力的行为体现。行为理论则寻找一种由第一次窥视体验与性唤醒之间产生偶然联系的解释。
7.恋童症:有学者认为恋童症是心理精神因素所致,如心理上、性心理上、智商低下和精神障碍的影响;也有学者认为与身体功能损伤有关,如阳痿、酒精中毒、衰老或大脑损伤等。这些问题使他们无法与成年人进行正常的性交往。在潜意识中对成年性伴侣憎恶、敌视和报复心理的引导下,他们把性活动对象转向儿童。
8.摩擦症:摩擦症的病因各家意见不一。精神动力学派认为,摩擦行为与性心理发育的停止或倒退有关,是克服潜意识“阉割焦虑”的行为表现。行为学派认为,摩擦是一种条件反射行为,患者过去曾在拥挤场合偶然摩擦异性躯体并获得性兴奋,尔后为了重温这份快感而有意地多次重复行事,终于养成这种不良的习惯。
流行病学
性身份障碍的流行病学资料主要来自欧洲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但要求性别重塑术的女性是男性的3~4倍。儿童和成人均会发生,但儿童更注重行为和心理的性别身份识别。
临床表现
性身份障碍
性身份障碍的个体表现为渴望异性的生理特征、性特征或社会角色。儿童常见的跨性别的典型行为有:①性身份申明。②着装游戏。③玩具游戏。④角色想象扮演。⑤同伴关系。⑥运动和语言特征。⑦关于解剖学性特征的描述。⑧混战游戏。儿童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是集中而持久。青少年GID者对既定性别强烈的不适感可能具有生理和心理双重意义,他们的临床表现同成人类似,但青少年的临床表现更加显著,有时呈极端形式。
性偏好障碍
露阴症
露阴症表现为反复在陌生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的生殖器,以满足引起性兴奋的强烈欲望,几乎仅见于男性。患者反复或持续地向陌生人(通常是异性)暴露自己的生殖器,几乎总是伴有性唤起及手淫,但患者并没有与“暴露对象”性交的意愿或要求。
恋物症
恋物症表现为在强烈的性欲望与性兴奋的驱使下,反复收集异性使用的物品。几乎仅见于男性。恋物症患者对异性穿着、佩戴的物品,甚至一些与性无关的物品有性兴趣,即所恋物体成为性刺激的重要来源或获得性满足的基本条件。
异装症
异装症又称恋物性异装症,是恋物症的一种特殊形式,患者表现出对异性衣着特别喜爱,反复出现穿戴异性服饰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由此可引起性兴奋。此症一般只发生于男性。患者并不要求改变自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不期望永久变为异性。
摩擦症
摩擦症一般是男性患者在拥挤场合或乘对方不备之时,伺机以身体某一部分(常为阴茎)摩擦和触摸陌生人(通常是异性)身体的某一部分,以达到性兴奋的目的,但并没有与所摩擦对象性交的要求,也没有暴露自己生殖器的愿望。摩擦症多见于男性。
性施虐症
性施虐症是指性偏好障碍者长期、多次在性交之前、之中或之后,一定要给对方造成某种程度的肉体伤害及精神凌辱,非如此不能引起性兴奋与获得性满足的病症,是性偏好障碍中引起危险后果的一种类型。
性受虐症
性受虐症是指长期、多次要求性爱对象对自己施加躯体虐待与心理凌辱,并以此作为引起性兴奋与获得性满足的主要手段的病症。
窥阴症
窥阴症又称窥淫症,是指长期偷看异性脱衣、入浴、如厕或行房,以达到引起自身性兴奋的一种病症。窥视本身可引起性快感和性满足,可伴有当场手淫或事后回忆窥视景象同时手淫,以获得性满足。这是性偏好障碍中较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只发生于男性。一般于青年早期首次出现症状。
恋童症
恋童症指一个成人的性要求和性反应部分或全部有意识地指向儿童或性发育尚未成熟的少年,靠猥亵和奸污他们来引起性兴奋和获得性满足,而对成年对象则相对或完全缺乏性兴趣。受害的儿童或少年一般都是原已熟识的,以完全陌生者为对象的情况少见。恋童症主要见于男性。
其他未特定型
其他未特定型包括以淫秽的语言打电话、与动物发生性活动、以勒颈或缺氧的方式增加性兴奋等。
检查诊断
性身份障碍
