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保健学是一门以维护和促进妇女健康为目的的科学。它以群体为服务和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密切结合临床。一个国家的妇女保健水平,是与该国妇女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紧密相连的。50年来,我国妇女保健事业有很大发展,但在全国范围内,妇女保健和妇女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努力。
重要性
1、农村妇女劳动保护:我国农村妇女历来从事各种农业劳动。近50年来,各地对妇女常见病做过多次普查,为此制定了一些保健措施和管理条例。如1958年总结出“三调三不调”。我国妇联工会对此十分重视,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也做出了相关规定。
2、城镇妇女劳动保护: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妇女劳动者所接触的工种越来越复杂。其中,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也越趋复杂。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对女职工本身健康可能有害,但更重要的、更容易被忽视的是它们对胎儿、婴儿、乳儿的毒害,这是成长妇女劳动保健的重要内容。
3、孕期保健:人的胚胎从一个单细胞的受精卵或孕卵,要经过38周才发育成一个身长约50cm、体重约3Kg的新生儿。正常情况下,这个发育过程会有条不紊的进行,胚胎、胎儿在羊水、胎盘、胎膜、子宫和腹壁多层保护下,由母体给胎儿一个恒温条件、它所需要的营养、热量,从母亲血液中经过胎盘吸收、代谢废料经过胎盘由母亲的相关器官排出母体外。为了保证胎儿发育所需和减少毒害,必须加强有关营养、环境、感染等因素对胎儿发育影响的研究;也需要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卫生教育,对孕妇进行监护和指导,这就是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
4、产期保健:这是孕产期保健的一个重点,也是引起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家庭来说,一个新生婴儿的到来是个大喜事,对社会和国家来说,在一个新公民出生时,必须保证母子健康安全。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000余万出生儿中,约有2万左右孕产妇死亡和百万上下的婴儿死亡。而这些死亡中的绝大多数是可避免或改善条件即可避免的。这些都是摆在妇女保健工作者日程上的紧迫任务。
5、家庭主妇保健:在许多家庭中,妇女不一定能做主,但在家人生活照顾和安排上,她们都是主角。国外有调查显示,如母亲在产时死亡,家中男孩的死亡风险比之有母亲的要加大一倍,而女孩的死亡风险要加大四倍半。保护妇女的的生命和健康,无论从家庭主妇、母亲或劳动者的角度考虑,都是非常重要的。
服务范围
妇女一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生中早期的健康程度,往往对后期的健康有密不可分的影响。例如,女童患佝偻病,可以引起骨盆变形,使骨盆入口呈扁平型,而造成分娩时的难产;又如生育年龄中造成的生殖道或骨盆的损伤,到老年时,由于肌肉张力下降,可以出现子宫脱垂、尿失禁等,造成老年妇女生活困难和痛苦。因此,从年龄考虑,妇女保健服务的范围可以说从出生到老死。
从服务性质考虑,随着旧的医学模式(纯生物医学型)向新医学模式(社会—心理—生物)的转换,现在还要包括心理社会方面的保健。当代中国妇女的心理,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反映,更因文化水平、家庭、职业、社会关系而异。在某些方面,特别在农村,还可能有封建残余,男尊女卑思想影响。为了保证各年龄组、城乡和各行各界妇女的身心健康,必须了解和关心妇女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做妇女们的知心朋友,帮助她们保持躯体和心理的平衡和健康。
妇女保健工作不仅为占我国人口2/3的妇女儿童造福,有利于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也是富国强民的基础工程。解救成千上万壮年妇女免于死亡和伤残,解放大量劳动力,以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我国现状
我国既往实施的妇女保健内容,是生殖健康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部分。生殖健康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特别强调以妇女为中心,这就从宏观角度对生殖健康的实施提出了策略上的倡导和战略上的决策。妇女生殖健康是一个超出生育功能以外的关于妇女健康的定义,它更重视妇女地位的提高和妇女权利的拥有,更重视全面保健服务的提供,更强调妇女全面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更关注健康的社会性和科际整合性。
目前,在我国生殖健康的概念已经普遍被接受,生殖健康的内容也已经被纳入中国妇幼保健工作内容和服务体系之中,同时也作为全面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工作目标。
虽然我国在妇女保健某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全面的生殖健康目标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如生殖健康强调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综合的健康状态,在目前社会保健工作目标和服务中还不能充分体现;目前妇女保健服务的提供从广度和深度上不能满足广大妇女的健康需求,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在工作中不仅要强调各种“率”的变化,更要强调在“率”变化的同时,要注意服务质量的提高;加强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更密切的结合,不仅只注重从数量上控制人口增长和数量下降,更应关注全面保护妇女生殖健康,为妇女提供综合性保健服务;应注重健康教育、信息、咨询服务,使广大妇女掌握保健知识,提倡健康行为,提高妇女自我保健能力,充分体现妇女的自我健康权利;加强性健康教育,防止和控制性传播疾病,尤其加强青少年的性教育极为重要。生殖健康强调健康的社会性和科际整合性,在妇女健康方面应加强各部门的合作和全社会的支持,才能将妇女健康推向新的、更高的层次。
内容简介
《妇女保健》内容简介:宋鸿钊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同时也为我国的妇女保健知识的普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这部书稿就是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奉献给读者的。该书针对我国社会广大妇女的实际,详细地介绍了女性的体质与生理特点、性器官的构造及性的发育过程、性的生理、胎儿的发生与发育、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常见产科学与妇科学疾病,以及妇女保健的重要知识。内容涉及各年龄段女性生理与病理知识,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社会大众,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适合于广大男女读者阅读。
目录
绪论
1 男女性征及其差异
1.1 什么是性征
1.2 体表构造的不同
1.3 体内器官的差异
1.4 认识男女体质差别的重要性
1.5 决定男女性别的因素
2 女性生殖器的构造及其发育过程
2.1 外生殖器
2.2 阴道
2.3 内生殖器
2.4 女性生殖器官发展过程
2.5 乳房的构造
3 女性生理特点
3.1 女子生理功能变化的几个时期
3.2 排卵和月经生理
3.3 性生活生理
3.4 妊娠生理
3.5 分娩的生理过程
3.6 产褥期母体的变化
3.7 新生儿生理
3.8 哺乳生理
3.9 更年期、绝经期和老年期生理
4 常见的产科学疾病
4.1 妊娠早期常见的产科疾病
4.2 妊娠中期常见的产科疾病
4.3 妊娠晚期常见的产科疾病
4.4 分娩异常(难产)
4.5产后大出血
4.6 产褥期的常见疾病
4.7 胎儿先天出生缺陷(畸形)
4.8 药物对孕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4.9 围生医学(安全分娩)
5 常见的妇科学疾病
5.1 月经紊乱
5.2 生殖器炎症
5.3 性传播疾病(性病)
5.4 生殖器肿瘤
5.5 子宫内膜异位症
5.6 生殖器损伤
5.7 生殖器先天畸形
5.9 性功能失调
5.10 乳房疾病
5.11 老年期妇女常见病
6 妇女保健措施
6.1 青春期和经期保健
6.2 婚姻保健和性生活卫生
6.3 计划生育
6.4孕期保健
6.5 产前咨询和产前诊断
6.6 产时保健
6.7 产褥期保健
6.8哺乳期保健
6.9 更年期、绝经期和老年期保健
6.10 劳动保护
6.11 健康检查和防癌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