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军,男,1967年6月生,湖北宜昌人,发动机气动热力学专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发动机增压与涡轮混合动力,主要内容包括内燃机高增压、燃料电池电动增压、电动风扇(增压)推进,燃气涡轮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涡轮混合动力、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混合动力。应用领域涵盖车辆、航空及新能源利用。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5.09-1989.0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热能工程专业工学学士。
1989.09-1992.0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动机专业工学硕士。
1992.03-1995.0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动机专业工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95.04-1996.12,清华大学博士后。
1996.12-1997.06,清华大学讲师。
1997.07-1998.06,韩国汉城大学访问学者。
1997.07-2003.11,清华大学副教授。
2003.12-至今,清华大学教授。
2007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4年,受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7年4月,入选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2022年,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社会兼职
人才培养
开设课程
张扬军开设有本科生课程《流体力学》一门和研究生课程《发动机热流体与节能》一门。
培养方法
张扬军认为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理解学校政策和个人成长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他会通过和同学谈话了解他们的目标,帮助目标模糊的学生进一步明确、清晰自己的发展方向;了解同学的想法后,张扬军一步步帮助学生分析、确定目标,选出最适合他们的发展方向。
在张扬军看来,学生的意愿所在、兴趣所在、理想所在才是决定他们将来成才的关键。只有明白了同学的想法,老师才能站在同学的角度给出建议,告诉他们怎样才能实现理想。
培养成果
张扬军培养的2006届毕业生劳星胜进入中国重工719研究所工作,研究生郑孟伟进入航天11所工作,博士生金宇智、钱煜平、诸葛伟林同获2019年度莱特兄弟奖章。
科研综述
张扬军带领团队打造中国陆空动力研究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形成叶轮机与内燃机、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等交叉融合的涡增涡电动力特色研究方向。
在涡增内燃机动力技术研究方面,他提出涡轮增压非对称扩稳新技术,研发中国第一台内燃机跨音速涡轮高增压系统,打破中国国外涡轮高增压技术封锁,实现中国特种车辆及无人机涡增动力比功率提升近1倍。
在涡增燃料电池动力技术研究方面,他提出涡电增压热管理减重新方法,研发中国第一台燃料电池电动涡轮增压系统并实现产业化,系列化产品配套中国国内外主机厂,功耗优于国际同类产品,300多台套服务于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解决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飞行器等陆空新能源动力系统发展的技术难题。
在涡电混合动力技术研究方面,他提出涡电混合变循环增效新原理,牵头组织实施国家某重大科技任务研究变循环涡电混合新概念动力,研发国际首台双模态压缩闭式循环涡电动力样机。
科研项目
张扬军作为负责人先后主持国防973、航天863、国防预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
科研成果
人物评价
张扬军在汽车与航空动力领域做出了贡献。”(俄罗斯工程院 评)
“张扬军为中国特种车辆和无人机等重大装备动力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 评)
“他(张扬军)嗅觉敏锐,有大局观,总能在不断变换的大环境中,挖掘出自身擅长又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前瞻性研究点,并积极布局、努力突破。”(《科技创新与品牌》 评)
“张扬军教授发扬航天精神,表现出了对国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为解放军总装备部陆军装备科研订购部装备事业做出了贡献。”(解放军总装备部陆军装备科研订购部 评)
“张扬军同志针对当代先进航空发动机设计所面临的难点和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前沿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推动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保障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的创造性的贡献。张扬军是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机汽动热力学学科分会委员会最年轻的委员,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突出的研究才能,已成为该学科领域新的学术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建中 评)
参考资料
宜昌“330”三峡国际人才日•人才巡礼 ——张扬军.微信公众平台.2024-03-27
张扬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参考.2024-03-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门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门户.2024-03-27
973计划“高效、节能、低碳内燃机余热能梯级利用基础研究”项目启动.北方网.2024-03-27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2022-2023年度开放基金结题答辩交流会.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2022-2023年度开放基金结题答辩交流会.2024-03-27