性身份障碍诊断和评估的步骤包括以下三步:①判定GID的症状是否存在,包括排除其他可能的诊断。②评估GID的性质和程度。③评估共病情况。
成人GID的诊断几乎完全依赖于患者的自我陈述。在经过临床访谈后,基于患者自我陈述的性心理发育史、性别身份特征、性取向、关注身体性征的感受及希望的性别角色等,根据诊断标准做出诊断。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和职业功能也需要评估。儿童GID患者的症状判断常依赖父母或照料者提供,表述症状时可能会有误差,因此需要一些必要的评估工具。使用的儿童性身份访谈及儿童性身份调查问卷主要用于研究,尚未有应用于临床评估或筛查的统一分值。青少年GID诊断标准与成人相同。
1.易性症:渴望像异性一样生活,被异性接受为其中一员,通常伴有对自己解剖性别的苦恼感及不相称感,希望通过激素治疗和外科手术使自己的身体尽可能地与所偏爱的性别一致。转换性别身份至少应持续存在2年以上,才能确立诊断,且不应是其他精神障碍的症状,如精神分裂症,也不伴有雌雄同体、遗传或性染色体异常等情况。以上问题产生了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社会、职业及其他功能方面的损害。
2.双重异装症:个体生活中某一时刻穿着异性服装,以暂时享受作为异性成员的体验,但并无永久改变性别的愿望,也不打算以外科手术改变性别。
3.童年性身份障碍
1)强烈而持久的跨性别身份认同:①反复表述自己想成为另一性别或坚持认为自己是另一性别。②喜欢或坚持换穿异性服饰。③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强烈偏好另一性别角色或坚持幻想成另一性别。④强烈希望参加另一性别的游戏或娱乐。⑤强烈偏好另一性别的游戏伙伴。
2)为自己的性别感到持久不适或认为自己目前的性别角色很不合适:①男孩会断言自己的阴茎或睾丸是令人厌烦的,即将消失,或断言最好没有阴茎,或拒绝莽撞激烈的游戏并拒绝典型的男孩玩具、游戏和活动。②女孩会拒绝坐着小便,断言自己有阴茎或会长出一个阴茎,或断言自己不会长乳房或来月经,厌恶正式的女性服装。
3)此障碍不与躯体上的小儿两性畸形同时存在。
4)以上问题产生了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社会、职业及其他功能方面的损害。
性偏好障碍
性偏好障碍ICD-10诊断标准:①个体通过异常的性对象和异常的性行为方式,从而体验反复强烈的性冲动和性幻想。②个体将其性冲动付诸行动或因其性冲动或性幻想引起明显痛苦。③此类偏好至少持续6个月。
1.露阴症诊断标准:①符合性偏好障碍的标准。②患者反复或持续地有向陌生人(通常是异性)暴露自己生殖器的倾向,几乎总是伴有性唤起及手淫。③患者并没有与“暴露对象”性交的意愿或要求。
2.恋物症诊断标准:①符合性偏好障碍的标准。②所恋物体成为性刺激的重要来源或获得性满足的基本条件。
3.异装症诊断标准:①符合性偏好障碍的标准。②个体穿着异性服装,以此创造异性的外表、体验成为异性的感受。③异装与性唤起密切相关,一旦达到性高潮,性兴奋下降,就有强烈去除异装的冲动。
4.性施虐症和性受虐症诊断标准:①符合性偏好障碍的标准。②性活动中表现为施虐者或受虐者或兼有两者,包括至少下列一条,即疼痛、羞辱、捆绑。③施虐、受虐行为是引起性兴奋与获得性满足的最主要手段。
5.窥阴症诊断标准:①符合性偏好障碍的标准。②患者反复或持续地偷窥他们行房或私密行为(如脱衣)的倾向,几乎总是伴有性唤起及手淫。③患者并没有与“偷窥对象”性交的意愿或要求。
6.恋童症诊断标准:①符合性偏好障碍的标准。②持续或主要偏好与儿童或性发育尚未成熟的少年性活动。③个体至少16岁,且比标准①中提及的对象至少年长5岁。
7.摩擦症诊断标准(DSM-5):①至少6个月,通过碰触或摩擦未征得同意的人从而激起个体反复的强烈的性唤起,表现为性幻想、性冲动或性行为。②个体将其性冲动实施在未征得同意的对象身上,或其性冲动或性幻想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由于摩擦症患者也有将阴茎掏出直接挨碰对象,达到性兴奋,但不以暴露生殖器本身以达到性兴奋,可与露阴症相鉴别。
