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孙龙珍

孙龙珍(1940年-1969年6月10日),女,1940年出生在江苏省泰县,1959年支边来疆,并于1960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69年6月10日,在反击苏联入侵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的斗争中,孙龙珍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而英勇牺牲。三天后,她被上级党组织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8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授予她“革命烈士”称号,并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以缅怀她的业绩。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59年,随生产建设兵团支边来到吐鲁番市

1962年,主动要求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执行“三代”任务。

1969年6月10日,在反击前苏联入侵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的战斗中,为了保卫祖国领土,捍卫民族尊严,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带着六个月的身孕参加了这次战役,不幸中弹牺牲。

后世纪念

孙龙珍烈士墓

1969年8月,被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授予“革命烈士”称号,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员。并于同年,为其修建烈士陵园,立碑纪念。其墓位于塔城地区中哈边境塔斯提河岸小白杨哨所前一六一团十二连附近。一六一团垦区公路可达。始建于1969年,1999年重修。占地面积60平方米,垃墓用卵石砌筑,槽形板盖顶,用水泥浆抹面,混凝土浇筑地坪,四周采用钢筋栏杆保护,墓碑采用花岗石。一条宽4米,长20米的砂石路面,使墓地与边境公路相连。

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

位于九师一六一团塔尔烈河北岸,占地780平方米。2004年6月,在孙龙珍烈士牺牲35周年之际,该陈列馆被确立为兵团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一六一团对该馆进行修缮扩建。

人物事件

英雄事迹

1959年,19岁的她响应党的“支援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融入了西进的洪流。

进疆后,她被分配到兵团工二师十二团火焰化工厂。

1962年4月,闻名全国的“伊塔事件”发生后,孙龙珍响应号召,主动要求参加代耕、代牧、代管的“三代”工作队。

孙龙珍所在连队担任代牧任务,就是把满山遍野无人看管的牛羊收拢起来重新编群放养,保护好当地老百姓的财产,等待牧民回来。

当时的边境非常不稳定,中苏双方时有摩擦。1969年6月10日,太阳还没有从巴尔鲁克山爬上来,牧工张成山就出牧了。羊群顺着它们熟悉的牧道,追寻着肥美的草滩。

并没有政治观念的羊一路就走进了一片长着肥嫩青草的三角地带,张成山没有留意,进入了当时苏联单方面认定的“争议区”。

张成山正要上前阻拦羊群时,对面跑来了体魄雄健的顿河马,马上骑着苏联边防巡逻兵。赤手空拳的张成山被强行绑架。

哨所官兵奋起反击。

“快来人啊!我们的人被绑架了!”一个牧民看到了一切,他急匆匆赶回连队。战友们操起铁锹棍棒,呐喊着涌向三角地。

孙龙珍也操起了铁锹。小姑子于志兰忙上前阻挡:“嫂子,你有身孕,我替你去!”“不,我是地方武装!”孙龙珍不顾已经有6个月的身孕。

当群众跑到距离事发地百米远的时候,突然,对方哨所的机关枪响了。

一串串子弹飞了过来,其中一颗穿过了孙龙珍的腹部射进胸膛……当战友们迎着弹雨把她从草地上抢救回来的时候,她已经停止了呼吸。鲜血渗透了她的衣服,腹中的胎儿还在挣扎……

当时的塔斯提边防前哨班的战士义愤填,排长李永强带领哨所官兵奋起还击,6名苏联红军被当场击毙。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塔斯提事件”,也叫“孙龙珍事件”。

后来,孙龙珍的家人要求把她的遗体安葬在哨所旁的塔斯提河畔。

参考资料

兵团榜样丨孙龙珍:青春献边疆,生命铸忠魂.今日头条.2024-08-31

孙龙珍.中华英烈网.2023-12-22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