鉴别诊断
性身份障碍
童年性身份障碍需与异装症鉴别。异装症患者喜欢穿着异性服装,患者在穿着异性服装时并不伴有性兴奋。
性偏好障碍
除原发性的性偏好障碍外,还有其他多种疾病或情况可出现类似行为,需注意鉴别。
①脑器质性疾病、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缓者也可出现异常性行为。这是此类疾病的一种症状,并非真正的“原发性”性偏好障碍,各种疾病本身的特点可资鉴别。
②境遇性性偏好障碍(如处在远洋航行、被监禁、夫妻长期分居等特殊环境中),一旦恢复正常的性生活,曾有过的某些性变态行为便可消失。
③与性流氓行为相区别。性偏好障碍者缺乏正常性满足要求,仅通过寻求异常性对象或性方式达到性满足;一般仅表现单一的异常性行为,工作表现好而无其他劣迹;性偏好障碍者的行为往往“损人害己”,事后为此痛苦、内疚以致消极自杀。而性流氓行为则相反。
治疗
性身份障碍
成人治疗
其诊疗指南中提出了心理治疗、激素治疗,以及现实生活体验和外科手术治疗三联疗法。
1.心理治疗:个体治疗可以让患者在安全和有支持的环境内讨论困难的处境和感受,探索性别认同,检验人际关系和职业关注,讨论以后的治疗方案等。团体治疗可以让患者从同伴得到认可和支持,有助于减少孤立感和焦虑情绪。
2.激素治疗:对GID患者实施交叉性激素治疗,对解剖学性别和心理性别的转变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减少精神病性并发症。女性GID患者原则性激素治疗是睾酮制剂,男性GID患者则使用雌激素及孕激素。在激素治疗过程中定期接受配套医学检测,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3.现实生活体验:是充分采取一种全新或变化的性别角色或表现进行日常生活,让GID患者在决定改变性别时提前感受这种现实变化和后果,以在日后的生活中能成功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4.性别重塑术(sex reassignment surgery,SRS):是包括胸部手术和生殖器手术在内的外科手术,以及一些有利于增加手术者男子气和女子气的身体其他部位的手术。SRS的适应证:①达到患者所在国家的法定年龄。②经过12个月持续的激素治疗并且没有禁忌证。③经过12个月成功的现实生活体验。④若有精神科医师参与,在心理治疗中进行的完全现实生活体验的效果要由精神科医师及患者共同来决定。⑤患者要对手术的花费、住院时间、可能的并发症及术后康复所需的其他手术等知识都有充分的了解。⑥要意识到可能由不同的主管医师来进行。
激素治疗和手术治疗可能会带来风险,接受激素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患者自杀死亡率和其他原因所致的死亡率均高于普通人群和未接受治疗者。SRS严重后果之一就是对手术的后悔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自杀),因此手术前的心理治疗或评估,以及现实生活体验是必不可少的。
儿童治疗
儿童性身份障碍的治疗与成人不同,因生理及心理均未发育成熟,主要以心理社会干预为主。治疗基本原则包括:①减少社会排斥。②对精神病理的治疗。③对痛苦烦恼的干预。④预防成年GID。
青少年治疗
青少年GID的治疗手段和原则同成人类似,治疗原则遵循激素治疗、现实生活体验和外科手术治疗的三联疗法。但对未完全做好适应另一性别身份生活的患者主要使用心理社会干预。对青少年GID患者的身体干预需要经过详细评估后才可进行,由于患者承担责任的能力相对有限,需要考虑伦理和法律相关问题。
性偏好障碍
1.露阴症:精神分析、个人和集体心理治疗、厌恶治疗及脱敏治疗已用于临床。没有满意的证据表明这些治疗对大多数病例有效。
2.恋物症:以心理治疗为主。帮助患者认识这是一种适应不良性行为,共同找出那些适应不良性认知,树立治疗的信心。同时进行疏导,消除自卑、消极等挫折心理和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提供“学习”或训练方法来矫正这些适应不良性认知和行为,帮助患者理解人的行为模式是后天学习来的,当然也能通过学习来改变其认知和行为。
3.异装症:通常采用厌恶疗法,也可以领悟疗法,即发觉个体偏爱女装这一心理产生的情结,然后加以消除。求治者的异装症表现越典型,这种疗法的效果越好;越是希望自己外观像女人者,效果越差。
4.摩擦症:只要确有求治动机,遵从医嘱坚持治疗,行为治疗或动力心理治疗都有良好疗效。
5.性施虐症:治疗比较困难,有应用行为治疗的比较报告,但没有适当的临床检验证据。在缺乏任何有效治疗情况下,犯有严重伤害罪的男性,如果有其他犯罪的危险性,必须结合法律手段来处理。
6.性受虐症:患者自己心甘情愿、乐此不疲,除非出现严重躯体伤害外不易被发现,很少因此求医。治疗方法以心理治疗为主,动力心理治疗或行为治疗都有一定疗效。
7.窥阴症: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动力心理治疗或行为治疗。心理治疗无效时也可试用抗雄性激素类药物,靠全面抑制性欲来减少或消除窥阴行为。
8.恋童症:是一种很难治的精神障碍。对不造成儿童直接伤害的恋童症者主要采用厌恶疗法,同时辅以心理动力学治疗,应注意纠正个体与成人性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对造成儿童伤害的恋童症者,法律制裁是必要的。
药物治疗是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的一种辅助治疗。药物的选择根据患者的性偏好障碍类型、不同发病原因及症状表现、心理治疗效果的好坏来决定。人们发现性偏好障碍与强迫症有不少相似之处,都具有自己难以控制的特点,开始使用某些对治疗强迫症有效的抗抑郁药来控制异常的性行为。抗焦虑药不仅可缓解性偏好障碍者的焦虑、烦躁情绪,有报道可用于控制变态性行为。不过抗焦虑药及抗惊厥药只限于个案报道,其确切疗效及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考证。
对有性侵犯行为的性偏好障碍患者,出于公共安全及公众利益考虑,可对其进行“化学去势疗法”。倘若患者对药物治疗无法耐受或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差,而其症状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则需对患者进行“手术去势疗法”。
预防
由于性变态患者通过变态的性行为可以获得快感和性满足,故一般不会积极主动求医,因而临床上难以发现。他们多在配偶、亲属的督促,或是在行为被揭露后才就诊。
性变态的出现隐秘,一般不引起重视,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待到程度较重时又为时已晚,治疗起来非常困难,故应以预防为主,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性生理、性心理卫生知识的系统教育,父母做好榜样,既不放纵,也不实行封闭,既不让其进入色情场所也不使其产生恐惧感。对于不良的环境和家庭关系而可能诱发性变态者,应实行环境调整;对有特殊背景者应争取得到医疗和社区机构帮助。积极寻求心理咨询者的帮助,缓解不良情绪和生活上的苦恼,并及时获得相应的心理卫生知识,使其领悟,避免性变态的发生。
预后
性变态一旦形成,不易彻底纠正。但至更年期以后有可能渐趋缓和。
历史
19世纪早期学者通常把性变态看成是一种先天性异常。人们往往假设性变态具有生物学基础。但是经历较长时期研究,虽有若干有意义的研究结果,迄今对生物学原因不能得到大家公认的确切证明和结论。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性变态是通过后天经验获得的。多年来在理论探讨上以精神分析、精神动力学派理论和行为主义学派理论影响较大。几十年的治疗时间理论检验证明,两种学派理论观点虽对少数病例可以说明解释,并在治疗上有积极作用,但任何一个学派都不能信服的解释和治疗多数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